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枝反应

接枝反应

接枝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7378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工程塑料应用、合成技术及应用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等;接枝反应的相关文献由7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绪绪、唐舫成、汪加胜等。

接枝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3788 占比:99.87%

总计:174020篇

接枝反应—发文趋势图

接枝反应

-研究学者

  • 王绪绪
  • 唐舫成
  • 汪加胜
  • 王明辉
  • 付贤智
  • 裘爱泳
  • 沈文祥
  • 余鹏
  • 傅明连
  • 刘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蕾; 孙猛; 关明玥; 孙丽莉; 王恩赐; 李亚林
    • 摘要: 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增值化利用,以餐厨垃圾为原料,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一种高溶胀性水凝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4个因素对水凝胶溶胀性的影响,并对水凝胶的溶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50 mL的餐厨浆液,当单体用量为2.0 g,反应温度为70°C,交联剂用量为0.07 g,引发剂用量为0.5 g时,水凝胶的溶胀率可以达到705.8%,溶胀性主要与水凝胶的无规则交错形貌及褶皱沟壑结构有关。
    • 徐林; 张春庆; 王雪
    • 摘要: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为自由基捕捉剂,进行3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模型聚丁二烯,即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PB)、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HTPB)及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HCPB)的自由基接枝反应,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模型聚丁二烯接枝产物的微观结构、TEMPO及BPO残基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丁二烯的自由基接枝反应初期主要以夺氢反应为主,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自由基加成反应占比增加,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CPB、HVPB、HTPB.聚丁二烯的1,2-结构有利于夺氢反应,而加成反应更易在顺式1,4-结构上进行.
    • 王佳蓉; 丁阳月; 姜云庆; 董和亮; 王秋野; 程建军
    • 摘要: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具有高营养性和良好的功能特性,但是,采用"碱溶酸沉"的传统方法所获得SPI往往会发生部分变性,最终常会以热力学稳定的水不溶性大聚集体和/或沉淀形式出现,对其凝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为改善SPI的凝胶性质,可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或酶法修饰,其中物理和化学改性反应特异性低,难以控制蛋白变性程度;而酶法修饰手段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得率高、生产过程安全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酶法修饰手段对SPI凝胶形成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描述SPI热凝胶和冷凝胶的形成机制,讨论限制性酶解、酶诱导的侧链接枝反应以及酶诱导的交联反应对SPI凝胶形成的影响,并对酶法修饰SPI凝胶的开发应用进行展望.
    • 李富生
    • 摘要: 为了提高UV喷墨油墨的分散稳定性,利用高酸值固体丙烯酸树脂Joncryl 678和聚醚胺Jeffamine M2070进行接枝反应,制备了一种可用于UV喷墨油墨的超支化分散剂.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醚胺比例的增大,聚合物的接枝程度增高,聚合物中游离羧基的数目减少,分散剂的酸值逐渐降低.由该超支化分散剂分别用于UV体系中钛白、酞青蓝、P.R.122红、P.R.254红研磨,所得色浆分散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用于UV喷墨.
    • 杨启贞
    • 摘要: 针对油井水泥环受到井下应力挤压、剪切作用时,易开裂形成微裂缝,进一步导致酸性流体的侵蚀,危害固井安全和寿命的问题,使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对环氧树脂E44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出水性环氧树脂油井水泥防腐剂A-E44.对制备的产品进行红外表征与乳液分散稳定性能测试,结果显示AMPS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E44上;同时,A-E44乳液性能稳定,粒径小且分布窄.加入4%A-E44的树脂水泥石在90°C、8 MPa的CO2分压下腐蚀30 d,其腐蚀深度<2 mm,湿法腐蚀后的抗压强度仅降低18.2%,而对比空白水泥石抗压强度衰退率降低了63.8%,显示出A-E44优良的防腐性能.SEM照片显示,加入A-E44的树脂水泥石内部存在聚合物膜结构,是其抗CO2腐蚀的主要原因.
    • 沈小宁; 袁立焕; 魏珍; 王会昌; 高云方; 杨彬
