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赝电容

赝电容

赝电容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7758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赝电容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金平、周程、张琳等。

赝电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758 占比:99.92%

总计:97837篇

赝电容—发文趋势图

赝电容

-研究学者

  • 刘金平
  • 周程
  • 张琳
  • 孙劲毅
  • 席艳杰
  • 杨洪志
  • 邹俭鹏
  • 马琳
  • R·A·海特
  • S·M·罗斯纳格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永康; 徐晋扬; 陈远远; 卢昱昕; 黄秋玲; 常学义
    • 摘要: 本文在活性碳布表面用恒电流法沉积一层聚吡咯,然后再在聚吡咯表面通过水热反应原位生成一层二氧化锰,获得了新型二氧化锰-聚吡咯-改性碳布柔性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增加了聚吡咯中间层后的复合物构筑的超级电容器电容性能有显著提升。其中,C@P@M-400电极获得了1201 m F·cm^(-2)的高比容量;并且其比电容随着电压扫描速率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恒流充放电的电流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此外,在50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C@P@M-400电极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保留了92.0%。这归因于复合材料增加聚吡咯中间层后会显著增加其比表面积,提高离子通过率。
    • 高孙铭; 郑淑娟; 姜伟; 胡庚申
    • 摘要: 以廉价的椰壳为原料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然后在密闭的反应釜中以硝酸蒸汽对多孔碳材料进行了后处理,制备了亲水性更好的多孔碳材料。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接触角测试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孔道结构、组成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温度下硝酸蒸汽对多孔碳材料的形貌、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考察了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硝酸蒸汽处理后的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所降低,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而亲水性却越来越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100°C硝酸蒸汽处理的多孔碳材料(CSC-100)具有最佳的超级电容性能。在以6 mol·L^(-1) 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CSC-100的比电容可达452.9 F·g^(-1),而未经硝酸蒸汽处理的多孔碳材料(CSC)的比电容仅为350.4 F·g^(-1)。电容贡献分析表明CSC-100良好的亲水性和表面官能团不仅提高了双电层电容,也提高了赝电容
    • 曾小军; 张校烨; 丁俊卿
    • 摘要: 泡沫镍的良好导电性及多孔的三维骨架结构有助于电子传输和电解液接触。以泡沫镍为模板,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三维Co_(2)Mn_(3)O_(x)纳米薄膜,并对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泡沫镍表面可控合成了超薄的三维Co_(2)Mn_(3)O_(x)纳米薄膜,该薄膜由超小的纳米颗粒组成,并具有一定的多孔结构;合成的三维Co_(2)Mn_(3)O_(x)纳米薄膜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储能特性,如在电流密度为5 A·g^(-1)下具有1092.5 F·g^(-1)的比电容,恒流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电容保留率高达89.1%。此外,以Co_(2)Mn_(3)O_(x)纳米薄膜为正极材料,活性碳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该研究丰富了自支撑、无粘结剂、高储能特性的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种类,为电化学储能薄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 孙劲毅; 席艳杰; 马琳
    • 摘要: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实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冷冻干燥法及热处理法制备二硫化钨-氮掺杂碳复合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将其制作成电极并研究其赝电容性能。实验内容涵盖基础化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提升实验技能。此外,实验涉及储能领域前沿,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培养其科研思维。
    • 杨欣尧; 王盼盼; 刘佳诚; 胡兵兵
    • 摘要: 普鲁士蓝由于其特殊的框架结构,具备作为储能电容电极材料的潜力。采用3种金属元素(即Co、Cu、Zn)取代Fe位点,调控结构和组成,合成单金属、双金属及三金属的类普鲁士蓝化合物(PBA)及其衍生物(PBAs)。基于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表征,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具有规则的面心立方结构,且各金属元素分布均匀。在三电极体系中系统研究了3种金属元素取代普鲁士蓝的电化学性能。由于双金属Co-Zn PBA中2种金属化合物独立形核,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有效改善了赝电容储能性能。在1 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到182 F•g^(-1),倍率性达到90.3%,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几乎无衰减。
    • 贾洋刚; 邵霞; 程婕; 王朋朋; 冒爱琴
