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
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

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浙江衢州
  • 出版时间: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会议文集: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对于<针灸大成>的临床记载中有关刺血疗法的内容,运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47条,穴位42个,总计72穴次.<针灸大成>中刺血疗法的常用功效,从辨证论治而言,是消肿、理血、清热,此外还有镇痉、苏厥、安神、祛风、护肤,消疮、除痹等;从辨病论治而言,是清头脑,利五官,此外还有宣肺、健脾,疏理腰背下肢等.从临床分部取穴而言,多取患部穴、末部穴(尤其是末端穴)、关节部穴和远部反应点;从循经取穴而言,多取阳经穴,其中包括督脉穴、阳明(大肠、胃)经穴与太阳(膀胱)经穴,而少取少阳经穴.在临床操作中,采用了加压刺血法,以增加出血量;运用心理安慰法,以消除病人的恐惧;使用抑菌消毒法,以预防与控制感染.
  • 摘要:时,即是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底本,经参合明以前三十余种医著而成.这在<针灸大成>赵文炳序中叙述甚详:"余承之三晋,值时多事,由于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九剂,奠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有所本也,将付梓人,犹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并委幕僚靳贤为之选集校正."增补前贤针灸论说,乃成集诸家大成之巨著.《针灸大成》自1601年赵文炳刻于山西平阳府,迄今己400余年,其间翻刻己达47次。在这一针灸巨著中,可以探讨杨氏的学术思想和针灸的诊疗特色。">杨继洲名济时,是明代著名的针灸临床家和理论家.生活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约公元1522-1620),浙江省三衢(今衢县)人.祖先在唐代迁居今衢县南乡六都杨村.杨氏"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纂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可知杨氏家学渊源,学养有素.后来杨继洲编著<针灸大成>时,即是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底本,经参合明以前三十余种医著而成.这在<针灸大成>赵文炳序中叙述甚详:"余承之三晋,值时多事,由于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九剂,奠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有所本也,将付梓人,犹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并委幕僚靳贤为之选集校正."增补前贤针灸论说,乃成集诸家大成之巨著.《针灸大成》自1601年赵文炳刻于山西平阳府,迄今己400余年,其间翻刻己达47次。在这一针灸巨著中,可以探讨杨氏的学术思想和针灸的诊疗特色。
  • 摘要: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简称十二穴),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所载.其歌曰:"三里内庭八,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这里杨氏不仅阐明了天星十二穴的名称,且对主治、功能亦作了评价,同时各穴的穴位及针灸方法在歌诀中也作了交代,在临床应用中,本文总结了一点心得体会,对其所属的地位、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述。
  • 摘要:杨继洲乃我国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他所著的<针灸大成>既是明以前针灸学术的总结,又有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下手八法"、"杨氏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可谓针灸手法之精华.在治疗中风、伤寒和杂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经验.这里仅就其中风证治及其学术特点,本文对各期中风的辨治以及中风证治的学术特点做一浅析.
  • 摘要:明杨继洲之<针灸大成>,今人为之整理校注者,当推<针灸大成校释>,此书诠释针理,其嘉惠于习针研医者可谓良多,偶感书中尚有微瑕,不揣昧陋,缀述于此,以善其工.主要包括:1、卷四《八法流注要诀》;2、卷二《流注指微赋》;3、卷九《医案》;4、卷十《诸症治法》;5、卷七《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6.卷四《南丰李氏补泻》。
  • 摘要:是他根据家学秘传,并系统地收集了历史上有关的针灸文献,编著成书.该书卷末还附有33例杨氏本人的治验医案,它是杨氏在嘉靖乙卯岁至隆庆庚辰岁的社交和医事活动的真实记载.虽然案例不多,但有论有法,脉症俱备,情节分明,实为针灸书中不可多得者.本文主要研究了<针灸大成·医案>文献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分析了<针灸大成·医案>中治法灵活多样,并将杨氏医案按主证、辨证、治则、处方进行整理."><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为明代杨继州撰著.杨继洲,名济时,"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其行医最迟始于1555年,在1558年已在北京太医院供职.<针灸大成>是他根据家学秘传,并系统地收集了历史上有关的针灸文献,编著成书.该书卷末还附有33例杨氏本人的治验医案,它是杨氏在嘉靖乙卯岁至隆庆庚辰岁的社交和医事活动的真实记载.虽然案例不多,但有论有法,脉症俱备,情节分明,实为针灸书中不可多得者.本文主要研究了<针灸大成·医案>文献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分析了<针灸大成·医案>中治法灵活多样,并将杨氏医案按主证、辨证、治则、处方进行整理.
