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虫生真菌

虫生真菌

虫生真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微生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048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菌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全国家(柞)蚕资源高值化利用学术研讨会等;虫生真菌的相关文献由8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增智、樊美珍、黄勃等。

虫生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7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0488 占比:99.20%

总计:40814篇

虫生真菌—发文趋势图

虫生真菌

-研究学者

  • 李增智
  • 樊美珍
  • 黄勃
  • 李春如
  • 梁宗琦
  • 陈斌
  • 胡丰林
  • 邹晓
  • 韩宝瑜
  • 吴建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立; 张慎; 陈琳; 袁芳; 周向平; 黄石旺; 李佳颖
    • 摘要: 为筛选出相容性好且具有增效作用的菌药复配剂,本研究通过饲喂法,选用永州地区土壤中分离纯化的66株菌株以及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中心的13株菌株,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进行高毒力菌株筛选试验,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以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毒力测定。同时测定了不同浓度梯度甲维盐、阿维菌素、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conidia·mL^(-1)时,79株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7 d后,球孢白僵菌SCAUYZ16和SCAUJH19的致病力最高,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0.71%和57.84%,LT_(50)分别为5.01和5.98 d。球孢白僵菌SCAUYZ16、SCAUJH19以1×10^(4),1×10^(5),1×10^(6),1×10^(7)和1×10^(8) conidia·mL^(-1)的浓度梯度进行毒力分析试验,LC_(50)分别为3.29×10^(7)和8.09×10^(7) conidia·mL^(-1)。甲维盐、阿维菌素、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分别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处理3 d后,LC_(50)分别为3.56,59.14,18.82和2.76 mg·L^(-1)。SCAUYZ16和SCAUJH19对斜纹夜蛾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在后续试验中,可选取杀虫剂较低的LC_(50)剂量为基础,设置不同浓度梯度进行菌药复配试验。
    • 陈自宏; 张翼飞
    • 摘要: 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和赧亢2个区域调查感染蝉次目和毒蛾科昆虫的虫生真菌,根据真菌形态及多基因分子序列分析对虫生真菌进行物种鉴定,分析感染同类害虫的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这2类昆虫都能被多种虫生真菌感染,感染毒蛾科毛虫的虫生真菌比感染蝉次目昆虫的虫生真菌物种和菌株数量都丰富得多,说明同类害虫可以通过多种虫生真菌进行控制从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但感染不同昆虫的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差异都很大。
    • 王露露; 王辉; 熊焰; 周霞; 王军; 王健华; 伍苏然
    • 摘要: 长期实践证明:化学防治农作物害虫会带来药物残留且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生物防治效果更为环保、安全。虫生真菌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生物手段合理防控害虫,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了我国食品绿色、安全,近年来在防治农作物害虫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本文分别介绍虫生真菌代表种: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轮枝菌等菌落特征及防治对象,从致病机理和毒力进行综合阐述,并围绕了真菌制剂产品特点、产品创制以及开放利用,系统总结虫生真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虫生真菌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 陈自宏; 陈凯; 徐玲; 柳青; 张云娇; 石龙敏; 彭兴艳; 陈家富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每月在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田、玉米田、烟田、茶园)中采集土壤样品,用黄粉虫诱导法分离虫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鉴定物种,分析不同类型农田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共获得3340株虫生真菌,分属于3科6属20种。4种类型农田中全年均有虫生真菌的分布,夏季(6—8月)菌株检出率较高;虫生真菌的发生主要受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影响,多年生作物(茶和咖啡)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高于1年生作物(玉米和烤烟)农田。绿僵菌属、白僵菌属和虫草属在4种农田中都为优势属(共17种、菌株数占比84.10%),其中绿僵菌属为第一优势属(8种,菌株数占比64.76%)。优势物种有4种(棕色绿僵菌、保山绿僵菌、淡紫紫孢菌、球孢白僵菌),其中棕色绿僵菌为第一优势物种(菌株数占比34.25%)。【结论】保山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蕴藏着较丰富的虫生真菌资源,人为扰动较少的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物种和数量相对较多,优势属种在4种类型农田中均处优势地位。
    • 蒋希峰
    • 摘要: 为促进虫生真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了化学杀虫剂、营养类物质、菌种间复配及菌种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基因工程菌株等提高虫生真菌毒力的相关研究。总结得出在化学杀虫剂、营养类物质、表面活性剂与虫生真菌相容性较好的情况下,将其按一定比例添加可增强虫生真菌的毒力。菌株间复配及应用菌株代谢产物可拓宽虫生真菌的杀虫谱。强致病力基因在虫生真菌中高效表达后亦可增强虫生真菌的毒力。
    • 彭雪; 吴煜; 张晓娜; 陈万浩; 朱丽伟; 陈庆富; 邓娇
    • 摘要: 筛选促进荞麦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的虫生真菌菌株,为研究虫生真菌对荞麦的促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4种虫生真菌16株菌株的芽孢子和分生孢子悬液以1×10^(6)个/mL的浓度浸种2个品种6个品系的荞麦种子,获得对荞麦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的虫生真菌菌株。结果表明,16株虫生真菌菌株均可提高荞麦种子的萌发率、芽长和芽直径长度,且对米苦荞种子的促生作用大于甜荞;多数分生孢子对萌发率、芽直径的促生作用较芽孢子效果好,多数芽孢子对荞麦芽长的促生作用较好。
    • 樊春丽; 罗来凤; 温文照; 韦文飞; 韦继光
