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96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大气科学(气象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2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广东地质、广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八届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学术研讨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等;雷州半岛的相关文献由143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仁林、韩维栋、罗凯等。

雷州半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2 占比:94.4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42 占比:4.17%

总计:1008篇

雷州半岛—发文趋势图

雷州半岛

-研究学者

  • 蔡仁林
  • 韩维栋
  • 罗凯
  • 赵焕庭
  • 何春林
  • 王丽荣
  • 冯奕玺
  • 张羽
  • 曹基富
  • 李淑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碧珊; 杨漫婷; 莫华萍; 叶健; 徐超蝶; 李敏; 宋秀丽
    • 摘要: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稻米的食用风险,以期为雷州半岛开展水稻健康安全食品认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雷州半岛水稻种植地35份表层土壤样品和30份水稻作物样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元素进行分析。【结果】雷州半岛水稻土壤重金属中Cr和Hg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1.000,属于强度变异性,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其他6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介于0.100~1.000,为中等变异强度,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较小;各重金属变异强度大小为Cr>Hg>Ni>Cd>Cu>Pb>As>Zn。通过潜在生态富集系数计算得知土壤重金属Hg的平均潜在生态富集系数为4.657,属于强污染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富集系数在1~3,属于中等污染风险。由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得出,廉江市Hg元素为极强污染,在赤坎区和吴川市为很强污染程度,在坡头区为中等污染程度,其余区域则为强污染程度;赤坎区Cd元素为很强污染,廉江市和遂溪县为强污染程度,其余区域为中等污染程度。雷州半岛水稻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309.24,属于强污染风险;各县(市、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廉江市>赤坎区>吴川市>遂溪县>雷州市>麻章区>霞山区>坡头区。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来看,研究区部分水稻中As、Pb和Cd的含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超标率分别为73.33%、53.33%和6.67%,其中As的高危商(HQ)为2.9839,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Cd和Pb的HQ小于1,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不明显。水稻中各重金属元素迁移系数平均值排序为Cd>Zn>Cu>Hg>As>Pb>Cr,其中Cd、Zn和Cu的迁移系数中位值分别为0.9547、0.4900和0.1685,其吸收富集能力强;而Hg、As、Pb和Cr的中位值均小于0.05,其吸收富集能力弱。土壤pH与水稻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与A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u和N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土壤酸性越低,越有利于As元素积累在土壤中,而不利于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结论】雷州半岛水稻田土壤重金属受人类影响越大、理化性质越复杂,其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和富集能力越强,以致该地区受污染的程度通常越严重,其中As、Cd和Pb元素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危害,应加强对农业施肥和药剂喷洒以及生活污染的控制,以减轻雷州半岛水稻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保护当地居民健康。
    • 周群英; 程龙; 许多; 刘思嘉; 刘玲; 章月琴
    • 摘要: 地处雷州半岛的广东省湛江市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该地区冬种蔬菜产业及设施农业的发展对整个北方冬季蔬菜的市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湛江冬种蔬菜产业及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湛江蔬菜产业及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为雷州半岛地区甚至粤西地区冬种蔬菜产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李勤英; 张文萌; 钟谢非; 梁晶
    • 摘要: 根据雷州半岛地区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19年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Morlet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雷州半岛近50年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的年降水量北部偏多,中南部和东北部偏少;呈现2种空间分布类型,全市偏丰(枯)一致型和北丰(枯)南枯(丰)型,其中全市偏丰(枯)一致型是雷州半岛降水最主要的分布类型;全区年降水量在1 116.1~2 394.8 mm之间,减少趋势不显著;区域降水减少的突变发生在1975、1977和2018年,降水增多的突变发生在1980年,存在时间尺度8年的周期变化。
    • 摘要: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认定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对2019、2020年创建的4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予以认定。广东农垦湛江农垦(雷州半岛)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其中、获得认定。广东农垦湛江农垦(雷州半岛)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剑麻为主导产业,2018年8月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6月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5个农场公司,总面积21.2万亩。
    • 李志强; 曾春华; 李高聪
    • 摘要: 案例教学是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案例库的建设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文章结合研究生课程“海岸与海岸带”案例库的建设,探讨了如何利用地方特色素材开展案例建设,并介绍案例库的维护方法。最后以雷州半岛海滩特征与演变为例,对案例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地方特色素材开展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彭宇航; 张才学; 孙省利; 郑金容; 刘耀谦; 姚昕
