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窄间隙焊接

窄间隙焊接

窄间隙焊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38696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科技信息、焊接技术、焊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2007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等;窄间隙焊接的相关文献由6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加友、徐望辉、杨峰等。

窄间隙焊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8696 占比:99.96%

总计:238794篇

窄间隙焊接—发文趋势图

窄间隙焊接

-研究学者

  • 王加友
  • 徐望辉
  • 杨峰
  • 朱杰
  • 朱亮
  • 孙清洁
  • 林三宝
  • 张爱华
  • 冯吉才
  • 刘一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振雄; 张光凯; 马春伟; 吴全龙
    • 摘要: 针对当前大量焊接结构采用对接接头形式,存在焊缝宽度影响结构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问题,课题组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种利用双椭球摆动热源进行窄间隙焊接的平板对接模型,并使用焊缝非线性的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出Q235A钢在4种不同焊缝宽度下对接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小尺寸焊缝宽度的对接接头在焊缝中心和热影响区存在超过屈服强度级别的残余拉应力;大尺寸焊缝宽度则会导致不利的横向残余拉应力。因此,在进行焊接结构设计时,选取中等焊缝宽度可以提高焊接结构的力学性能。
    • 张祥; 渠源; 张虎
    • 摘要: 本文对窄间隙焊接技术在机车转向架空心轴自动化焊接上应用进行研究,制订合理的焊接工艺并对接头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焊接工艺焊缝外观良好,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且空心轴焊接生产效率显著改善。
    • 秦国梁
    • 摘要: 采用窄间隙焊接技术焊接窄而深的坡口,可大幅度减少焊接材料填充量和焊接热输入,具有优质高效的特点,已成为厚壁结构常用的焊接成形制造工艺。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装备及国防装备的日趋大型化、高参数化,对热输入敏感的厚板、超厚板(以下统称厚板)高性能金属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成熟的窄间隙埋弧焊,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窄间隙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窄间隙气体保护焊,因其具有低热输入、低热损伤的优势而受到重视。总结了窄间隙气体保护焊接技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侧壁熔合、焊缝跟踪等问题,并针对窄间隙气体保护焊高质量和高效率平衡的难题,阐明了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窄间隙焊接技术的特点,并说明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窄间隙焊接技术在热敏感材质厚壁结构的优质高效、低热输入、低热损伤焊接的技术优势,并指出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窄间隙焊接高质量与高效率平衡能力。
    • 王东; 朱德才; 康泽坛
    • 摘要: 填充丝垂直位置多层窄间隙激光焊接中,熔合不完全、气孔和熔体流挂是常见的缺陷.研究表明,垂直向上激光焊接比垂直向下焊接对气孔的敏感性低,而提高焊接速度可以提高焊接稳定性,降低气孔形成的可能性.对于热丝激光垂直焊,表面张力转移方式能有效地保证填充丝的预热,实现稳定的焊接过程.小孔稳定性和熔体流动随焊接方向而变化.熔滴流挂缺陷是常见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激光能量集中,容易导致焊缝不连续.激光振荡技术增大了激光熔覆面积,促进了填充丝与母材的润湿行为.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焊缝宽度增大,焊缝金属表面呈凹形.窄间隙焊接可以在离焦量较小、激光功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采用热丝垂直上下窄间隙激光振荡焊接,完成了板厚20 mm的焊接接头.
    • 孙建明
    • 摘要: 结合S890高强度无缝钢管在液压支架立柱中的应用,对S890高强度无缝钢管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等进行研究分析.使用JMatPro仿真软件计算分析材料的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确定了材料淬火温度,并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回火温度.同时,对S890的焊接性及冷裂纹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窄间隙焊接工艺,进行了焊接工艺试验,确定了焊接工艺.
