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础教育设施

基础教育设施

基础教育设施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7391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青海教育、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基础教育设施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赵光、孙雯雯等。

基础教育设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3915 占比:99.83%

总计:74040篇

基础教育设施—发文趋势图

基础教育设施

-研究学者

  • 刘维
  • 赵光
  • 孙雯雯
  • 侯海波
  • 李志民
  • LIU Wei
  • ZHAO Guang
  • 万昆
  • 刘剑锋
  • 周晓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积军
    • 摘要: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的新型基础教育设施体系。建设教育专网,实现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升级校园局域网,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提供通用化的教育云应用,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新生态。开发网络学习空间的移动应用,支撑泛在学习和掌上服务。建立国家电视空中课堂,开发教师备授课、网络教研、在线教学的学科教学软件和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资源、设备、工具。
    • 何靖娅; 曾志伟; 汤慧
    • 摘要: 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均衡布局反映了城市居民拥有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程度。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法,并构建改进空间覆盖度模型对益阳市中心城区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研究单元,评价分析其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研究发现益阳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呈“中心—组团、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特征;服务区覆盖度和重复率呈现出由老城区向外递减的特点,位于老城区各街道中小学服务区度盖度大,重复率较高;服务区效率指数和重复覆盖效率指数在乡镇街道层面上存在较大差异,老城区中小学服务区效率指数和重复覆盖效率指数均大于周边乡镇地区。
    • 石天戈; 时卉; 雷军
    • 摘要: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分析了多民族聚居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并采用社会区分析和多因子相关性检验,研究教育设施布局的社会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教育设施布局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多数学校集中在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扇面分析发现,教育设施以北偏西方向布局为主,教育设施布局沿城市发展主方向拓展.教育设施可达性和数量总体上与城市人口密度相协调,但存在一定空间错配.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街区可达性较高,哈萨克族和回族聚居街区可达性较差,就学人口与可达距离和学校数量负相关.按社区类型分类,工业型街区公办学校数量远低于近郊街区;高社会经济等级街道可达性最短.
    • 周晓敏; 李志民; 曹梦莹
    • 摘要: 教育设施的配置是否均衡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议题.我国现状有关基础教育设施的研究涉及教育、经济、地理、社会、规划等各个领域,该文通过对国内教育设施配置及其学区规划研究的梳理,总结现有研究主要涉及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可达性分析与评价、学区规划研究三个方面.指出现有研究基于案例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但相关研究的时效连续性不足,单个学科研究较深入,但缺乏多学科融合,学区划分重在探讨方法,落地性不强,学校及学区建设缺乏与社区的共建共享,提出今后应该结合教育设施及社区发展趋势,多角度、多学科融合探索教育设空间布局的方法与规律.
    • 陈立; 刘亚舟
    • 摘要: 基础教育设施合理布局规划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文章以青羊区三环内基础教育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和借鉴相关城市生活圈划分标准划分15 min、10 min、5 min生活圈,其次通过运用GIS网络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等,从空间分布特征、设施覆盖率等方面探究青羊区现状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差异化供给和增强路网可达性两方面探讨青羊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优化策略.
    • 谢世雄; 李志民; 周晓敏
    • 摘要: 通过CNKI数据库中学者在规划、地理等领域的重要一级学科核心刊物有关城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方面的文献检索发现,既有的布局方法在不断突破和完善,研究手段日益多元.随着城镇化的提质换挡以及二胎和户籍制度双放开的新形势下,城市基础教育设施面临时空异化和压缩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围绕学龄人口与学校设施的时空变化以及根据城市社区的多元化特征进行布局研究将是存量空间城市教育设施精细化布局和品质化配套的重要方向.
    • 杜梓宁; 李早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及"三孩时代"的到来,现有的基础教育设施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文章以合肥市蜀山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对中小学的服务区展开研究,发现中小学存在分布不均、数量不足、配套建筑建设有待加强、服务区重叠、学区划分科学依据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中小学现状布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增加中小学数量、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布局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增加新区道路网密度、优化学区划分方式等建议.
    • 赵鑫; 王博
    • 摘要: 基础教育设施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健康发展在城乡协调、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以河南省滑县为例,综合考虑小学及初中两学段特征,从基础教育设施的设施规模、设施布局、设施质量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托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的公正化程度,梳理基础教育设施问题,并结合空间公正理论总结出基础教育设施的优化策略.
    • 霍子文; 郭诗诗
    • 摘要: 通过健康距离模型、系统聚类等定量方法,选取鞍山为存量发展地区典型城市,从区际和校际两个空间尺度,对其市辖区基础教育设施学校用地、校舍用房与师资配置三要素的空间失配特征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①无论区际和校际尺度,均呈现“中心—边缘”的圈层式空间失配模式;②中心城区受土地再开发成本、建筑容积率调整难度等因素影响,以师资优势型学校为主,学校用地和校舍用房要素失配的学校连片分布,外围地区有所缓解;③城乡结合区呈现多元失配特征,受人口流失、撤校并点等因素影响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各要素与生源之间的供需关系曲线与调节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是存量发展地区有效调节空间失配的关键.基于此,提出应基于“地—房—人”要素协同机制构建分区分类控制的存量规划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