  • 摘要: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家,生活于明代万历年间,为浙江衢县六都人,其祖父为太医,杨氏继承家学,又注意吸收诸家经验、学说,通过临床观察,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灸大成>记载了他的31个医案,包括对颈结核、臂结核、腰及四肢证、痢疾、便血、妇人血崩、血厥、神志等疾病的治疗,这些医案的记载颇为细腻,理法方穴,多有法度,辨证施治,十分准确,取穴用药精少简练,而疗效甚速,其中不乏对当代临床有启示和借鉴者,故对其进行连载介绍和分析.
  • 摘要: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 摘要: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 摘要:明代杨继州撰著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学习<针灸大成>文选及<针灸大成>病案三十余首,深刻体会到杨氏临证用针选穴别具匠心,安排合理,疗效显著,不愧为明代的针灸大师.分析针灸学术思想,具体体现杨继洲临证十要素:一、重视经典,论述阴阳协调对于宇宙万物和人体的重要性;二、针灸技术同药物疗法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如何取舍?三、灸治必须洞悉周身经脉、腧穴,强调取穴应以十二经脉为纲纪;四、强调临证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掌握要穴,少而精;五、提出针法、灸法、定穴、奇穴的问题,强调针灸理论深奥的核心思想,蕴涵在"数"、"法"、"奇"、"正"之中;六、临床病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正穴不及,可取之以奇穴,做到有法有方,有主有次;七、重点指出针刺须"候气为先"对临床提高疗效,判断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八、灸治壮数多少的原则,当据人体部位对热刺激的最佳适应能力而定;九、临床善用手法,集百家之长;十、重视补泻方法,补泻是体现疗效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脉证决定补泻。
  • 摘要:在纪念明朝太医院出身御医杨继洲诞辰483周年,<针灸大成>这部巨著出身这位仙大针灸学家之手,以深切缅怀纪念之情及感激之心,在他家乡聚会,是从医者的荣幸,为此,将早年蒙童熟背成章的<标幽赋>的理论探讨及应用体会作一抛砖引玉。
  • 摘要: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有不少针灸处方,其配穴很有特点,许多至今仍指导着临床,今举偶于下:一、治耳聋方;二、治头风方;三、治癃闭方;四、祛风止痛方。
  • 摘要:杨继洲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一生致力于针灸学研究,著成<针灸大成>一书.此书含括了明代以前诸多重要针灸医籍内容,是杨继洲一生的代表作,是后世学习和研究针灸疗法的一座宝库,是我们临床针灸工作者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杨氏注解"玉龙歌"中所写治疗疾病,效果如鼓应莩,故不惴简陋,报道如下:1"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2.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3.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
  • 摘要: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网罗周布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外,它的作用是行气血,通阴阳,营养周身,保卫机体,抗御病邪.因此经络学说乃是中医关于人体功能联调节的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经脉和气血则是经络学说中两个核心问题.以经络学说来指导临床实践,"循经取穴"和"候气、运气"就成为针灸疗法的两个基本原则.这两个原则对于针刺麻醉的研究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循经取穴"的重要性;二、"气至病所"的意义。
  • 摘要:明代著明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是我们学习针灸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其中的医案,跨越了1555~1580年间,是杨氏从事临床经验的总结,蕴含了深刻的理论,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临床有所启示和借鉴.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1.针灸药物并重。2.详诊视重辨证。3.标本治则,因病而施。4.取穴精练,针法有方。
  • 摘要: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常感到针下有酸、胀、麻、重等各种感觉,即为气感.气感历来是针灸医家们在施治过程中所追求的,因为气感之好差直接关系到针灸疗效之好差.故而医籍中关于针灸气感之论述颇多.如窦汉卿之<标幽赋>中即有对气感的论述:"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本文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现将针灸治疗中出现的气感现象,浅析于下:1、轻滑慢而气亦可来,沉涩紧而气未必至;2、气感循经传导可增疗效;3、针灸次数与气感保留时间之关系;4、应重视灸疗中的气感。