    • 金宝; 冯涛; 钟磊; 郭中才; 范潇; 付永贵; 彭谢宜
    • 摘要: 随着抽水蓄能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机组关键部件座环用钢板厚度和焊接量越来越大.为实现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座环的机器人焊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对座环固定导叶焊接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将复杂不规则的异形焊道改为简单的直线形焊道,将常规K型坡口设计为窄间隙I型坡口,通过对适用于T型接头窄间隙坡口焊接的L型窄间隙MAG焊枪系统进行设计与参数试验研究,并集成机器人窄间隙焊接系统,开发出了一套成熟的多机器人窄间隙MAG焊接工艺,成功应用于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座环的焊接,提高了座环机器人焊接效率及质量可靠性,降低了焊接劳动强度.
    • 徐刚; 张天雷; 何林基; 沈艳涛; 马春伟
    • 摘要: 为了探究窄间隙摆动电弧焊接过程中窄间隙坡口对电弧形态的影响,课题组以实际焊接工艺为依据,利用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窄间隙焊接电弧燃烧侧壁的三维对称数学模型.通过对FLUENT自定义函数(UDF)二次开发,实现了对窄间隙焊接电弧的数值计算,且计算的电弧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获得了窄间隙焊接电弧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远离侧壁处电弧的磁感应强度大于靠近侧壁处电弧的磁感应强度;引起了等离子流场、压力场及温度场向侧壁偏转;由于窄间隙焊缝形貌影响,电弧底部等离子体沿熔池切线向焊缝凹面底部运动,并影响熔池上方电流密度及温度场的分布.
    • 付魁军; 倪志达; 林三宝; 蔡笑宇; 胡奉雅
    • 摘要: 采用2种焊接工艺参数对EH40微合金化钢进行摆动电弧窄间隙MAG焊,研究了填充厚度对热影响区粗晶区亚区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摆动电弧窄间隙MAG焊适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窄间隙焊接,焊缝成形良好,未见未熔合等缺陷.填充厚度较大时,热影响区各亚区变化规律为未变再热粗晶区(UACG-HAZ)-过临界再热粗晶区(SCRCG-HAZ)-临界再热粗晶区(IRCG-HAZ)-粗晶区(CG-HAZ);填充厚度较小时,热影响区各亚区变化规律体现为SCRCG-HAZ到IRCG-HAZ.拉伸试样全部在母材处断裂,室温冲击吸收能量均能满足要求,摆动电弧窄间隙MAG焊工艺可以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EH40钢窄间隙MAG焊接头.
    • 孙清洁; 李军兆; 刘一搏
    • 摘要: 高服役性能装备大型构件具有大壁厚、多结构及高服役环境等特点,在海工装备、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弧焊是此类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其焊接效率慢、热输入及变形大等特点限制了其发展前景.目前高能束激光作为热源,被广泛应用于厚壁构件的焊接领域.介绍大功率激光器特点及其在焊接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大型厚壁构件制造领域中常用的高功率激光自熔焊、窄间隙激光-MIG电弧复合焊和窄间隙激光填丝焊先进激光焊接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其中,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具有可焊厚度大、适应性强、变形小等优势,被认为是厚壁构件焊接合适的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窄间隙激光填丝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分析全位置窄间隙激光焊接的技术特点,总结和展望了激光焊技术在厚壁构件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景.
    • 徐望辉; 杨清福; 肖逸峰
    • 摘要: 窄间隙焊接因采用窄且深的U型或者I型坡口,在焊接厚板时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填充量少及焊接变形少等诸多优势,在大型厚壁高强钢结构制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窄间隙焊接中电弧与坡口侧壁几乎平行,造成电弧无法对侧壁直接加热,易出现侧壁未熔合缺陷,严重影响了大型高强钢结构的服役安全.通过对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整理,综述并比较常用的侧壁熔合控制技术与方案,分析了其优缺点.分析结果 表明,目前已经开发了旋转电弧、双电弧、带状电极、复合热源及摆动电弧等多种侧壁熔合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侧壁未熔合问题,并且在压力容器、厚壁管道等领域获得了应用.最后对该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