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BME-1

HBME-1

HBME-1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等;HBME-1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志伟、周静、简善军等。

HBME-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98.4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1.52%

总计:66篇

HBME-1—发文趋势图

HBME-1

-研究学者

  • 何志伟
  • 周静
  • 简善军
  • 胡余昌
  • 阙挺
  • 阮秋蓉
  • 顾菁
  • 丁金旺
  • 何伟
  • 周春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成之; 李红全; 周灿宦
    • 摘要: 目的观察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免疫组化法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良性病变40例为对照组,同期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0例为观察组,免疫组化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间皮瘤抗原-1(HBNE-1)、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2,Gal-3)等分子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类型的良性甲状腺病变的间皮瘤抗原-1(HBNE-1)、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2,Gal-3)等分子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间皮瘤抗原-1(HBNE-1)、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2,Gal-3)等分子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0例,甲状腺腺瘤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的HBNE-1、CK19、Galectin-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BME-1、CK19、Gal-3阳性表达情况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免疫组化检测分子标记物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张廓
    • 摘要: 目的 分析判断在乳头状甲状腺癌肿采用nm23-H1和HBME-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246例乳头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为未转移患者,观察组为转移患者.比较两组nm23-H1和HBME-1基因表达情况,分析nm23-H1、HBME-1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m23-H1阳性率7.94%低于对照组的16.67%,HBME-1阳性率30.16%高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HBME-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进行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期间,需要检测nm23-H1和HBME-1判断阳性率,分析是否发生转移,然后进行相应治疗.
    • 张中超; 李林鹏; 郭德洋
    • 摘要: 目的 探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间皮瘤抗原-1(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的PTC组织114例(A组)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14例(B组),另选取结节性甲状腺瘤组织78例作为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FOXQ1和HBME-1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FOXQ1、HBME-1分别划为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者表达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记录和比较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FOXQ1、HBME-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FOXQ1、HBME-1阳性表达组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FOXQ1、HBME-1在PTC病灶组织中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同时可用于预测预后不良情况.
    • 唐娟; 俸瑞发; 伍金凤
    • 摘要: 目的:探讨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5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两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CK19、HBME-1和Galectin-3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CK19、HBME-1、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TPO不表达或低表达,且四项指标的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黄力营; 林清群; 凌雪君; 李发来; 王木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CD56、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蛋白表达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非典型滤泡上皮增生(AF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CD56、Galectin-3、CK19及HBME-1蛋白在PTMC组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伴AFEP组病例中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CD56蛋白在PTMC组中的阳性率为6.6%,且染色强度呈弱阳性表达模式,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FEP组(P<0.05).而PTMC组中Galectin-3、CK19和HBME-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和88.8%,阳性染色强度中至强阳性分别为95.6%、100.0%和60.0%,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AFEP组(P<0.05).PTMC组中Galectin-3/CK19、CK19/HBME-1和Galectin-3/HBME-1双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45/45)、88.8%(40/45)和88.8%(40/45).在区分PTMC与AFEP的鉴别诊断中,CD56阴性、Galectin-3/CK19双阳性组合诊断PTMC的特异度为93.4%(42/45)且以中至强阳性染色模式为主.结论 在CD56阴性状态下,Galectin-3/CK19或CK19/HBME-1、Galectin-3/HBME-1双组合同时阳性及表达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 周静; 何志伟; 简善军; 顾菁; 阙挺
    • 摘要: 目的探究nm23-H1和HBME-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的nm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进行检测。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nm23-H1和HBME-1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H1和HBME-1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nm23-H1和HBME-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1 cm、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Ⅲ和Ⅳ期患者的nm23-H1和HBME-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2年内复发患者8例,复发率为8.89%。复发患者的nm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nm23-H1和HBME-1的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HBME-1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
    • 周静; 何志伟; 简善军; 顾菁; 阙挺
    • 摘要: 目的 探究nm23-H1和HBME-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的nm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进行检测.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nm23-H1和HBME-1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H1和HBME-1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nm23-H1和HBME-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P <0.01).癌组织nmn23-H1和HBME-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其中肿瘤直径>1 cm、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I[[和I期患者的nm23-H1和HBME-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2年内复发患者8例,复发率为8.89%.复发患者的nmn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 nm23-H1和HBME-1的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HBME-1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
    • 周静; 何志伟; 简善军; 顾菁; 阙挺
    • 摘要: 目的 探究nm23-H1和HBME-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的nm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进行检测.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nm23-H1和HBME-1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H1和HBME-1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nm23-H1和HBME-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1 cm、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Ⅲ和Ⅳ期患者的nm23-H1和HBME-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2年内复发患者8例,复发率为8.89%.复发患者的nm23-H1和HBME-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 nm23-H1和HBME-1的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HBME-1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
    • 吕艳; 李翀; 葛善义; 耿强; 韩燕燕; 兰福; 赵杰; 郑旭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评估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穿刺组织中HBME-1、CD56、CK19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异常对病理诊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经彩超诊断为TI-RADS 4a类结节181例,共181个结节,进行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后,对TI-RADS 4a结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穿刺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ME-1、CD56、CK19、galectin-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例TI-RADS 4a类结节的甲状腺患者,经粗针穿刺组织病理诊断证实: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腺瘤样增生性结节)79例,单纯性滤泡性腺瘤(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乳头状癌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1例穿刺组织HBME-1、CD56、CK19和galectin-3,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7%、74.03%、33.15%和30.39%,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27%、96.20%、8.86%、3.80%;滤泡性腺瘤1.92%、96.15%、7.69%、5.77%;甲状腺乳头状癌90%、16%、98%、98%.HBME-1、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CD56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结论 粗针穿刺活检是明确TI-RADS 4a类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HBME-1、CD56、CK19和galectin-3蛋白在TI-RADS 4a类结节中异常表达对病理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卢平; 胡婕; 程双华
    • 摘要: 目的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学形态进行总结,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指标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227例为观察组,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168例为对照组,在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组组织表达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的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学形态表现为:真性乳头的形成(72.24%)和(或)特征性的核变化,包括核增大、出现核仁(98.23%),核排列重叠拥挤、轮廓不规则(96.47%),毛玻璃样核(88.54%),核沟(73.56%),核内假包涵体(28.63%),砂粒体(16.30%),肿瘤纤维化(62.9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Gakctin-3 (95.15%)、CK19 (99.19%)、HBME-1 (92.09%)、AAT (96.48%)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且以强阳性及中等阳性为主,CD56 (3.08%)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 病理学光镜诊断基础上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能显著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