  • 摘要:三卷.嘉靖年间,经选试至北京,任职太医院(见王国光序).在<针灸大成>中,载有他1555(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80(万历八年庚辰)年间的医案,时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治例中多官场人物.1601年(万历辛丑),在山西做官的赵文炳因病请杨氏针治,"三针而愈".杨氏出示所编的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赵知他"术之有所本",原准备付刻,又觉得内容不够全,因再"广求群书",委交晋阳靳贤选集校正,成为<针灸大成>十卷(见赵序及"源流"),说明<针灸大成>是以杨氏<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经扩充而成.这是在高武<针灸聚英>以后的又一次关于针灸文献的汇集.本文主要介绍了杨继洲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与《针灸大成》的历史。">著名针灸医学大家杨继洲,名济时,明代浙江衢州府人.境内有三衢山,因称其地为"三衢".祖父曾任太医,临床经验丰富,家中多抄本医籍,杨氏在考举失利之后,改习医药,研习并行医多年,因参合各书,"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编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嘉靖年间,经选试至北京,任职太医院(见王国光序).在<针灸大成>中,载有他1555(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80(万历八年庚辰)年间的医案,时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治例中多官场人物.1601年(万历辛丑),在山西做官的赵文炳因病请杨氏针治,"三针而愈".杨氏出示所编的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赵知他"术之有所本",原准备付刻,又觉得内容不够全,因再"广求群书",委交晋阳靳贤选集校正,成为<针灸大成>十卷(见赵序及"源流"),说明<针灸大成>是以杨氏<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经扩充而成.这是在高武<针灸聚英>以后的又一次关于针灸文献的汇集.本文主要介绍了杨继洲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与《针灸大成》的历史。
  • 摘要:截担,医家多认为是配穴法.笔者据<针灸大成>及临床运用,认为杨继洲截担针法是一种针刺补泻手法.其操作方法是由呼吸、燃捻、九六、针芒以及"三才法"等基本手法所组成.天人地三部均须候气针沉,每部均捻九(六)撅九(六),以及用"推进一豆许""退针一豆"以利经气运行,最后均在人部"纳气"以候针下之凉感、热感.
  • 摘要:明代是针灸学术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趋向于汇集针灸文献,在这方面<针灸大成>是最突出的.正是由于<针灸大成>搜集了许多珍贵的针灸资料,因而得到医学界的好评,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声誉之高,作用之大,在针灸专著中是无出其上的.本书于1601年刊行以来,迄今已三百六十多年,翻刻不下数十次.就目下尚存的版本看,就有47种以上.不把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新勘本计算在内,这317年之间共刊印了46次,平均每6.8年就有一个版本问世,这种刊印密度在针灸著作中独一无二.在整个中医药书籍7661种之中占第十二位,<本草纲目>占第十一位,<医宗金鉴>占第八位.从以上的情况中,不难看出<针灸大成>是被人何等重视了.本文首先介绍了<针灸大成>版本的概况,并介绍几个较佳版本,谈谈几位有关人物,然后探讨了其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如何提高<针灸大成>的质量。
  • 摘要:杨继洲<针灸大成>因其流行极广、对明以后针灸学影响极大,而一直受到针灸界,特别是针灸文献研究者的重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此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尽管如此,有关此书的一些基本问题,或关键问题尚未解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史料的发现,使得研究这些问题成为可能本文首先研究了明万历南北两部<针灸大成>的复杂关系,然后考证了杨氏<针灸大成>版本及其基本构成,最后对其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和作者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为医家圭臬.二、理论核心,阴阳为根蒂.三、善调经气,重在经络.四、针灸治病,重在法数.五、取穴精当,突出枢会.六、刺法得当,贵在导气.">杨继洲字济时为明代著名针灸大家,生活于1522-1620年,是浙江衢县人,曾任嘉靖侍医太医院医官等职,曾撰有<玄机秘要><针灸大成>,多为总结前人及诸家经验,和个人经验总结.杨氏"四策"为杨继洲个人所写,最能反映杨继洲学术思想,杨氏"四策"为"诸家得失策""头不可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主要学术思想:一、重视<素、难>为医家圭臬.二、理论核心,阴阳为根蒂.三、善调经气,重在经络.四、针灸治病,重在法数.五、取穴精当,突出枢会.六、刺法得当,贵在导气.