    • 摘要: 根据2017年10月和2018年1、5、7月对雷州半岛沿岸海域浮游动物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桡足类80种,其中哲水蚤目55种,占总种类数的68.7%;剑水蚤目21种,占总种类数的26.2%;猛水蚤目3种,占总种类数的3.8%;鱼虱目1种,占总种类数的1.3%;种类数冬春季最多,各有45种,夏季40种,秋季最少仅29种;各季节间共有种数在18~25种之间,季节更替率变化范围为53.2%~67.9%。优势种有9种,均隶属于哲水蚤目,分别是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cerm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和真刺水蚤幼体(Eucharta larva),无全年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30~3.20之间,平均为1.68;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16~0.99,平均为0.70。桡足类丰度变化范围为0.09~790.95ind./m^(3),平均为34.94ind./m^(3),平均值春季最高,达60.92 ind./m^(3),冬季次之,为43.93 ind./m^(3),夏季为22.44 ind./m^(3),秋季最低,仅为12.47 ind./m^(3)。丰度的平面分布显示:雷州半岛南部沿岸海域4季均出现明显密集区,东部沿岸海域整体高于西部,西南部的丰度最低,与各区域的生物资源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秋季、冬季和春季桡足类丰度与水温和盐度均呈非显著负相关,夏季与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冬季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刘金凤
    • 摘要: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保护候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有四条途径中国,其中鸟类数量最多、受威胁最大的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而雷州半岛正位于迁飞路径。为了给迁飞途中的候鸟保驾护航,湛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走到了一起,于2015年成立湛江市爱鸟协会。湛江市爱鸟协会(以下简称“鸟会”)是湛江市首家环保类NGO.
    • 张宗言; 刘祥; 李响; 柯学; 张楗钰; 徐亚东
    • 摘要: 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揭露的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为渐新统涠洲组、中新统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上新统望楼港组、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中更新统北海组,涠洲组—望楼港组为滨浅海沉积,湛江组和北海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文在ZKA01钻孔地层中自下向上88个层位中获取的29311粒孢粉化石的81个属中,选取了常见的种子植物花粉种属42个,通过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气候参数,划分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17 Ma)、中中新世(17~13.5 Ma)、晚中新世—上新世初期(13.5~4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1.5 Ma)4个气候演化阶段。孢粉共存因子定量法重建的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4个阶段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相匹配,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度降低的时间拐点大致可与Mi1a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中中新世可以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相对应,表现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征。中中新世晚期的气温是下降的,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Mi3中中新世气候变冷事件。
    • 黄彬彬; 吴风霞; 郑淑娴; 田丰歌; 何静
    • 摘要: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以东近岸至浅海过渡区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17-2018年在雷州半岛以东近岸海域四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四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208种,浮游幼体23类,隶属于18个类群,以桡足类最多,水螅水母类次之;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以春季最高(972.11 m^(-3)),夏季(646.86 m^(-3))和秋季(177.27 m^(-3))次之,冬季最低(98.92 m^(-3));春季生物量(485.45 mg·m^(-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生物量(72.81 mg·m^(-3))最低;不同类群和优势种丰度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枝角类丰度最高,秋冬季以桡足类为主,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为春夏季第一优势种,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和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分别为秋、冬季第一优势种。聚类分析将浮游动物群落在40%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组群,即春季组群1和组群2、夏季组群、秋季组群和冬季组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深、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是影响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陈碧珊; 郑康慧; 王璟; 叶林海; 宋军霞
    • 摘要: 汞是能在生态系统中完整循环的重金属元素。在工农业生产中,汞的广泛使用使汞污染愈发严重。随着大型工业企业入驻湛江,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重金属元素经过扩散、淋溶和下渗等方式,对土壤和农作物等造成污染。雷州半岛地势平坦,热量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农业战略地位。该研究旨在了解雷州半岛地区农业土壤和农作物中汞元素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对生态和人体健康的风险,为当地农作物的科学合理种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改良和农业生态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理论依据。以水稻田、蔬菜地和果园地土壤3种典型的农业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128份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和65份农作物可食用部分的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雷州半岛农业土壤及其农作物的汞元素的累积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汞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21 mg·kg^(−1),超过研究区的背景值,呈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特征。蔬菜的平均汞含量最大,为0.033 mg·kg^(−1);叶类蔬菜的富集能力最强。水果中菠萝的富集能力强,其余水果的富集能力较弱。研究区出现强潜在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43.75%,农业土壤中汞元素的整体生态风险较高。农业土壤以及农作物中的汞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继续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