    • 摘要: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EF1-α、β-tublin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为指标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病原菌孢子液喷洒供试虫体测定其寄主范围;将病原菌孢子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东亚飞蝗、红火蚁和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使用病原菌生产的菌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调查防治效果。【结果】从罹病桉大毛虫上分离到1株虫生真菌菌株DMC01,经致病性鉴定确定其为桉大毛虫致死病原菌;经形态学特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DMC01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全光照(24 L∶0 D)、温度26°C、p H 7、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浸粉条件下最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DMC01寄主范围初步测定其可寄生5目15种害虫,在1×10^(8)孢子/mL处理6~10 d后,4龄东亚飞蝗、红火蚁和4龄马尾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2020年菌株DMC01菌粉对桉树林所有害虫的平均防效为51.9%,2021年平均防效达79.1%。【结论】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获得1株爪哇棒束孢菌株DMC01,该菌株对桉树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具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 赵永鑫; 陈玘喆; 杜广祖; 陈斌
    • 摘要: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虫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物种组成看,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有5属9种,分别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棒束孢属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虫草属高雄山虫草、线虫草属下垂虫草和蜂头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44.09%和33.33%。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澜沧县思茅松林下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明显。从侵染寄主昆虫种类看,球孢白僵菌的寄主范围最广,共16种,其中鞘翅目昆虫占侵染个体总数的41.46%,叶甲被侵染的数量最多,占29.27%;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主要为松毛虫和鳞翅目蛹,其中细脚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中鳞翅目蛹数量最多,占58.06%;白僵菌、棒束孢和高雄山虫草均可感染松毛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可感染金龟子和膜翅目蚁科。【结论】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种为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在松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潜力,应加强对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的保护和利用。
    • 黄元腾吉; 朱文倩; 王正贤; 黄奕蔓; 廖咏梅
    • 摘要: 自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上分离虫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虫生真菌的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明确昆虫病原真菌种类。结果发现,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18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4种真菌;自活体上分离到985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25种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仅4种真菌对柑橘木虱成虫有致病性,包括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该4种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5×10^(7)个孢子/mL)接种柑橘木虱成虫后10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9%和43.33%。其中爪哇虫草仅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刀孢蜡蚧菌仅在活体上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在死体和活体上均被分离到。可见,柑橘木虱活体上的虫生真菌种类丰富。生产上应加强保护和利用昆虫病原真菌,提高其对柑橘木虱的自然抑制力。
    • 唐鱼; 孟云; 王敦; 冯纪年
    • 摘要: [背景]虫生真菌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但被发现和利用的种类相对较少.[目的]鉴定从野外采集的4株虫生真菌,并探讨4株菌的醇提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结合形态学特征与rDNA 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4株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它们的菌丝醇提物(M-1、M-2、M-3、M-4)和发酵液醇提物(F-1、F-2、F-3、F-4)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所筛选抑制作用最强的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结果]经鉴定,菌株IS和LS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菌株HLS和HLS2均为粉棒束孢(Isariafarinosa);MTT实验结果显示8种醇提物对Hela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菌丝醇提物和发酵液醇提物的抑制作用大小排序均为:粉棒束孢HLS>环链棒束孢LS>粉棒束孢HLS2>环链棒束孢IS,其中,粉棒束孢HLS的发酵液醇提物F-3的抑制活性最强(P<0.001),处理24 h后其IC50值为0.667 8 mg/mL,而其他7种醇提物的IC50值均大于1 mg/mL;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F-3在处理时间24 h时,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对正常细胞BHK-21仅有轻微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F-3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当处理浓度为1.0 mg/mL时,细胞总凋亡率可达到32.45%.[结论]4株菌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能与4株菌的地理来源、寄主等因素有关;来源于粉棒束孢HLS株系的发酵液醇提物F-3对正常细胞BHK-21的增殖和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Hela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抑制活性最强,而且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暗示其具有研究利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