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肥

绿肥

绿肥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77篇;相关期刊499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耕作与栽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绿肥的相关文献由4063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卫东、廖结安、赵劲飞等。

绿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3 占比:79.0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1.10%

专利文献>

论文:377 占比:19.83%

总计:1901篇

绿肥—发文趋势图

绿肥

-研究学者

  • 曹卫东
  • 廖结安
  • 赵劲飞
  • 王伟
  • 冯伟
  • 包兴国
  • 张钦
  • 席琳乔
  • 朱国梁
  • 冶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胜楠; 李坦
    • 摘要: 绿肥可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单产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对推动我国粮食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户对绿肥的施用意愿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基于要素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从非农就业与极端气候变化感知的视角,分析农户对绿肥的施用意愿。根据分层抽样法获取冀、鲁、豫、皖四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与二项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非农就业对农户施用绿肥有消极影响,且非农就业程度越高对施用绿肥的意愿越低;(2)极端气候变化感知对农户施用绿肥有积极影响,与一般农户相比,感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农户更愿意施用绿肥来弥补水土流失等造成的粮食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可以为制定绿肥激励政策提供相关参考。
    • 刘建香; 郭树芳; 雷宝坤; 郭云周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绿肥作物及其不同翻压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云南高原红壤持续高产稳产制定简易高效的绿肥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9年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在云南高原红壤上进行了绿肥生产利用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冬闲–玉米(CK)、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玉米(EV)、光叶紫花苕子根茬还田–玉米(RV) 5个处理。每年玉米收获测产后,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状。【结果】与对照相比,绿肥翻压土壤容重降低了7.20%~10.46%,有机质增加了3.92%~14.03%。在绿肥种植4年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断增大,以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V、EV和RV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21%、14.66%和13.76%(P <0.05),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处理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了8.23%,其他处理无显著变化,其中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和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5.31%和40.18%,其他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与初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比,绿肥–玉米系统土壤碱解氮在前5年有所降低,但在第6和第7年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收获玉米带走而降低。【结论】几种绿肥还田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红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容重,但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因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同。翻压外源光叶紫花苕子可增加红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保证玉米高产;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增加红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但玉米增产不同程度地消耗了红壤的速效磷;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增加红壤速效钾,消耗红壤速效磷;种植光叶紫花苕子刈割并移走茎叶,会消耗红壤速效钾。
    • 朱吉风; 蒋美艳; 周熙荣; 张俊英; 江建霞; 杨立勇; 李延莉; 王伟荣
    • 摘要: 采用网袋装埋方式模拟水田环境,研究了油菜、紫云英、紫花苜蓿、蚕豆和豌豆5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5种绿肥的腐解速率均在15 d内较快,且累积腐解率均大于50%;15 d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试验结束时,油菜、蚕豆、豌豆、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72.8%、83.2%、77.7%、83.8%和87.8%。5种绿肥在10 d内钾迅速释放,15 d内氮磷释放较快,之后各元素释放速率减慢。5种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最高,在处理60 d时,5种绿肥钾的相对释放量表现为紫云英>油菜>紫花苜蓿>豌豆>蚕豆。4种豆科绿肥氮的相对释放量高于磷,而油菜氮磷的相对释放量相当;在处理60 d时,4种豆科绿肥氮的相对释放量均高于油菜,而磷的相对释放量低于油菜。
    • 苏宝财; 赵阳佳; 张震东; 吕鹏辉; 徐小萌; 王婷; 周吉红; 李润枝
    • 摘要: 【目的】为了筛选到北京地区可替代冬小麦的绿肥作物。【方法】以小麦、油菜、紫云英、草木樨、毛叶苕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和植株碳氮含量的变化;绿肥翻压后,测定土壤的水分、pH、全碳、全氮和有机碳含量,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结果】在翻压时,毛叶苕子鲜质量、干物质质量最大,分别为211.84 g/株和47.82 g/株,且毛叶苕子C/N最低,为13.82。此外,绿肥翻压76 d后,在20~40 cm和40~60 cm土壤深度下,翻压小麦土壤含水量最低,分别为19.19%和19.20%;翻压毛叶苕子的土壤pH最低,为7.67;同时,翻压小麦后土壤全氮含量最低,为2.49 g/kg;翻压油菜后土壤全碳含量最高,为36.72 g/kg;而翻压毛叶苕子36 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1.26 g/kg。【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毛叶苕子是最佳的可以替代小麦的绿肥作物。
    • 谢帅; 宋明丹; 韩梅; 李正鹏
    • 摘要: 为研究麦后不同留茬高度对复种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文以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为绿肥材料,通过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麦后留茬0、20、40 cm复种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对绿肥生物学性状和养分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秆留茬复种绿肥会降低不同绿肥品种的总干重。麦秆留茬20、40 cm条件下,箭筈豌豆总干重相较于不留茬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18.95%、18.17%;毛叶苕子总干重相较于不留茬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7.09%、36.02%。不留茬处理下,箭筈豌豆的总干重相较于毛叶苕子高6.86%。(2)留茬复种绿肥会降低不同绿肥品种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随麦秆留茬高度的增加,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留茬处理下,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箭筈豌豆对钾的吸收量显著高于毛叶苕子,高113.67%。综上所述,麦秆不留茬复种箭筈豌豆,产量最高,养分吸收最优,建议在青海河湟农业区麦后复种绿肥时,选择不留茬复种箭筈豌豆。
