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士禛

王士禛

王士禛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79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青春岁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等;王士禛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尹丹、董家鸿、蒋寅等。

王士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11.9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279 占比:87.96%

总计:2591篇

王士禛—发文趋势图

王士禛

-研究学者

  • 尹丹
  • 董家鸿
  • 蒋寅
  • 裴世俊
  • 陈汝洁
  • 薛润梅
  • 贺琴
  • 郭乾隆
  • 孙启新
  • 孙纪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开林
    • 摘要: 王士禛推尊晋之钟、王,唐之欧、虞、颜、柳,欣赏富有晋、唐神韵的宋人笔法,美言董其昌及其追随者,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以晋、唐为尚的书法审美观。他以“飞动”概括大字榜书之美,根本上讲亦是一种尚神韵、重气势的晋唐书风,体现出帖学思想对大字榜书审美的旁通渗透。王士禛尚晋唐、重神韵的书法审美观的形成原因:一是彼时统治者大力提倡“二王”书风;二是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三是王士禛将其“神韵”诗学旁通到了书法审美上,使二者会通无碍。
    • 黄鹏程; 徐永明
    • 摘要: 文学家的典范意识与文学实践密不可分,“典范的视距”影响具体的创作过程。清初王士禛的《蜀道集》与《蜀道驿程记》采用诗、记文体并行创作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典范意识:接续远典范的意图与树立新典范的渴望。从纵向来看,王士禛基于“为我所用”的征引策略,通过“行记作者”“诗人”“诗论者”的三重身份来重构作品与远典范的关系,凸显创作能动性并消解了远典范的部分压力。从横向来看,王士禛的诗歌和行记注重时代特征,合力表现清初蜀地的社会风貌和“世变”之感,两种文体功能互补与主题一致的联动构成了有机的文学整体。王士禛对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自觉追求塑造了近视距的新典范,深刻影响到清初诗、记二体并行创作的风气。
    • 胡韬
    • 摘要: 关于王士禛《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及编纂缘由,过去诸家多依据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中所引材料推断《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多依据蒋寅所论认为《古诗选》的编纂缘由是京师祝园集会。据考辨:《古诗选》初稿应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前后编选而成,则康熙二十一年七月的京师祝园集会不应是《古诗选》的编纂缘由。此选编纂背景乃是康熙诗坛唐宋之争,其编纂缘由即矫枉时弊、正本清源。
    • 马瑜理
    • 摘要: 西城别墅为新城王士禛家族园林,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成,有石帆亭、春草池、大椿轩、小善卷洞、樵唱轩、小华子冈等诸多胜景。名士对西城别墅多有题咏,题咏者多达九十余人。西城别墅体现着王氏家族“因心造境”的造园境界与处世之道,其清远、幽静的园林风格亦与王士禛所推崇的神韵淡远的诗歌趣味暗相绾合。西城别墅园景命名与意象多蕴含佛、道思想,是题咏者参禅悟道的媒介,“即境会心”,达到了园景与人情,事理与哲思妙合无垠的境界。
    • 摘要: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出身世家大族,受家庭熏陶,自幼作诗,有诗名,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钱谦益去世后,成为一代宗主。
    • 史海新
    • 摘要: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的书画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万历时期八股文“机法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将董其昌置于明清文论的脉络中审视,梳理其文学思想在师承、同辈和后世三方面的影响。董其昌的文法论受到唐顺之、莫如忠文法论的影响,他的平淡观与同时期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反对拟古方面不如公安派态度激烈。董其昌不主张抛弃所有形式的因素,而是提倡“先工而后淡”,他所标举的“平淡—逸品”的审美观念,启发了清代诗人王士禛阐发神韵说。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与神韵论的相似性,体现出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对意境追求的互通。
    • 孟小佳
    • 摘要: 王士禛一生在仕途和文学方面都有极高成就,集部院大臣与诗坛领袖身份为一,后世其传记在形象塑造上也就主要分为名卿与文士两类。其中前者根据视角又可以分为家传、私人史传和官方史书三类:家传类依照传统写作模式,在完整刻画王氏一生事迹的同时又多有歌功颂德之言;私人史传侧重其良吏和贤臣才能;官方史书则更注重其天子近臣身份,多有借立传教化天下之意。文士形象主要围绕王士禛诗学成就立论,赞赏与批评之音皆有。其背后原因既有文体写作模式的影响,也和不同作者的修史心态有关。
    • 丁玉
    • 摘要: 《唐贤三昧集》是王士禛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其中上卷以王维为首,诗歌数量总排名第一;中卷以孟浩然为首,诗歌数量总排名第二,下卷以高适为首,而岑参诗歌数量总排名第三。王士禛通过四位诗人揭示出盛唐诗歌的真面目,即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由此构建出以“隽永超诣”为选诗原则的盛唐诗歌体系。其中“隽永超诣”就体现在王孟诗风的平淡清远与高岑诗歌的雄浑悲壮上。
    • 戴政忠
    • 摘要: 王士禛,号渔洋山人。清朝顺治年间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他被誉为一代正宗诗人,继承并发扬了唐代“王孟韦柳”的风格,雍容澄淡,是神韵派的代表人物。王士禛出生在一个科甲蝉联、簪缪不绝、诗家辈出的大官僚世家。
    • 孙启新
    • 摘要: ◆蒲松龄,困顿终生的布衣秀才,默默无闻的乡间文人◆王士祯,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执牛耳的诗坛领袖◆一部《聊斋》,让地位悬殊的两人相知相赏,友情延续20多年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