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4篇、会议论文651篇、专利文献12934篇;相关期刊1329种,包括中外文化交流、上海针灸杂志、山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33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文献研究的相关文献由76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天芳、贾春生、张永臣等。

文献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4 占比:20.87%

会议论文>

论文:651 占比:3.79%

专利文献>

论文:12934 占比:75.33%

总计:17169篇

文献研究—发文趋势图

文献研究

-研究学者

  • 王天芳
  • 贾春生
  • 张永臣
  • 黄龙祥
  • 傅延龄
  • 王振国
  • 王睿
  • 郭义
  • 王建岭
  • 王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天俊; 吴高鑫
    • 摘要: 从中国文字学、历史学、中医学观点的角度出发,详尽地探讨与叙述任脉不同命名的由来,进而深度剖析其不同含义与生理功能、临床运用之间的关系后得出任脉为“怀妊之脉”“阴脉之海”“抱腹之脉”的结论,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任脉的经脉观。
    • 马文琪; 赵杰; 马汝杰
    • 摘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现状。从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管线综合、GIS+BIM等技术的融合应用4个方向进行综述分析;针对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加快BIM技术应用标准制定、深化BIM+GIS+IoT等技术的融合、重视国产三维软件研发的建议。
    • 陈欢; 张雅绮; 赵瑞涛; 齐香梅
    • 摘要: 目的:分析古代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文献,探讨古代文献中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组方特点和药物的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应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规律。以期继承和发展古代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犬螨虫性皮肤病治疗方案的建立和研究提供较为明确的药物和方剂,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线上线下搜集有关于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将中医中华医典数据库有关于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繁杂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依据“十三五”国家教材规划中的《中药学》、《中药大辞典》和《本草纲目》等线上线下书籍所载标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药物分析整理,分析古方用药规律。结果:线下采集共得35首,将所收集方剂整理汇总,删除重复者共得方剂11首;线上共计收集92首有效方剂,删除与线下重复者共得方剂85首,涉及到148味药物。录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药物分析整理,其中重复出现药物较少,使用频次超过5次的有35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味是雄黄、甘草、荆芥。药性温平最多,出现频率为37.5%。结论:从古籍方剂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犬螨虫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杀虫止痒、温中止痛药物为主,并配以清热燥湿、健脾益气药。
    • 李家萱; 薛旭升; 曾凤
    • 摘要: 通过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类次《千金要方》的具体内容,发现宋臣按照内容性质相近、逻辑关系合理、分门别类严谨、编排体例统一的原则,对该书进行了重新编次,使其篇章结构安排合理,理法方药各方面资料的排序更加整齐和规律,便于领会与实际使用,强化了该书临床方书的实用性。宋人类次校书的方法,使所校之书的基本构成发生变化,形成学术内涵的差异,以往基于宋校本提出的某些医学史观点有待重新考证;研究和使用宋校医书,需要充分认识宋人类次校书方法导致文本变化,以便有效使用宋校医书的文献资料。
    • 吴丹卉; 王艳童; 肖明明; 江洪洋; 张敏; 许雅妮; 陈晓琴
    • 摘要: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针灸治疗血瘀证的取穴规律,探究血瘀证针灸治疗原则,指导现代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关键词搜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类医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条文,建立数据库。对选用腧穴进行频次统计及关联、聚类分析,探究其选穴规律,对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血瘀证的思路进行总结。结果:治疗血瘀证频次较高的穴位有气海、足三里、天枢等;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募穴、合穴;常用经脉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关联性最大的一组配穴为中极-气海;聚类分析将所选腧穴分为3类。结论: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血瘀证取穴注重气血同治和调补脾胃,主调气补土以行血。
    • 摘要: 《中原文化研究》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文化研究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秉持科学理性、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整理中原文化资源,开展系统理论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密切关注中国文化建设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展示当代学人的思想与探索,努力打造国内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一、本刊主要栏目1.文明探源;2.思想文化;3.当代文化;4.宋文化研究;5.文献研究;6.文化遗产;7.文学与文化;8.中原论坛;9.学子园地。
    • 王全松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进步,建筑施工行业逐渐步入了黄金发展阶段。只有在贴合时代发展的趋向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改善建筑施工的质量,使日常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本文使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关注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陈孟玲; 李峰; 刘媛媛; 何青鋆; 陈思敏; 宋月晗; 关静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COVID-19舌象、证候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提取纳入文献中的舌象特征,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COVID-19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舌象情况。[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7篇,外文文献1篇,涉及4750例COVID-19病例,患者舌象以绛红舌(32.11%)、腻苔(54.29%)最为常见,同时黄苔占有一定比例(40.88%),除轻型病例外,腻苔为COVID-19各病程主要苔质特征。在COVID-19不同的病程阶段,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呈现差异,同时随着病程的进展加重,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从淡红舌转为绛红舌,薄苔转为厚苔,体现了COVID-19不同病程阶段舌象的变化。对比轻型和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两类患者舌象特征,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厚苔、青紫舌比例增加,体现邪气的增长,病邪的深入,也说明了COVID-19病程进展后期容易出现"瘀""闭"的特性。通过对病例的地域分类统计,发现病例样本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59.83%),不同地域患者的舌象呈现差异,舌色方面,东北地区以青紫舌为主,华北、华南、华东地区以绛红舌为主;腻苔为各地域共同的主要苔质特征。[结论]腻苔为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因此"湿邪"为本病重要特征,病程进展不同、地域差异使得患者舌象呈现差异。
    • 陈柳青
    • 摘要: 指标是数据统计的基础。从指标角度入手,以填报高校最多、填报历史最长的事实数据库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探讨从指标体系、指标解释、指标更新等方面保障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统计。
    •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编辑部
    • 摘要: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合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本刊是中共党史和党的文献研究者的专业学术园地,主要面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各级党校、各级党史和文献部门、各级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等单位,从事中共党史、党的文献、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