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刀

针刀

针刀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0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4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166333篇;相关期刊447种,包括科学之友、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针刀的相关文献由514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长青、张天民、王海东等。

针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4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6333 占比:98.53%

总计:168818篇

针刀—发文趋势图

针刀

-研究学者

  • 郭长青
  • 张天民
  • 王海东
  • 乔晋琳
  • 刘福水
  • 杨才德
  • 张义
  • 修忠标
  • 朱汉章
  • 刘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国强; 杜晓楠; 田佳琪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检测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CV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意义。其长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蒋喜文; 周龙
    • 摘要: 目的:探究对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接受腱鞘炎常规封闭治疗,治疗组的23例患者接受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患病部位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接受治疗前并无明显差距(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得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具有比常规封闭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的疼痛感,使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林秀华; 刘存斌; 耿凯; 罗时昱; 李韬; 吴亮亮; 杨永晖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刀康复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常规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突出节段患侧黄韧带的松解,每7天治疗1次,连续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M-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果,但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黄韧带治疗效果更显著。
    • 王西西; 白健; 赵言鹏; 王仁一; 高扬; 王翰洲; 朱光昭; 杨征征; 王海隆
    •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AS)是现代医学技术尚不可治愈的疾病之一,其治疗重点是改善炎症指标和延缓骨质损害。基于经筋理论指导的针刀疗法治疗特点: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经络气血不通、关节筋骨不荣的病机,遵循治疗点通常是损伤部位的原则,按照经筋循行进行辨"点",采用关刺或恢刺手法对脊柱关节进行刺激、切割、分离,解除经脉的卡压,以最小的物理干预调整脊柱及其附属组织动态平衡,从而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
    • 刘晶; 林巧璇; 卢莉铭; 郭泽兴; 刘洪; 张良志; 修忠标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股直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KOA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24只,体质量(2.0±0.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8只。改良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制动6周复制KOA模型,针刀组采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经筋病灶点鹤顶次、髌外上、髌内上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干预。治疗结束后1周,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股直肌羽状角(pennation angle,PA),肌肉厚度(muscle thickness,MT),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弹性应变率比值(atrain ratio,SR)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股直肌组织形态、肌纤维数量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股直肌组织肌原纤维、肌节和肌丝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股直肌PA、MT和CSA均较空白组小(P<0.05),针刀组较模型组大(P<0.05)。模型组股直肌SR较空白组增大(P<0.05),针刀组较模型组减小(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股直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股直肌肌束排列紊乱,少量炎细胞浸润;针刀组股直肌肌束排列趋于整齐,炎细胞减少;模型组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较空白组增加(P<0.05),平均横截面积较空白组减小(P<0.05);针刀组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平均横截面积较模型组增加(P<0.05)。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直肌纤维整体排列欠规整,Z线断裂不连续;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股直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Z线较整齐。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经筋病灶点能够有效改善KOA兔股直肌组织病理形态和结构,促进骨骼肌慢性损伤的修复和重建,这可能是针刀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 吴亚铭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 郭煌辉; 潘自元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针刀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较好。
    • 田向东; 周立群; 赵吉平; 黄叶; 丁天送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特定解剖结构选点针刀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门诊的120例肩峰下撞击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膏药贴敷,试验组予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针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及4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结果整体分析: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和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2、4周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降低,治疗后4周VAS评分较治疗后2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2、4周,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和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Constant-Murley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2、4周Constant-Murley评分较治疗后1周升高,治疗后4周Constant-Murley评分较治疗后2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2、4周,试验组Constant-Murle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特定解剖结构选点针刀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外展、前屈、内旋活动功能,且治疗后即刻改善效果明显,疗效较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局部膏药贴敷显著。
    • 张良志; 张任攀; 刘洪; 张泽升; 季子谦; 刘晶; 修忠标
    • 摘要: 目的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有关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20年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有关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Excel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初步统计,应用CiteSpace对文献中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相关研究发文量大体呈增长趋势;图谱共81所机构被纳入,其中8所机构发文量>5篇;图谱中共322名作者被纳入,有40名作者发文量≥5篇;图谱183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22个关键词在该领域研究发文量≥10篇,12个关键词出现突现,突现时间最近的是“经筋理论、肌骨超声”,持续时间分别为2014—2019年与2016—2019年。结论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研究分为基础期、发展期、繁荣期3个阶段,热点趋向肌骨超声、经筋理论相关内容,但也存在跨机构、跨团队合作交流较少,缺乏创新性等问题。
    • 宋天文
    • 摘要: 目的:分析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时应用藤黄健骨胶囊联合针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肾虚血瘀型LIDP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48名。常规组单一应用针刀治疗,试验组应用针刀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便秘和关节僵硬评分,功能(OD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EG2)、5-羟色胺(5-HT)水平,综合治疗效果和关节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便秘和关节僵硬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ODI明显高于试验组,TNF-α、IL-1β、PEG2和5-HT水平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常规组关节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藤黄健骨胶囊与针刀治疗肾虚血瘀型LIDP疾病,可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平衡患者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