  • 摘要:杨继洲,字济时,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针灸大成>的编撰者.杨氏针术精奇,活人无数,其针灸临床诊治特点独到,堪为后世效法.本文主要介绍杨继洲针灸临床诊治特点:1.诊断首察病机,以脉理为要;2.立法务求严谨,崇辨证论治;3.选穴力推精炼,以治本为期;4.施术注重实效,倡针药并用。
  • 摘要:<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的传世之作,内容宏富,本文对其古今进行了考证。杨继洲仍然堪称我国医学史上一代针灸巨匠,<针灸大成>仍不失为一部闪耀着光辉的针灸典籍.
  • 摘要:阳中隐阴、阴中隐阳法首见于<金针赋>,在<医学入门>、<针灸问对>等书中也有记载,作为治疗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的手法,占重要位置.但是这些书中所谈的内容都是其操作方法,几乎没解释其机理,到了明代<针灸大成>的解释则较为详细.根据<针灸大成>的有关内容,试就其机理作如下讨论:1.阳中隐阴;2.阴中隐阳;3.两法概述;4.有关操作方法的注意点.
  • 摘要:<针灸大成>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的著作,其中有关针灸理论的"经络迎随设为间答"(以下问答)篇,是杨氏针灸学的理论精华,也是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不可缺少的部分.杨氏在本篇谈到针刺深浅的问题中论述了诸家刺齐异同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诸家刺齐异同"原文,并对其讨论。关于针刺深浅的问题,杨氏查阅有关历代文献,得出了不仅仅是灵活而且可给人启发的结论.不管多少层次主要是荣卫二气,下针应该准确,施行补泻时应该注意针下辨气,而有关历代文献则可互相参考.关于"取象三天两地之数",由于其资料不足,留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他人协助下编辑而成的,其中不仅辑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学术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病方法,还采集了杨氏以前直至明初历代医家的针灸学术经验,可谓是一部名符其实的集针灸之大成的针灸学巨著.此书于17世纪初首次刊行,至今历经四百余年,一直为针灸学界所重视,此书所承载的杨继洲的学术思想也一直被其后的历代医家及针灸学者作为研究重点而继承.本文考察了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十余年来我国近30篇关于杨氏及其<针灸大成>的论著,其内容涉及了杨氏的医学理论基础、针法、穴法、治法、证治以及对<针灸大成>具体篇章或具体病症的认识和体会,其探讨和研究是全方位的.本文就十余年来我国对杨继洲及其<针灸大成>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 摘要:<针灸大成>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1522-1620年)所撰,该书共10卷,刊行于1601年,书中汇辑了明代以前的各种针灸文献资料,同时也加著了杨氏家传的学术见解,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尤其是杨氏对穴位的考证和论述,至今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兹仅就<针灸大成·卷五>中论十二井穴一节,浅析如下:1.先论井穴;2.井穴治络病;3.井穴的配伍运用;4.井穴的刺灸特点。
  • 摘要:<针灸大成>为明代著名针灸学专著,旧题为杨继洲著,实为明代赵文炳印行、靳贤选集,内有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其主要学术贡献为重视特定穴应用,拓展井穴理论,主张井穴治络病,强调其配伍运用及刺法;创对穴先河--四关穴;集手法之大成一一独具特色的杨氏下手八法,大小补泻法开手法定量之先河,发展透穴法,完善缪刺法;载医案33例,强调针药灸法并重,熟读经典,取法内难,精辨脉理,以证论治,辨证审因,重视脾胃,取穴精简,灸药并用为其医案特色.
