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小学教学:数学版》 >从“应用题”到“应用问题”——“从相遇到相见”一课问题设计策略赏析与启示

从“应用题”到“应用问题”——“从相遇到相见”一课问题设计策略赏析与启示

         

摘要

“应用题”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1]。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取消了“应用题”这一专门提法,而将“解决问题”作为贯穿全部课程内容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后续引发了一些争论和反思[2][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且恢复了部分常见数量关系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伴随这一系列的改变,一线教师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超越“过度模式化”的“应用题”[1],使之成为教学功能更加丰富的“应用问题”?唐彩斌老师设计并执教的“从相遇到相见”一课,在问题设计方面给出了生动的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