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枸橼酸抗凝

局部枸橼酸抗凝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29020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3年第七届输血学术年会、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等;局部枸橼酸抗凝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峰、伦立德、宁军等。

局部枸橼酸抗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9020 占比:99.96%

总计:329140篇

局部枸橼酸抗凝—发文趋势图

局部枸橼酸抗凝

-研究学者

  • 丁峰
  • 伦立德
  • 宁军
  • 胡瑞海
  • 许宁本
  • 邱德俊
  • 高卓
  • 于学忠
  • 任卫红
  • 任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喜; 庞旭峰; 林辉; 潘月帅; 王刚
    • 摘要: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作为救治肝衰竭患者的重要支持方式之一,为保证其顺利进行,正确合理抗凝至关重要。局部枸橼酸抗凝具有出血风险小、滤器寿命长等显著优势,但肝衰竭患者枸橼酸代谢清除能力下降,发生枸橼酸蓄积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故限制了其使用。通过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抗凝风险及评估模型的建立进行综述。
    • 邓贵锋; 刘向东; 蒲运刚; 李书祥; 邹贻武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U组)和试验组(R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内科治疗、血液灌流串联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U组选择全身性肝素抗凝,R组选择枸橼酸局部抗凝。结果U组跨膜压升高、血液灌流器凝血、静脉壶凝血风险高于R组(P<0.05),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50%的时间迟于R组(P<0.01),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发生率高于R组(P<0.01)。结论在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局部枸橼酸抗凝较肝素全身抗凝更有效、更安全。
    • 张颖惠; 张丽玉; 王彩玲; 王紫微
    • 摘要: 目的:构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方法:以《重症血液净化》为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病例回顾拟订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0.9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2,0.186(P<0.01)。最终确立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结论:构建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 许彪; 黄惠斌; 吉程程; 牟劲松; 王永刚; 李雷; 周越塑
    • 摘要: 背景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目的 系统评价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时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月发表的有关肝衰竭患者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应用Medcalc15.6.1对单组率数据和治疗前后连续变量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Stata/SE 15.1对单组连续变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8篇文献满足纳入标准,其中2篇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研究质量评估,高质量研究7项,中等质量研究1项。共211例患者,659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纳入分析。有效性方面,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人工肝治疗完成率为94.2%(95%CI:90.7%~96.9%,I^(2)=50.2%),因滤器或管路血栓栓塞中断人工肝治疗的发生率为4.7%(95%CI:2.7%~7.2%,I^(2)=25.7%),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下降率为41.2%(95%CI:31.9%~50.5%,I^(2)=97.8%)。安全性方面,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人工肝治疗出血发生率为1.25%(95%CI:0.47%~2.66%,I^(2)=23.57%),枸橼酸蓄积的发生率为25.7%(95%CI:7.5%~50.0%,I^(2)=94.5%),人工肝治疗结束后Ca_(ion)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2 h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人工肝治疗前后p H无明显变化。肝衰竭患者经过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人工肝治疗,病情恢复或进行肝移植最终存活率为51.3%(95%CI:41.7%~60.8%,I^(2)=0)。结论 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人工肝支持治疗时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循环管路和滤器安全有效,但仍存在枸橼酸蓄积的风险。
    • 刘金洪; 邢智敏; 温世鹏; 黄春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措施对连续血液净化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滤器后游离钙浓度对滤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03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2),2组均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措施,输入不同剂量的4%枸橼酸钠,比较2组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后钙离子浓度、2组CRRT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滤器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滤器后钙离子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床边血液净化患者治疗过程中,两种抗凝方式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可维持滤器后较低水平的游离钙离子浓度可延长滤器使用时间,降低自发性出血和低钙血症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张鹏; 张辉; 张爽; 陈炎堂
