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追踪法

追踪法

追踪法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763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消费导刊、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医院管理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49场——医疗物联网与健康云服务、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0年推进技术学术年会、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追踪法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道春、侯二英、冯乃章等。

追踪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633 占比:99.90%

总计:107736篇

追踪法—发文趋势图

追踪法

-研究学者

  • 张道春
  • 侯二英
  • 冯乃章
  • 冯明驰
  • 冯美连
  • 刘伟芳
  • 刘嵩岩
  • 刘莉
  • 吕培强
  • 周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小雲(编译); 李慧(编译)
    • 摘要: 土壤干旱导致的蒸发减少会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影响局部和下降气流中的降雨。在土壤含水量较少导致蒸发量受限的情况下,来自大气的水量将大幅减少,且这种缺水现象会随时空传播。理论上,这一作用机制会导致干旱的自主传播,但传播发生的程度尚不明确。通过拉格朗日(Lagrange)含水量追踪法,从全球最近40次最严重干旱案例的有限观测数据中,提炼分析了土壤干旱对下降气流降雨的影响。
    • 向燕辉; 何佳丽; 李清银
    •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尽管影响幸福的因素很多,但社会比较是影响个体幸福感最普遍的因素。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分别采用纵向追踪研究和日记法研究探讨了向上社会比较中典型情绪——嫉妒与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机制,并首次尝试建立了嫉妒与一般主观幸福感(SWB,SubjectWell-being)因子的循环假设理论模型。在研究1中,对290名参与者进行间隔1年的两次(T1和T2)追踪调查,探讨特质嫉妒与主观幸福感双因子模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T1的特质嫉妒可以显著正向预测T2的消极情感(NA, Negative Affect)和SWB因子,显著负向预测T2的积极情感(PA, Positive Affect)和生活满意度(LS, Life Satisfaction);(2) T1的一般SWB因子负向预测T2的特质嫉妒。在研究2中,进一步采用日记法对178名参与者进行了持续14天的研究,结果发现每日嫉妒仅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双因子中的NA。首次基于社会比较的理论视角,采用多方法学视角深入揭示了嫉妒与主观幸福感的PA、NA和LS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机制,弥补了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还首次自主提出了嫉妒与一般SWB因子的循环假设理论模型,对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去拓展、理解、重评SWB的社会基础提供了较新的思路。
    • 张春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追踪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新余市中医院就职的30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均为女性.选择同时期的患者为观察目标,其中,100例患者接受追踪管理,作为观察组;100例患者未接受追踪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不良事件上报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追踪法的应用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摘要: 聚焦前沿,发展壮大。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前身为1974年正式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环境地质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质研究室。早在1968年,当地球化学环境思想处于启蒙时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就率先开展了地方病区的地质环境调查和地球化学病因研究,提出的地球化学元素追踪法对环境调查和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 巩建梅
    •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追踪法对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对原因及管理中对效果,为临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提供实际参考.方法:本次研究抽检2017年9月~2019年9月两年间消毒供应中心对灭菌器械1000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院感发生情况.对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后,抽检2020年2月~2021年2月灭菌器械1000件,对比实施追踪改进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院感情况.结果:追踪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0%明显低于追踪前对8.00%,追踪后院感发生率1.10%明显低于追踪前6.90%,追踪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追踪法,能够及时追踪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端木知良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消化内科新进医护工作者培养中利用追踪法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一科室30名新进医护工作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培训教育方法;同时选取我院消化内二科室30名新进医护工作者作为实验组,利用追踪培训方法,通过自我检验与接受护士长检查的方式,评估教育培训4个月的实施效果.结果:教育培训后,实验组综合能力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差异;教育培训后,实验组各项考核项目得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消化内科新进医护工作者教育培训中,利用追踪方法,可使培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避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效保障临床护理服务的品质.
    • 王懿; 万光明; 刘媛; 刘晓芯
    •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追踪法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法分析并解决患者入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患者入院体验效果.方法 收集某院2019年1月7日-2020年8月16日胸外科新入院患者共131例.其中,流程改善前63例,流程改善后68例.追踪患者办理入院的每个环节,查找以一站式服务为基准的入院流程存在的缺陷及隐患.制定具体改善措施,比较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改善前后患者在住院服务中心的等待时间、往返次数、直观拥挤度、噪音分贝.结果 流程改善前后RPN指数明显下降,患者等待时间、往返次数、直观拥挤度、噪音分贝均明显下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 追踪法联合FMEA有利于一站式入院流程的管理,改善患者入院体验.
    • 刘平; 何雪明
    • 摘要: 对具有多种曲面特征的实体进行建模,必须对相邻的单面片进行拼接.传统曲面求交技术有很多缺陷,例如在求交精度、求交速度上不能同时满足要求.对此提出步长可自适应的追踪法进行曲面求交,将五次非均匀B样条作为拟合曲线,在求交过程中将追踪步长值与交线末端曲率相关联,可以使步长根据具体环境实时变化.限定精度阈值ε为0.001 mm,将曲面求交试验在自主研发的逆向系统Surface Reverse中进行,分别采用传统追踪法和基于步长自适应的追踪法进行曲面求交,结果表明,追踪步长可自适应的追踪法求取交线的计算量少、用时较短,且交线精度可达到μm级.这种相交算法稳定、准确且速度较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