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raves眼病

Graves眼病

Graves眼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眼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10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第五届研讨会、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2013年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学术年会等;Graves眼病的相关文献由1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安振梅、魏松全、孙斌等。

Graves眼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3 占比:45.5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710 占比:53.67%

总计:1323篇

Graves眼病—发文趋势图

Graves眼病

-研究学者

  • 安振梅
  • 魏松全
  • 孙斌
  • 刘超
  • 孙丰源
  • 李红
  • 王光琳
  • 罗清礼
  • 燕树勋
  • 肖利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国玉
    •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Graves眼病的潜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获得雷公藤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应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获得Graves眼病相关靶点,使用Venn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集基因,进而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SBYBL-X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雷公藤活性成分28个,成分靶点143个,疾病靶点150个,交集靶点19个,GO富集分析16条,KEGG通路30条,得出雷公藤重要的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重要靶点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_(1)、CD40、过氧化体增殖激活受体、细胞黏附分子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接活性良好。结论:雷公藤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核因子κB、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和多个靶点改善Graves眼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Graves眼病
    • 王璐; 刘纯
    • 摘要: Graves眼病(GO)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在Graves眼病的诊治中具有实用价值,不仅可以辅助诊断GO,而且对于活动性评估以及疗效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未来有望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对MRI应用于Graves眼病诊治中的实用价值与进展进行综述。
    • 滕妍君; 高天舒
    • 摘要: 目的本文诣将Graves眼病病位结合肝及肝经循行部位,探析Graves眼病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Graves眼病提供新思路。通过查阅文献,搜集并整理Graves眼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规律。中医在治疗Graves眼病方面有着较好疗效,其发病部位涉及肝脾肾三脏,与肝关系最为密切。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损伤、饮食劳倦、环境因素等;治疗多基于五脏阴阳分期辨证论治,从“肝”入手,兼以健脾补肾,益气滋阴温阳,化痰祛瘀。针灸、雷火灸、推拿等外治法也可取得良好疗效。
    • 刘影哲; 宋路遥; 邢思宁; 曹钰昉; 潘祥宾
    • 摘要: Graves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索近年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中医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眼球突出、眼内胀痛、眼睑水肿等症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安全性评价好等优势。本文通过对中药治疗活动期、非活动期Graves眼病,以及单纯针刺、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穴位按摩、中西药物、电针等疗法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及有益的参考,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建议。
    • 张羽; 刘许慧; 滕剑; 王睿; 彭飞; 傅迎霞; 王建华; 张宗军; 黄德健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眼眶内容物MRI各参数的变化,探讨MRI定量测量对TAO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行眼眶3.0 T MRI检查的活动期TAO患者37例,根据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变化分为有效组(23例)和无效组(14例),测量2组双眼治疗前后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眼外肌最大截面积、眼外肌与同侧颞肌的信号强度比(SIR_(眼外肌/颞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与CAS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治疗前后SIR_(眼外肌/颞肌)、C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组治疗前后SIR_(眼外肌/颞肌)差值与CAS差值相关(r=0.801,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SIR_(眼外肌/颞肌)治疗前后差值对疗效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AUC=0.898,P<0.001)。结论:MRI定量测量SIR_(眼外肌/颞肌)可评估激素治疗活动期TAO的效果,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陈祎祎; 彭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GO)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80例Graves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GO发生,将其分为GO组(n=100)和非GO组(n=80),并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将G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3分,n=57)、非活动期组(CAS<3分,n=43)。同期,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与CA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对GO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GO组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水平分别高于非GO组、对照组(P<0.05),非GO组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活动期组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分别与CAS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GO患者病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810、0.786及0.884。结论GO患者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水平明显升高,其血清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ystatin C、MMP-9、CYR61对判断GO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更高。
    • 宋璐璐; 陈晓平
    • 摘要: Graves眼病(Graves’orbitopathy,GO)又称甲亢相关性眼病,是Graves病的主要甲状腺外表现,临床相对罕见,轻度GO和非进展性GO居多,中重度GO仅占5%~6%[1-2],但即使是轻度GO对患者生活质量亦有较大影响,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疾病管理的难点。GO治疗的直接和间接费用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其治疗对于临床是一项挑战。
    • 田秋林; 宋学英; 胡嫦娥; 田兵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TX)眼眶注射联合糖皮质激素静滴治疗中、重度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中、重度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137例,共24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124眼)和观察组(68例、124眼)。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X眼眶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眼征状况(眼内压、睑裂宽度、眼球突出度、球尖距、球后软组织体积)、甲状腺状况[甲状腺体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临床活动度(C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结论:眼眶内注射RTX联合糖皮质激素静滴治疗中、重度活动期Graves眼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眼部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 崔颖; 潘振宇; 高冠起
    • 摘要: 目的:探究对合并糖尿病的Graves眼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22年0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合并糖尿病的Graves眼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甲强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和对照组(甲强龙治疗)各65人。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8.4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较高(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Graves眼病患者运用甲强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陈贻人; 郑雅静; 陈樱
    • 摘要: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用于眼眶减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纳入拟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共计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纳布啡组(N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组(F+N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后即刻静脉注射镇痛药物。F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N组患者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F+N组患者静脉注射上述2种药物。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3组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刻(T_(0))、术后2 h(T_(2))、术后12 h(T_(12))的疼痛和镇静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共纳入116例患者,F组、N组、F+N组分别纳入38例、38例、40例患者。F+N组患者T_(0)时点、T_(2)时点NRS评分显著低于F组和N组患者(P0.05)。3组患者T_(0)、T_(2)、T_(1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及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能够为眼眶减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