    • 摘要: 采用金属硝酸盐为金属源,NaOH和Na_(2)CO_(3)为沉淀剂,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a(Co_(0.2)Cr_(0.2)Fe_(0.2)Mn_(0.2)Ni_(0.2))O_(3)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了粉体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并与传统的LaCoO_(3)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a(Co_(0.2)Cr_(0.2)Fe_(0.2)Mn_(0.2)Ni_(0.2))O_(3)高熵氧化物为钙钛矿结构,形貌为球状,且各组成元素分布均匀,比表面积(19.83m^(2)/g)较高.储锂性能研究表明,La(Co_(0.2)Cr_(0.2)Fe_(0.2)Mn_(0.2)Ni_(0.2))O_(3)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较高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5.8 mA·h/g,循环150次后,比容量增加到771.8 m A·h/g,远高于理论比容量(331.6 mA·h/g);在3000 m A/g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其仍能保持320 mA·h/g的可逆比容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95.1%.La(Co_(0.2)Cr_(0.2)Fe_(0.2)Mn_(0.2)Ni_(0.2))O_(3)高熵氧化物储锂性能的大幅度提高,主要归因于熵稳定的晶体结构和多主元协同效应,使其具有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1.2×10~(-18)cm^(2)/s)和较高的赝电容贡献.
    • 段志鹏; 李明珠; 胡茂锋; 柳伟
    • 摘要: 空心结构的特殊形貌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好的钾离子存储性能。以甲基纤维素为碳源,十水焦磷酸钠为固态盐模板,硼酸铵为发泡剂,制备空心囊泡状多孔碳(HVPC)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脱附和拉曼(Raman)光谱测试,对HVPC样品的组成、形貌、比表面积及结构进行分析。HVP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空心囊泡状的分级多孔形貌,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01~3.00 V充放电,HVPC电极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在0.1 A/g的电流下为372.2 mAh/g;在10.0 A/g的大电流下仍有161.5 mAh/g。HVPC电极的循环性能较好,以2.0 A/g的电流循环2 000次,放电比容量仍有195.7 mAh/g。
    • 初燕芳; 张琳; 谢彬; 严能; 何俊杰; 李靖
    • 摘要: 层状结构的δ-MnO_(2)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荷存储转移,但电导率差、比表面积小、结构团聚等缺陷限制了其电容性能。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辅助工艺,该工艺利用球磨的高能机械冲击力改善δ-MnO_(2)的团聚现象,使得致密片层状结构的δ-MnO_(2)的粒径显著减小、结构的有序性降低、更多有利于其氧化还原反应快速进行的活性位点被暴露,有利于赝电容和扩散电容的提升。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以及元素组成,探究球磨对材料电化学储能的影响机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的δ-MnO_(2)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δ-MnO_(2)的比电容为237.5 F·g^(-1),较未球磨的δ-MnO_(2)纳米片提高250%;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δ-MnO_(2)仍能保持90.4%的初始电容。通过对球磨前后的δ-MnO_(2)电化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估,证明了球磨辅助处理是提升其电容性能的有效手段。
    • 席艳杰; 马琳; 孙劲毅
    • 摘要: 实验以生物质明胶为氮源和碳源,通过简单的退火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分层多孔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包覆二硫化钒(VS_(2)-N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等测试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VS_(2)-NC复合材料架构稳定、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有利于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VS_(2)-NC复合材料可达到407.3 F·g^(-1)的比电容,经历5000次长循环后仍可保持86%的放电容量,展现出了优异的赝电容性能。作为综合实验,实验体系完整,内容涵盖化学、材料、物理等多门学科,涉及多种仪器使用,覆盖面广,能充分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学生可在锻炼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拓宽学科的深度与广度,提升综合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 席艳杰; 马琳; 孙劲毅
    • 摘要: 实验以钛网为基底,通过简单的水热沉积法制备具有三维多孔分层结构的MoS2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赝电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呈三维分层结构的花状球体,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具有高放电比电容和长时间循环稳定性,具有优异的赝电容性能。该综合实验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涉及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多个环节,可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了解相关领域前沿,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