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作诗

作诗

作诗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社会科学家、高校教育管理、咬文嚼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等;作诗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晨崧、赵仁珪、何中市等。

作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97.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2.12%

总计:378篇

作诗—发文趋势图

作诗

-研究学者

  • 晨崧
  • 赵仁珪
  • 何中市
  • 何伟东
  • 何江聪
  • 刘夜烽
  • 吴洪激
  • 吴琼
  • 周泽寻
  • 张建伟

作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文欣
    • 摘要: 乾隆皇帝雅好文艺,单就诗歌来讲,其以诗词数量众多而广为人知,被认为是古代诗人中流传诗作最多的一位。据统计,其一生作诗四万余首。而这四万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题画诗,即专门为绘画作品所题写的诗歌。他的这些题画诗有何用意?为何题写?又是如何传播的呢?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宫廷题画诗文的创作活动,I更会让我们对乾隆这位文艺皇帝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 唐澜芯; 亦工(图)
    • 摘要: 是否使用文字是判断人类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尺之一。古人曾将文字“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但直到纸张出现,人们才有了更丰富的记录方式以及更便捷的传播形式。而印刷术的问世,则将书写的历史又推进了一步,让文字及其所蕴含的精神能够被大规模地传播。历史上在成都以及巴蜀其他地区生产的蜀纸、蜀刻本十分受欢迎,是文人墨客争相购买甚至作诗赞颂的产品。它们有何特别,又为什么会如此抢手呢?
    • 马志国
    • 摘要: 夏天到了,想起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个故事。在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里,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见他照常在静静地打坐。白居易问:“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避暑消夏?”恒寂禅师静静地说:“这里不是很清凉吗?”白居易听闻顿生感触,于是作诗一首《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这或为“心静自然凉”的最早出处了。“心静”确实能够“自然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物一元,心身一体。
    • 刘溪清
    • 摘要: 近些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索儿童诗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生去阅读或朗诵大量的诗歌。但是,要想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从而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是需要从前期的“读诗”,过渡到“作诗”的,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师所忽视的部分。为更好地完善小学阶段的儿童诗教学,让学生尝试去作诗,发挥诗歌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读诗”与“作诗”之间的区别,以及“作诗”在儿童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来探讨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作诗”教学。
    • 摘要: 乾隆皇帝爱写诗,但是他和别人不一样,别的皇帝都是片言压卷,靠质量取胜,乾隆爷别出心裁,不和人比质量,而是和人比数量。乾隆一个人作诗43584首,唐朝2873名诗人也不过写了49403首诗。乾隆爷四万多首诗,几乎没有几首像样的,最广为人知的诗是那首著名的咏雪数字诗。
    • 乖狐狸
    • 摘要: 李白可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后人都称他为“诗仙”,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喜欢交朋友,为人也爽朗大方,最重要的是他很喜欢在饮酒时作诗,每每饮酒时作出的诗,首首令人拍案叫绝!
    • 石舒清
    • 摘要: 王夫之先生说:“作诗但觅好句,已落下乘。”已过中年,这话是要听听了。作文但觅好句,正如同女子往脸上涂胭脂一样,年轻时涂涂倒无妨,一大把年龄了还一心一意弄这个,弄得自己一个大粉脸出来,确实不好看的。
    • 龚奎林; 张明越
    • 摘要: 霍俊明是当代知名诗歌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诗如做人,而作诗先做人”,因为“评论家写诗,就像真正做一次红烧肉,了解了从切料、下锅有多辛苦,吃下去时才会尊重。对文本不尊重,你的理论都是轻率的。”这是诗人霍俊明对自己的真实定位,自然,也呈现在《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和《怀雪》两本诗集中,《怀雪》是探索性质,《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编年史诗集。
    • 西渡
    • 摘要: 海德格尔在讨论特拉克尔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看法:“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之诗来作诗。衡量其伟大的标准乃在于:诗人在何种程度上被托付给这种独一性,从而能够把他的诗意道说纯粹地保持于其中。”在此我要坦白地承认,我自己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我的写作中一直存在两首诗,一首是我要写的,还有一首是要我写的。这两首诗撕扯我,让我长期处在一种近乎受罚的状态。
    • 尹贤
    • 摘要: 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谈到,诗有“三偷”:偷语、偷意、偷势。这就是说,作诗使用古人诗句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反应和效果。一、偷语。皎然认为“偷语最为钝贼”,不可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