  • 摘要:在临床治疗方面,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理化治疗,都离不开计量.对于药物治疗,临床上往往要通过对病人的血药浓度的监测,来确定最佳给药方案.而在临床上常用的各种理化治疗,基本上都是利用不同频率的电波、磁场、不同的温度等,在人体治疗部位的不同深度产生的生物效应,来达到活血、消炎、止痛等的治疗目的.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体质、不同的部位的理化量会有区别,所以,这就必须进行计量,保证各种生理参数和治疗剂量的安全、可靠、准确、有效.例如电疗,如果输出剂量过大,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很容易造成电灼伤,近年来放疗设备发展很快,但由于医学计量未跟上,也发生了不少医疗事故.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计量的重要性认识正在逐步提高,中医也需要计量.
  • 摘要:<针灸大成>为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杨氏出身世医之家,自幼酷爱医术,博览群书,尤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行医46载,曾任太医院医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杨氏以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参合明以前的针灸文献和成就,编写成<针灸大成>.该书总结了我国明以前针灸学术的精华,内容丰富,说理完备,流传甚广,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文献.该书于卷八著"妇人门",卷九"治症总要"及其后的"(杨氏)医案",记载了历代妇科针灸治疗学的学术理论与经验.为后世临床运用提供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本文欲从中探讨其用穴规律及论治特点。
  • 摘要:<难经>为理论基础的学术渊源;辨证论治不泥数法、临床经验丰富的针灸学术特点;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博采众取的治学方法;堪称杨氏针灸学术的代表作.">目的:探讨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篇"策问"的学术价值.方法:从医德、中医理论基础、针灸学术特点、治学方法、"策问"语言特点等儿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策问"反映杨氏赤诚的敬业精神;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的学术渊源;辨证论治不泥数法、临床经验丰富的针灸学术特点;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博采众取的治学方法;堪称杨氏针灸学术的代表作.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针灸大成》刺灸法思想与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张针灸药摩并重;2.丰富针刺手法;3.丰富选穴配穴方法;4.重视辨证;5.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 摘要:<针灸大成>(下称<大成>)是在明代时期问世的针灸专著,其内容之丰富、流传之广泛、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在针灸史上是所罕见的.1949年以来,有关<大成>和杨继洲的论文,约有60篇,其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有关于杨继洲家世、经历、<大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作者、考证、注释、学术思想、处方用穴、刺灸手法、医案、导引、结合临床等等.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现将这些内容中有关学术思想和处方用穴的部分进行归纳。
  • 摘要: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公元1522-1620)一生致力于针灸学的研究,其代表作<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对灸法的应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对后世灸疗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进一步完善灸法的理论;2.广录诸家灸法,博采众长;3.针灸、药物并用;4.规范灸疗临床操作技术;5.阐述发灸疮的方法与灸后调摄。
  • 摘要:本文对《针灸大成》四策进行了赏析,包括:一.骈散兼行之体;二.行云流水之韵;三.易记上口之用;四.用典藻饰之巧。
  • 摘要:<难>,又吸取了诸家经验;针灸药并举,随证施治;注重按经取穴,重视奇穴对正穴的辅助作用;针法中糅合众家思想,又不失其自身特色.故<针灸大成·卷三>之"策"较能全面反映杨氏针灸学术思想.">探讨<针灸大成·卷三>四篇"策"中所反映的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从杨继洲关于针灸基本理论,治病方法,针灸穴法、针法等几个方面,分析四篇"策"中杨氏的针灸学术思想.杨继洲的针灸理论源于<内><难>,又吸取了诸家经验;针灸药并举,随证施治;注重按经取穴,重视奇穴对正穴的辅助作用;针法中糅合众家思想,又不失其自身特色.故<针灸大成·卷三>之"策"较能全面反映杨氏针灸学术思想.