    •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重症患者乳酸升高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数据齐全的患者235例,分为乳酸正常组(Lac 0.05),B组患者经CRRT治疗24 h,乳酸值较治疗前下降,pH、HCO3-较治疗前上升(P 0.05)。发生枸橼酸蓄积6例(2.55%),均预后不佳死亡。A、B两组CRRT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酸升高的重症患者行CVVHDF时局部用枸橼酸抗凝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枸橼酸蓄积发生率低,仅发生在因多器官衰竭而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中,一旦出现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 刘京鹤; 杜春静; 刘景院; 李昂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CACRRT)中发生代谢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首次接受RCA-CRRT的肝衰竭合并AKI患者共101例。根据RCA-CRRT持续12 h、24 h、48 h是否发生酸碱紊乱和枸橼酸蓄积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等)、相关临床评分(SOFA评分、MELD评分)、枸橼酸用量、CRRT治疗剂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酸碱紊乱和枸橼酸蓄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对发生不良反应的预测效能。结果CRRT持续12 h、24 h、48 h,酸碱紊乱发生率分别为44.6%(45/101)、47.5%(28/59)和52.0%(13/25);枸橼酸蓄积发生率分别为31.7%(32/101)、38.9%(23/59)和52.0%(13/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枸橼酸用量(12 h:OR=1.231,95%CI:1.117~1.335,P<0.001;24 h:OR=1.117,95%CI:1.048~1.189,P<0.001)是RCA-CRRT治疗12 h和24 h发生酸碱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枸橼酸用量(12 h:OR=1.694,95%CI:1.325~2.165,P<0.001;24 h:OR=1.149,95%CI:1.020~1.294,P=0.022)和MELD评分(12 h:OR=1.159,95%CI:1.057~1.272,P<0.002;24 h:OR=1.805,95%CI:1.229~2.651,P=0.003)是RCA-CRRT 12 h和24 h发生枸橼酸蓄积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OR=1.365,95%CI:1.013~1.839,P=0.041)是RCA-CRRT 48 h发生枸橼酸蓄积的独立危险因素。枸橼酸用量预测CRRT 12 h和24 h发生酸碱紊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和0.749。枸橼酸用量预测CRRT 12 h和24 h发生枸橼酸蓄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和0.748,MELD评分预测CRRT 12 h、24 h和48 h发生枸橼酸蓄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和0.954、0.849。结论肝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行RCA-CRRT治疗期间,酸碱紊乱和枸橼酸蓄积的发生率随着CRRT时间延长逐渐升高(CRRT<48 h);MELD评分和枸橼酸用量均可较好地预测不良反应发生,对于MELD评分和枸橼酸用量较高患者应注意预防酸碱紊乱和枸橼酸蓄积的发生。
    • 席春生; 刘同存; 蔡蕊莲; 张萌; 方春天; 刘飞; 魏育深; 王谨涵
    • 摘要: 目的观察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评估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RCA-CVVHDF资料完整的患者。从电子病历收集评估RCA-CVVHDF治疗参数、滤器寿命和新发代谢性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分析评估了56例患者,139套滤器,21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天。其中,男43例,占76.5%,女13例,占23.5%;年龄18~99岁,平均年龄(59.6±20.8)岁;滤器寿命(6~72)h,平均(35±23)h;滤器寿命≤24h占37.4%,25~48h占34.5%,49~72h占17.3%,≥72h占10.8%。轻中度低钙血症和低钠血症分别为18.0和5.0次/100 CRRT天,未发生重度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和任何类型的高钙血症、高钠血症;枸橼酸蓄积2.0/100 CRRT天,代谢性酸中毒8.0/100 CRRT天。结论含钙透析液和置换液行RCA-CVVHDF是可行的,并且定期监测和及时调整下,也是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陈伟玲; 邓虹; 黄颖妍; 李乐; 张洪举
    • 摘要: 目的:探讨将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01-2020.12来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危重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给予局部枸橼酸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pH值为6.67±0.46,常规组为6.64±0.48,t=0.292(P>0.05);实验组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及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7.01±4.28)mg/L、(45.81±7.04)U/L、(172.62±20.45)μmmol/L、(17.03±3.82)mmol/L,低于常规组(38.27±13.19)mg/L、(75.63±14.72)U/L、(298.15±37.41)μmmol/L、(26.18±4.34)mmol/L,t=8.397、10.010、0.247、16.121、8.668(P0.05);实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常规组23.3%,χ2=5.409(P<0.05);实验组管路使用寿命为(40.78±11.60)h,长于实验组(34.72±11.53)h,t=2.029(P<0.05)。结论:在CRRT治疗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抗凝,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更佳,不仅可有效改善血、生化与血气指标,不会对患者凝血指标造成影响的同时,且管路使用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
    • 严海燕; 黄雪敏; 李大亮; 岑树坤; 蒋林青
    •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对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RCA在重症AKI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9例行全身肝素抗凝治疗的重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行RCA治疗的重症AKI患者99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接受CRRT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水平、酸碱值、炎症指标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滤器使用寿命。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治疗前延长,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PT、APTT短于对照组,PLT、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CA能够有效满足重症AKI患者CRRT需求,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