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BIG

HBIG

HBIG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等;HBIG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耀朋、吕晴、宋相安等。

HBIG—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98.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14%

总计:88篇

HBIG—发文趋势图

HBIG

-研究学者

  • 刘耀朋
  • 吕晴
  • 宋相安
  • 朱启镕
  • 侯红瑛
  • 俞蕙
  • 夏强
  • 奚志峰
  • 宋玉
  • 岳亚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沝; 张薇莉; 赵隽
    • 摘要: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联合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3月HBV感染的妊娠妇女[高载量(HBV DNA>1×10^(6)IU/mL)]1000例,分为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替诺福韦300 mg/d+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1月肌注100 IU HBIG+0、1、6月注射10μg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替诺福韦300 mg/d+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1月肌注200 IU HBIG+0、1、6月注射10μg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新生儿情况、抗-HBs水平、母婴阻断效果、安全性、随访24个月情况。结果基线资料及新生儿情况在二组中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组出生1月、7月的抗-HBs水平[依次(295.8±42.9)mIU/mL、(764.1±146.3)mIU/mL]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组[依次(250.9±33.7)mIU/mL、(737.2±152.1)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替诺福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无不良反应。结论替诺福韦联合200 IU剂量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有助于短期内提高免疫保护及阻断效果,而长期效果与联合100 IU剂量HBIG相当,两种方案均安全可靠。
    • 阿斯娅古丽·马合木提
    • 摘要: 目的:分析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共抽取64例HBsAg阳性病例,来源时间2017年8月-2020年9月,获得患者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对其HBV感染情况、HBsAg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例新生儿共7例发生宫内感染,1年后新生儿HBV阻断62例;64例新生儿HBsAb阳性共19例,1年后新生儿HBsAb阳性阴转阳61例;64例新生儿HBV感染阳性共1例,HBsAb阴转阳56例.结论: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选择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干预,可有效阻断母婴生长和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增强免疫效果,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抑制母婴垂直传播.
    • 颜耀东
    • 摘要: 目的:探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群体保健科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458例HBsAg阳性母亲及所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9例)和观察组(229例).两组均给予乙肝疫苗治疗,观察组联合HBIG注射治疗,观察两组婴儿HBV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水平.结果:出生后,两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HBV感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1周岁后,观察组婴儿HBV DNA、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周岁婴儿肝功能指标(AST、AL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周岁婴儿,两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肝功能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HBIG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有着显著抑制效果,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改善高危婴儿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李永霞; 段雄波; 王青江; 刘宏刚; 范玉霞
    • 摘要: 目的 对HBIG阻断孕妇哺乳时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评价的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在2016年2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不采用药物预防,进行正常体检,试验组在孕妇怀孕7、8、9个月肌肉注射HBIG,比较两组婴儿的宫内感染情况和婴儿血清抗-HBs阳性检出率.结果 试验组婴儿的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婴儿血清抗-HB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IG阻断孕妇哺乳时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探讨.
    • 钟颖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评价.方法 3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母所生婴儿生后即分别予HBIG100u,200u联合相同乙肝疫苗注射,六个月后检查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2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较1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好;HBVDNA定量为103copies/ml-105copies/ml组,2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与1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无显著差别;HBVDNA定量<103copies/ml组,2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与100u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无显著差别.结论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应根据HBVDNA含量不同采取不同剂量HBIG以求达到最佳阻断效果.
    • 廖华; 朱琳燕
    • 摘要: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HBV携带妊娠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于产前3个月给予HBIG 200U,肌肉注射,1次/月+新生儿出生后24h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次;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第28周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qd,至胎儿分娩后30 d.观察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及临产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新生儿HBV标志物(HBV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妊娠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HBeAb)、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较单用HBIG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 宋秀云; 高承香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以及生产的阳性孕妇180例,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以下三组:A组,在孕期和产后全部进行HBIG注射。 B组,只在生产之后,进行 HBIG注射。 C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在怀孕阶段,还是在生产之后都不注射HBIG。将胎儿HBV-DNA(+),看做是宫内感染HBV,将半年后检验结果显示婴儿 HBV-DNA(+),定义为母婴垂直传播HBV。结果孕妇怀孕29w的时候乙肝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三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A组经过3次HBIG注射后,HBsAg、HBeAg、HBsAb阳性率三项指标均与后两组有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在怀孕29w以及产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HBV-DNA阳性率差异不大,生产之后乳汁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新生儿与6个月后的HBV感染率结果显示,A组<B组<C组,且不同组别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注射HBIG在孕妇怀孕晚期以及生产之后都可以明显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且孕育期间注射可以明显控制HBV的传播水平。
    • 陈向琼
    • 摘要: 目的了解湘潭市岳塘区乙型肝炎(HBV)母婴阻断效果,从而为制定乙型肝炎免疫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2011年1月~2012年1月监测的孕期HBsAg阳性母亲326例分为两组,其中孕期在医疗机构进行了乙肝阻断(孕7、8、9月注射HBIG200u)及正规新生儿免疫的214例作为观察组;112例孕期未进行任何处理仅在出生后进行正规免疫干预的112例作为对照组。于孩子出生时及1岁时观察HBV阻断效果。结果两组在宫内感染率、免疫失败率等方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孕晚期应用HBIG并不能有效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出生后免疫是关键。
    • 李志群; 蔡衍珊; 许建雄; 张春焕; 陈健
    • 摘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母婴阻断用HBIG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评价广州市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近期效果。方法对广州市2011年至2012年母婴阻断用HBIG使用情况,乙肝发病率及接种率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11年至2012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99.61%(90773/91129)及99.93%(97312/97382);2011年至2012年HBIG(100IU)的接种率分别是79.29%(14081/17759)和88.46%(18314/20704);2011年至2012年乙肝发病率35.12/10万及20.54/10万,2012与2011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63,P>0.05)。结论2011年广州市对母亲HBsAg阳性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HBIG,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广州市新生儿乙肝发病仍保持一定的发病水平,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有必要加强对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研究。
    • 田素萍; 米富德
    • 摘要: 目的 对护理人员乙型肝炎职业暴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职业暴漏的危险水平.方法 对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登记的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乙型肝炎职业暴漏人员在暴漏后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6个月的随访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 制定防护体系,加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及时进行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漏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