  • 摘要: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 摘要: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 摘要: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 摘要:<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其<医案>篇集中记载了杨氏本人的临证验案33则,本文就其证治特色探讨如下:1.擅用针灸治病,但不排斥用药等法.2.重视子午流注,但不拘于日忌。
  • 摘要: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其中10%的人需要接受治疗.本文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灸治疗120例,对其进行了临床报告。
  • 摘要:<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为明代杨继州撰著.笔者学习<针灸大成>病案30余首,深刻体会到杨氏用针选穴别具匠心,安排合理,疗效显著,不愧为明代的针灸大师.分析针灸学术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针灸药物综合并用的思想;2.远近结合,选穴少而精;3.医案每加按语及体会,告诫引起注意;4.以方测正,以证选方。
  • 摘要:该书主要内容和特色.书中节录诸多针灸著作原文和针灸歌赋而加以注解释义,并汇集杨氏针灸医案等;对针灸药三者的治疗作用,强调合力为治,又主张各取所长;对透穴针法承先启后力求创新,并讲究针刺手法,根据不同穴位轻重深浅有别,对灸治壮数多寡不拘泥古法等,均很有特色.
  • 摘要:古典医籍<针灸大成>为我国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凡十卷207篇,由于该书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流传广泛,所以是一本影响极大的针灸专著.成书384年来从未有人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因此对该书进行整理研究是一项急需而艰巨的工作. 从1958年开始,对该书进行了研究,包括对该书进行校勘、注释、语译;对该书的编著者进行考证;对该书的版本进行研究;对该书的目录及经论部分等进行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针灸大成》研究:一、对<针灸大成>的校勘、注释、语译;二、对<针灸大成>编著者的考证;三、对<针灸大成>版本的研究。
  • 摘要: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后扩充成<针灸大成>.其中<胜玉歌>、<治症总要>和<杨氏医案>三篇,记载杨氏的用穴经验和临证实例.本文结合杨氏的学术理论,从"执要驭繁"、"以奇辅正"和"随证变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见杨氏的理法方穴自成体系,足资参考.
  • 摘要:明代杨继洲在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中特注重针刺补泻法,所称"玄机"主要指此而言.书中有不少创论,如"营卫为中外之主"、迎随"乃针下予夺之机"、徐疾有两解、补泻分大小及"欲调营卫须假呼吸"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实际作较为深入的剖析.
  • 摘要:杨继洲学宗<内经><难经>,涉猎诸子百家,注重养生之道,主张未病先防,临床精选腧穴,强调手法操作,同时谨察病源,做到针药有机结合,所著<针灸大成>对后世影响颇大,是杰出的一代名医.
  • 摘要: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对针刺补泻有独到的见解,分析其代表作<针灸大成>的有关篇章,主要有三个特点:1.论利有营卫、经脉之分;2.论利有纠"阴阳易居"之用;3.论刺有大小之别.其总结的多种补泻手法,迄今仍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实践.
  • 摘要:传承<内经>刺法,蒐集明以前诸家针法是<针灸大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杨继洲能无门户之限,集众多刺法的同时,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识,在针刺手法和针法理论上独具创见,难能可贵.兹结合临床实际谈几点体会:一、阐明调气针法的二大基本法则;二、求量化刺有大小;三、分层补泻注重针头补泻。
  • 摘要:明代针灸家杨继洲之<针灸大成>,搜集<内>、<难>以及明代各家刺法,常能以心得之见诠释要义,屡有发人深省之论.其在<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的"刺有大小"论即是其中一例.刺法分补泻而又有大小之不同,实为此前甚少有人提出的一种学术见解,为究其所指,试作探析,其中包括:1.释大补大泻针刺手法;2.小补小泻针法刍议。
  • 摘要:附辨中记载"或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也.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无补而不用软.……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若此谓者,皆是有泻而无补也."针刺有泻无补,从现实观察值得商榷.本文探讨了关于《针灸大成》中的针刺有泻无补。">针刺手法,古今繁多.归纳起来,不外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即有泻有补两种主要手法.朱琏氏说:"实状要泻,也相当于我们说的强刺激,……虚状要补,也相当于我们流的弱刺激."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附辨中记载"或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也.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无补而不用软.……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若此谓者,皆是有泻而无补也."针刺有泻无补,从现实观察值得商榷.本文探讨了关于《针灸大成》中的针刺有泻无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