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4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1068937篇;相关期刊608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全国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等;免疫调节剂的相关文献由3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登友、李进、P·M·斯科拉等。

免疫调节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68937 占比:99.89%

总计:1070126篇

免疫调节剂—发文趋势图

免疫调节剂

-研究学者

  • 张登友
  • 李进
  • P·M·斯科拉
  • 林燕萍
  • 白晓光
  • 陈欣
  • 洪新福
  • 周贤思
  • 尚巳耘
  • E·马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潇逸; 陈娟; 严舒; 卢岩; 欧阳昭连
    • 摘要: 目的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该病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解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简称NIH指南),并按涉及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总结相应药物的推荐情况、适应证适用人群和用法用量,并与我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简称诊疗方案)和《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简称诊治指南)收载用药进行对比。结果NIH指南推荐使用3个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Paxlovid、莫努匹韦)、1个单克隆抗体药物(Bebtelovimab)、4个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和氢化可的松)、2个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托珠单抗、沙利鲁单抗)和2个Janus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托法替尼)。我国的诊疗方案、诊治指南与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尤其体现在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和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沙利鲁单抗)的选择上。结论我国应继续推进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加快国内外相应治疗药物的应急批准,同时在后续版本指南的修订中及时完善并更新用药方案,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尚丽君; 谯仕彦
    •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速生活节奏和多种多样的污染等刺激,使人类和畜禽普遍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力降低。而免疫力低下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以及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因此,寻求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多种途径从生物体和食物蛋白中获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小(寡)肽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过去20年中研究营养与免疫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寻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包括抗菌肽在内的许多小(寡)肽类物质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文章对目前有关免疫调节肽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胡乃华(译)
    • 摘要: 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结肠炎的病因很可能是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导致肠上皮屏障瓦解和对肠道菌群的免疫反应失调。在结肠炎条件下,紧密连接蛋白的下调表达会导致肠道对微生物配体和有害代谢物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引发全身炎症。治疗结肠炎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抑制炎症反应。然而,长期使用它们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增加对继发感染和癌症的易感性。
    • 奉慧东; 郑智武; 陈宁
    •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控制病毒复制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但无法实现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彻底治愈。免疫调节治疗通过打破CHB患者对HBV的免疫耐受及恢复免疫功能失调,有望实现CHB完全治愈。目前用于治疗CHB的免疫调节剂包括RIG-1激动剂、TLR激动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抑制剂、重定向T淋巴细胞等。基于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可增强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有望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CHB患者的完全治愈。
    • 王珺; 刘爱春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该病的复发及难治一直是一项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失调是骨髓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免疫治疗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前景。其中一些免疫疗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些仍在试验研究中的疗法也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免疫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亮
    • 摘要: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和气道高反应为该病的病理学主要表现,好发于儿童,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目的以改善患儿免疫水平、减少哮喘发作频率、缓解气道痉挛为主,近年来,免疫调节剂逐渐被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一定成果。对此,本文先简要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之后就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分析中医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化学合成剂以及微生物制剂类药物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 张生财; 邓盛
    • 摘要: 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治疗肺癌的方法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靶向治疗作用速度较快,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重点研究方向,也取得良好研究成果。而免疫治疗也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肿瘤微环境错综复杂,各免疫过程相互影响,导致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应用面临多种问题,目前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索。现对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 强新晨; 杨华莹; 邵俊良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发病率逐年增加,是血液系统较为常见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随着近些年来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后总体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然而难治性和复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人CD38抗原为单链Ⅱ型跨膜糖蛋白,长度为45kDa,调节细胞活化、分化和增殖[2],通常在造血干细胞、T细胞、NK细胞和树突细胞中表达,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B淋巴细胞不表达,骨髓瘤细胞高量表达,成为MM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作用的新靶点[3]。达雷木单抗(DARA)是一种针对CD38的人源免疫球蛋白(Ig)G1κ单克隆抗体,2015年成为首个获得批准用于高危性或复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4-5],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中增加了DARA入选治疗方案[6-7],联合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进一步提高疗效[8],临床使用病例数量日趋增加。
    • 刘畅; 李忠
    • 摘要: 湿疹属临床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3 期。临床治疗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局部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同时配合抗组胺药、抗生素、维生素 C、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系统治疗,虽然获效迅速,但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明显,小儿依从性差。中医对于湿疹的研究比较深入,方法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治及针灸等,因副作用少更具优势,尤其适合小儿湿疹的治疗[2]。中医认为湿疹的病机主要为内外湿热相博,浸淫肌肤而致[3]。笔者自拟三黄消疹汤冷湿敷治疗小儿急性湿疹患者66 例,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现总结如下。
    • 杨素梅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型口腔扁平苔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新液含漱。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21/30),治疗组为86.67%(26/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