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伟

艾伟

艾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484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现代语文(学术综合)、艺术广角、西湖等; 艾伟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洪治纲、艾伟、刘华等。

艾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2.47%

专利文献>

论文:4847 占比:97.53%

总计:4970篇

艾伟—发文趋势图

艾伟

-研究学者

  • 洪治纲
  • 艾伟
  • 刘华
  • 汪政
  • 王春林
  • 何平
  • 吴义勤
  • 张莉
  • 房伟
  • 李雪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月
    • 摘要: 中国文人兼擅诗、书、画传统由来已久。现代以来的诸多作家亦不乏文画会通的实践。这一传统到了当代,却渐渐中断。近年来,部分作家诗、书、画兼顾,如冯骥才、莫言、贾平凹、张承志等。这种现象在浙江也较为普遍,李杭育、马叙、古兰月、郁雯、祁媛、艾伟等,都是“文/画”兼顾的作家。
    • 南帆
    • 摘要: 根据作家的自述,长篇小说《镜中》的标题力图表示“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也可以借用“镜像”形容艾伟的叙事风格:精准、清晰、犀利,“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镜中》交错地显现各种建筑的造型、光线、色调;众多植物摇曳纷披、绿肥红瘦;杭州的晚秋或者纽约的雪夜犹如优美的镜头画面。然而,如同一柄双刃之剑,这种文字展示的灾祸与苦难令人战栗。惨烈的车祸与破碎的身体,巨大的痛楚猝不及防地降临,内心的疼痛与分裂。
    • 潘俊杰
    • 摘要: 读完艾伟的《过往》,有些怅然,很快又感到释怀。怅然是因为过往圈禁现实,交织出一抹抹哀愁,释怀则是因为最后过往被打碎,光明从裂隙中照了进来。如此复杂的情感皆产生于文中的一个个闭环与打碎。《过往》讲述了一位越剧名伶曾为了演艺梦想抛弃家庭,而在晚年身患重病时又与断交多年的儿女重新取得联系的故事,冰冷的过往同当下的现实,就此交织。
    • 徐勇
    • 摘要: 艾伟的《镜中》虽然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内涵,但被一种纯净简约的语言和风格化的叙事呈现,小说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抒情性特征。小说中,两次死亡事件所构成的闭合式结构,实现了矛盾的象征性解决,而且这种解决又并不是回避矛盾;矛盾对方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就具有了矛盾解决的象征性色彩,两次死亡事件正是在这一转化上实现了认识论命题和行动命题的结合。因此可以说,《镜中》既是精神分析的绝好文本,也是辩证法的杰作。
    • 申霞艳
    • 摘要: 毕飞宇曾说如果一定要去孤岛,他愿意和艾伟一道。在这个花样迭出的消费时代,艾伟是如此珍贵,他言辞不多,不慌不忙,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拳头却时常捏紧又放松,仿佛他的心正有千帆飘过,而他清澈的双眼倒影着人性的奥妙。他既能和笔下那些杀人犯共处一室同屋寻道;也能与小说中的编剧们隔岸观火旁若无人。
    • 岳雯
    • 摘要: 艾伟近来的中短篇小说,包括收入《妇女简史》(作家出版社,2020年8月)的《敦煌》和《乐师》,以及《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收获》2020年第4期),在文本深处都隐藏着一个或几个罪案。在《敦煌》中,秦少阳就这么凭空从小项的生活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读者与小项都无法确定,他是否还活着,是否死于陈波之手。如果说,这个罪案尚不确定,那么,当小项到了敦煌,她从一位艺术家之口知道了曾经的出轨对象卢一明可能是一名杀人凶手:他爱的女孩在旅途中爱上了别人,卢一明起了杀心,并因为持有女孩双双殉情的遗书而逃过了法律的追踪。
    • 张莉
    • 摘要: 《妇女简史》是艾伟的最新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两部中篇作品《敦煌》和《乐师》。尽管《乐师》好看而令人难忘,但最打动我的却是《敦煌》,这本小说让人欲罢不能。在我看来,只《敦煌》一部就足以算得上《妇女简史》了,我甚至觉得《妇女简史》比《敦煌》更合适做小项故事的标题,这本小说里浓缩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情感际遇:情窦初开沉溺情欲,堕陷情欲深渊无法自拔,以及慢慢回望自己的来时之路。《敦煌》的语言干净、凝练,并不拖泥带水,但就是这简洁的语言里,却讲述了一个复杂而纠缠的情感际遇,探知到了一个女性极为复杂、困扰的内心。
    • 王春林
    • 摘要: 作家艾伟近期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借助于“戏中戏”的设定,在把某一剧作巧妙插入小说文本的同时,更是突出地运用精神分析的艺术手段,对相关人物人性存在的幽微之处,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勘探与表现。
    • 崔庆蕾
    • 摘要: 艾伟的小说有着相对恒定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对于"人性""时代意志"及其相互关系的持续思考和追问构成了艾伟小说主题的核心。但在表现方式上,艾伟又是多变的,他的小说具有精致的形式和结构,进入主题的视角繁复多元,作品充满陌生感。在价值立场上,艾伟较少做二元对立的价值判断,而是着力表现二元之间的辩证性与相对性,表现人性与生活本质性的混沌与暧昧之处,这些特征构成了艾伟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也是其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
    • 曾攀; 闫国庆
    • 摘要: 一直以来,书写人性、表达内心,似乎已经成为小说叙事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内质,本文试图将小说如何开掘内心重新问题化,以艾伟的作品为中心,阐述叙事透析人性的复杂微妙与不可估量中的幽深,指出其小说在多元复杂的文本世界所探明精神岩层的不同面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艾伟小说在多维度的价值呈现中,如何形塑自身的复杂性、有效性与真实性,营造人物内在的主体性特征,从而准确且充分挖凿人物内在世界的深度,形成一种开掘并呈现内心的叙事方法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