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892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7篇、会议论文304篇、专利文献545135篇;相关期刊1480种,包括功能材料、广东化工、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256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等;金属离子的相关文献由2006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义平、孙宾、曲荣君等。

金属离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7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30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45135 占比:99.31%

总计:548916篇

金属离子—发文趋势图

金属离子

-研究学者

  • 赵义平
  • 孙宾
  • 曲荣君
  • M·D·拉曼
  • 张强
  • 朱美芳
  • 江建志
  • 李伟
  • 王勇
  • 纪晓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齐军强; 郭超; 牛东阳; 王浩田; 肖冰; 许国华
    • 摘要: 背景:目前用于骨修复的自体骨和异体骨存在来源有限、供骨区并发症、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免疫排斥反应及价格昂贵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人工骨修复材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目的:总结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羟基磷灰石用于骨组织修复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金属离子、羟基磷灰石、掺杂改性、骨修复”,英文检索词为“Metal ion,Hydroxyapatite,Doping modification,Bone repair”。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特性,锶可增强成骨细胞的骨生成过程,并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锶掺杂羟基磷灰石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②铜、锌、银、镁、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银、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掺杂改性羟基磷灰石对预防和治疗骨科感染具有重要意义。③铜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加血管生成,掺铜羟基磷灰石可用于乏血管部位的骨组织修复。钡具有显影性,与羟基磷灰石等其他材料复合可制备显影骨修复材料。④锶-铁共掺杂羟基磷灰石可调节细胞免疫,促进血管和骨生成。镁、锌-锶掺杂的羟基磷灰石可诱导利于成骨的弱碱性环境,具有优异的成骨能力。⑤一定含量的镁掺杂的羟基磷灰石具有与皮质骨相匹配的抗压强度,有望用于负重部位的骨组织修复。低浓度的离子掺杂可提高羟基磷灰石的机械性能和成骨活性,并赋予其抗菌活性、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能力。⑥当离子浓度过高时,则会产生毒性作用,目前关于各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尚无定论,未来需深入研究。⑦离子参与骨代谢的机制以及是否会影响其他细胞活动需关注探索;如何实现植入材料的缓慢降解、金属离子的缓慢释放,使其与骨修复过程相匹配,有待进一步研究。⑧优化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和离子掺杂技术,制备与天然骨机械性能匹配的材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 刘雅楠; 牛芬溪; 刘悦; 关君; 方芳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金属离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人体必需的铁、铜、锌、镁等金属离子和非必需金属铝和汞在A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靶向金属离子转运和分布的抗AD药物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
    • 齐国敏
    • 摘要: 以含巯基葡聚糖凝胶的吸附柱手控注射萃取,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开展萃取富集-可见光谱多元校正分析,建立Pb(II)、Cd(II)和Cu(II)金属离子多组分识别数学模型;优化注射吸附柱萃取参数,研究不同组分的光谱相关性、识别模型主成分数和预测准确性.在最佳条件下,Pb(II)、Cd(II)和Cu(II)离子可以被同时测定,最低理论检出限分别可达0.6、0.2和0.2 ng·mL^(-1);Pb、Cd和Cu的PLS分析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测定偏差为-8.2%~1.8%,-2.0%~-12.9%和-1.5%~8.4%;水样中Pb、Cd和Cu组分均能得到良好的检测,检测回收率为82.5%~112.5%,结果良好.
    • 苏殊; 许德华; 杨秀山; 严正娟; 张志业; 王辛龙
    • 摘要: 硝酸法磷酸脱氟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拓宽了硝酸法磷酸的产品范围,但是目前对脱氟过程中氟离子及金属离子的反应机理还缺乏认识。对含不同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组成的模拟硝磷酸溶液进行中和沉淀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游离氟和其它离子(SiF_(6)^(2-))解离生成的F^(-)与Ca^(2+)结合生成CaF_(2)沉淀;金属离子Al^(3+)、Fe^(3+)、Mg^(2+)和Ca^(2+)等与磷酸根结合生成AlPO_(4)、Fe_(5)(PO_(4))_(4)(OH)_(3)·2H_(2)O、MgHPO_(4)·0.78H_(2)O和CaHPO_(4)·2H_(2)O等磷酸盐沉淀,在此过程中生成的磷酸氢钙在不同溶液中有不同形貌。