    • 摘要: 采用搅拌相转移酯化接枝反应、超声波酯化接枝反应和机械力相转移酯化接枝反应等方法制备了7种功能化改性碳纳米管,采用TGA考察了产物的接枝率和CNTs含量,并采用XPS和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TGA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工艺为:以羧基化CNTs、CEB为原料,以TOAB为催化剂,通过搅拌相转移酯化接枝反应来制备.XPS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NTs表面成功接枝了功能性甲基苯乙烯基,并且上述适宜的制备工艺对CNTs管壁的损伤很小.
    • 孙煜珂; 吕晓龙; 孔晓; 郑书云; 张绍哲; 马荣花
    • 摘要: 利用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独有的C-Cl键作为反应活性位点,在配制铸膜液的过程中加入多羟基亲水性物质葡甲胺,PVDF-CTFE在溶解的同时与葡甲胺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基于原位取代反应一步法制备了持久亲水的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膜.重点对比了一步法本体改性制备的改性PVDF-CTFE膜与表面接枝改性以及表面交联改性的PVDF-CTFE膜,考察了这3种方式改性后PVDF-CTFE膜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孔径变化和抗污染性能等.结果表明,一步法对共聚物膜的亲水化改性效果(水接触角下降66.2°)以及膜抗污染性能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并且在保持膜的孔径和拉伸强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显著地提升了膜的纯水通量(最高提升了185%).
    • 王玉莹; 张安琪; 王琳; 周国卫; 徐宁; 王喜波
    • 摘要: 采用辐照技术辅助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麦芽糖(maltose,M)发生接枝反应,进而改善SPI乳液的冻融性质,研究SPI质量分数、m(SPI):m(M)、辐照剂量对改性产物的接枝度、褐变程度和乳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质量分数4%、m(SPI):m(M)为4:1和辐照剂量7.5 kGy的条件下,经历1、2、3次冻融循环后,与SPI相比,改性SPI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23.58%、29.9%和31.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证实SPI与麦芽糖发生接枝反应.改性SPI乳液经过冻融循环的出油率与SPI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也证实优化后的SPI微观结构更稳定.研究表明辐照能够辅助接枝反应,提高大豆蛋白乳液冻融性质,为综合改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 张春庆; 王雪; 马文花; 赵忠夫
    • 摘要: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通过丁二烯的活性负离子聚合制备出不同1,2-结构含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模型聚丁二烯(PB)。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为自由基捕捉剂,进行模型PB的自由基接枝反应。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模型PB接枝产物的微观结构、TEMPO及BPO残基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B的自由基接枝反应以夺氢反应为主,同时1,2-结构含量对PB自由基接枝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随1,2-结构含量增加,自由基接枝反中夺氢反应比例增大,当1,2-结构含量达到53.6%时,其自由基接枝反应全部为夺氢反应而无加成反应存在。
    • 尚志新; 张香兰
    • 摘要: 为探索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S)水解程度对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机理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泛函和合理的模型,系统研究了MPTS及其不同水解程度产物的反应活性及与纳米二氧化硅的接枝机理,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工艺优化及改性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经数据对比确定GGA-PBE泛函优化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团簇模型为最合理模型.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中的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氢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MPTS及其水解产物中氧原子为亲核活性中心,硅原子为亲电活性中心.水解引起LUMO轨道向硅原子偏移,硅原子亲电指数提高,而HOMO轨道向氧原子偏移,氧原子的亲核指数提高,引起MPTS水解产物更容易受到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攻击,进而提高了接枝反应活性.MPTS的水解降低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水解程度产物接枝反应活化能(Ea)顺序为M0>M3>M1>M2(M0、M1、M2和M3分别表示MPTS及其一级、二级和三级水解产物),接枝反应属于SN2亲核取代,且为放热反应.M0、M1和M2都是通过脱醇机理发生接枝反应,空间位阻效应和偶联剂中心硅原子的亲电性能为反应主要控制因素,而M3是通过脱水机理发生接枝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