    • 周丽平; 赵秋; 宁晓光; 张新建; 高贤彪
    • 摘要: 采用设施大棚开展试验,设置了黑麦、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燕麦、油菜、小葵子和对照7个处理,研究绿肥对设施青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肥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的电导率(EC值),其中燕麦处理的土壤EC值降低比例最高,比对照处理降低了52.0μS/cm,其他绿肥处理的降低比例为6.3%~18.8%。(2)绿肥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全量养分的含量,油菜处理和小葵子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黑麦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小葵子处理的土壤全钾含量在各处理中为最高。(3)绿肥处理能够降低设施蔬菜0~100 cm各土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小葵子降低硝态氮的幅度在各处理中为最大,其中黑麦处理提高速效钾的幅度最大。(4)各绿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毛叶苕子处理的提高幅度均为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8.0%和39.1%;绿肥处理能够提高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燕麦和油菜处理的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0和7.3倍,箭筈豌豆处理的真菌数量提高了6.6倍。(5)各处理设施青椒的产量为4506.2~4625.7 kg/hm^(2),燕麦处理的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为4625.7 kg/hm^(2)。箭筈豌豆和燕麦处理能够提高设施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0%和7.9%。燕麦处理可减少设施青椒的硝酸盐含量,减少了20.1%。在设施青椒种植中,绿肥能够有效地缓解土壤盐渍化,且可减轻硝态氮淋失、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全量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燕麦对于提高设施青椒品质的综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陈正华; 张家海; 龚儒
    • 摘要: 针对当前稻谷镉污染现状,研究了在水稻种植环节使用新型生物肥料“腐殖酸复合肥”、绿肥种植、生态种植3种技术对稻谷籽粒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镉污染农田中,施用生物肥料35%腐殖酸复合肥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46.68%;每公顷水稻施用紫云英22500 kg(底肥)和生石灰600 kg(压青)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56.20%;不施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或少施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生态种植模式,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50%左右。水稻种植环节的种植模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籽粒镉累积有显著影响。
    • 罗跃; 张久东; 周国朋; 常单娜; 高嵩涓; 包兴国; 车宗贤; 朱青; 曹卫东
    • 摘要: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不同绿肥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生产效益。【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该试验为河西绿洲灌区的典型种植模式,至取样时试验已进行12年。与玉米间作的绿肥作物包括针叶豌豆、甜豌豆、草木樨,每种绿肥均采用压青与根茬还田两种方式,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测定了玉米和绿肥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吸收累积量,同时取0—20 cm土样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在2020年草木樨(压青,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压青)及甜豌豆(压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与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8.06%、16.74%、13.99%、9.86%,且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处理间的玉米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差值最小。草木樨压青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之间作的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粒数、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高于CK。针叶豌豆压青和甜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5.39%~22.48%、9.61%~15.92%。针叶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全氮和玉米籽粒氮累积量最高,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2.70%和76.89%。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了13.46%~45.03%,甜豌豆压青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19.75%。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值位列前3名,分别为41.08%、10.15%和12.24%。【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绿肥间作体系下,草木樨压青或者根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压青还田的效果优于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还田提升玉米产量的效果虽不如草木樨,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培肥土壤。
    • 安晨; 丁海荣; 谭海运; 时凯; 杨智青; 金崇富; 侯福银; 陈长宽
    • 摘要: [目的]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 于晨; 王仪明; 马力; 苏连泰; 高鲤; 周鹏; 安渊
    • 摘要: 为探索南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新途径,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和玉米(Zea mays)周年轮作栽培模式,本研究开展了紫花苜蓿冬闲田栽培技术和轮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紫花苜蓿栽培试验设置了对照(不施肥)和施肥(NPK复合肥)处理;轮作玉米试验设置了原位添加苜蓿绿肥(紫花苜蓿种植地)、异地添加苜蓿绿肥(未种植紫花苜蓿地)和不添加苜蓿绿肥(对照)3个处理,添加量为3000 kg·hm^(−2)苜蓿干草。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可分别于次年4月初和5月中旬刈割两茬。其中,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产量和叶蛋白质含量(P<0.05),两茬累计干草产量达到10897 kg·hm^(−2),比对照增产22.7%;与未种苜蓿地相比,种植苜蓿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原位添加和异地添加苜蓿绿肥均显著提高了轮作玉米的全株生物量(P<0.05),增幅分别达到40.1%和16.7%,并且,原位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10−20 cm的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饲用玉米周年轮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轮作栽培模式,既可获得紫花苜蓿和玉米双丰收,又可有效改善农田土壤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