    • 陈志鹏; 盛家荣
    • 摘要: 100多年来,罗丹明荧光染料因其高荧光量子产率、大摩尔消光系数、稳定性和水溶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当前,罗丹明染料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环境等多个领域。不同于其他经典荧光染料,罗丹明及其衍生物易发生关环,形成不发荧光的螺环结构,而在某些特定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其又可发生开环,形成具有强烈荧光的大共轭结构。基于罗丹明“开关环”调控荧光的机理,大量针对不同目标检测物的荧光探针相继报道。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报道罗丹明荧光探针,详细讨论并总结其设计思路。
    • 周坤强; 宛鹤; 张崇辉; 邓强; 刘飞
    • 摘要: 为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针对桑树湾煤矿酸性废水中金属离子超标的问题,使用中和—沉淀—絮凝法进行去除,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正交试验着重研究了预氧化时间、pH值调整剂用量、沉淀剂用量对Fe、Mn去除率的影响,确定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影响Fe、Mn去除率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预氧化时间对酸性废水中Fe去除率影响显著,沉淀剂用量对酸性废水中Mn去除率影响显著;当预氧化时间为3 min,pH值调整剂用量2 g/L,沉淀剂用量150 mg/L时,酸性废水中Fe去除率99.57%,Mn去除率88.26%,指标理想。
    • 盛洁; 刘全军; 董敬申; 高亚龙; 刘美琳
    • 摘要: 总结分析了黄铜矿浮选矿浆中难免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以及Na^(+)、Al^(3+)、Ca^(2+)、Mg^(2+)、Cu^(2+)、Fe^(3+)等金属离子在黄铜矿浮选中对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在浮选矿浆中通过生成亲水性胶体或沉淀影响矿物表面荷电性能,从而改变矿物表面性质,影响黄铜矿的浮选效果。金属离子的浓度以及矿浆环境也会对金属离子在矿浆中的浮选行为造成影响。指出可以应用先进检测手段和量子力学计算的方法探索金属离子的影响机制,展望了金属离子在黄铜矿浮选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 吴娟弟; 张波; 韩丽婷; 杨博; 王莹捷; 韩舜愈; 陈建军; 张军强; 张竹林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种类、浓度及添加酚酸条件下金属离子的辅色效果,该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CIELab颜色空间法,研究K^(+)、Mg^(2+)和Al^(3+)在模拟葡萄酒中的辅色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摩尔浓度增加,K^(+)未表现出明显的效果,Mg^(2+)和Al^(3+)却能使模拟酒的亮度(L^(*))更低、红度值(a^(*))和视觉饱和度(C_(ab)^(*))更高,且Al^(3+)在高浓度条件下(>1∶50,摩尔浓度比)能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别。此外,在花色苷-金属辅色体系中添加香草酸和原儿茶酸等酚酸化合物可使K^(+)和Al^(3+)辅色作用增强,但Mg^(2+)处理的模拟酒却产生减弱效果的“反辅色作用”,且香草酸的效果优于原儿茶酸。固定金属离子浓度添加不同浓度酚酸发现,当酚酸浓度较低时,供试的3种金属离子均表现出一定的“反辅色作用”,但随着酚酸浓度升高,3种离子的辅色效果逐渐显现,并对模拟酒颜色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结果将为研究金属离子的辅色反应,及其在提升葡萄酒颜色品质的作用中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 赵冰; 张玉玉; 王守伟; 孙宝国
    • 摘要: 以宁夏盐池滩羊为对象,分别采用宁夏盐池县生活用水、北京丰台区生活用水和超纯水制作手抓羊肉,研究煮制用水对宁夏手抓羊肉滋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煮制用水对手抓羊肉的滋味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超纯水加工制作的手抓羊肉蛋白质降解指数、谷氨酸、5’-肌苷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产品,宁夏盐池县生活用水制作的手抓羊肉中丙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产品。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超纯水煮制手抓羊肉中滋味物质的鲜味强度最高,而北京丰台地区生活用水煮制手抓羊肉的鲜味强度最低。结合电子舌和感官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3种水煮制的手抓羊肉产品滋味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这与3种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种类与含量具有相关性。
    • 代玉; 刘智青; 刘兴欢; 于水; 贾鑫
    • 摘要: 本文基于多巴胺(DA)在碱性条件下能氧化自聚合以及儿茶酚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特性,成功合成了金属-聚多巴胺复合物(metal-PDA),并通过调节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预聚合形成寡聚物的时间,制备出从圆片状到球状多级结构的metal-PDA。Fe-PDA经过碳化具有较好的氧还原(ORR)性能,相比较于商业Pt/C,其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这是由于碳材料中引入了Sp^(2)C、石墨氮、吡啶氮、Fe-Nx等活性基团,此外,碳材料具有合适的比表面积和介孔结构,这有利于电子传输,促进ORR反应进程。本研究工作为指导设计高性能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