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业同构

产业同构

产业同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818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江海学刊、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产业同构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平、陈跃刚、冯立欣等。

产业同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6.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818 占比:93.50%

总计:3014篇

产业同构—发文趋势图

产业同构

-研究学者

  • 王文平
  • 陈跃刚
  • 冯立欣
  • 刘光卫
  • 刘瑞明
  • 匡小明
  • 卞赛凤
  • 吴宏伟
  • 吴徐风
  • 吴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子豪; 李政; 陈沭含
    • 摘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建设巩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现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往往取决于民心向背,实现强基惠民,应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要着力点,助力构建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发展格局。本文以乡村振兴工作为出发点,探讨通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助推区域协同发展的科学性,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熊琳; 王林峰; 曾甜
    • 摘要: 针对东北地区经济下滑问题及哈长城市群被批复的战略节点,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熵方法对哈长城市群制造业同构现象及不同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估,并从产业集群及产业一体化的角度对哈长城市群未来制造业优化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除大庆、长春市以外,其余7个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产业同构现象;农副产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最容易出现重构的三个产业部门。(2)每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都有专业化水平占绝对优势的产业,但也存在不同城市之间同一产业区位熵相当的地区。(3)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建议加强哈尔滨与牡丹江文教产业集群、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市通用设备制造业集群、牡丹江与延边木材加工等轻工业的产业集群等。
    • 程艳; 贺亮
    • 摘要: 基于中国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的内生关系和空间交互溢出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地区产业同构水平提升,流通成本呈现U型变动趋势,流通成本对产业同构存在正向的反馈作用;在地理空间上,产业同构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和正向空间交互效应,流通成本的变动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和负向空间交互特征。基于降本增效导向和省际空间尺度的分析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中央政府应着力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通道,引导流通活动在合意性范围形成循环累积、自我锁定和集聚效应;第二,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硬”基础设施并不断健全市场制度“软”基础设施,在降低制度性成本的同时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第三,流通企业应同步拓展线下和线上流通渠道,在物理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依靠互联网和科技实现传统流通渠道的成本压缩。
    • 李双金
    • 摘要: 指出了2021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开始提速,在交通、环保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长三角深度一体化还存在不少难点。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存在的难点,包括行政壁垒、过度竞争、产业同构、环境污染等。为此,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需要综合运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手段来消除痛点,具体措施包括:政府三级协调制度下构建基础设施、能源、环保等专业性大平台,建设高标准的统一的要素市场,构建统一的碳减排制度等,多管齐下,最终实现长三角全面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 张静; 邓大胜
    • 摘要: 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高度集聚,而粤东西北地区引才难、用才难一直是制约广东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采用多种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结合人才流动大数据,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城市人才吸引力、产业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产业同构度高、创新链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和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创新分工协作、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和补足粤东西北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广东省人才资本的流动配置等建议。
    • 王冠; 刘晓晴; 张鑫红
    • 摘要: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评价京津冀产业同构程度,并对制造业协同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层面,在制造业行业中同构程度大幅降低.从制造业行业分工来看,京津冀三地在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中已经形成较明确的分工,但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并据此提出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为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协同探路,为国内外城市群实现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 黄晓亮
    • 摘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相似度非常高,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同构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发挥其显著的正外部性值得深入研究.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同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提高18.6%,其中10% 来源于高技术产业同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同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
    • 周英
    • 摘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不断提高,致使产品竞争力下降,也对商品流通成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必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同构对流通成本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引入空间经济学相关框架,从理论上论述了产业同构如何影响流通成本,通过测度地区间产业同构现状来实证探究其对流通成本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其它条件一定时,产业同构与流通成本呈"U型"相关,即当产业同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流通成本随着产业同构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当产业同构超出合理范围,流通成本随着产业同构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控制流通成本.
    • 杜光华; 周明军
    •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带动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也导致了产业同构现象的产生.本文从区域一体化、城市聚集效应、生产要素流动和地方政府博弈合作等层面,深入研究了产业同构产生机理,并选择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熵值双指标,测度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产业同构现状与趋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产业同构趋势,但部分城市产业同构也表现出不均衡的情况,应从促进资源要素共享、提升地方政府间合作水平及优化产业链空间布局等方面加以修正和改善.
    • 张静; 邓大胜
    • 摘要: 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高度集聚,而粤东西北地区引才难、用才难一直是制约广东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采用多种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结合人才流动大数据,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城市人才吸引力、产业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产业同构度高、创新链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和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创新分工协作、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和补足粤东西北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广东省人才资本的流动配置等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