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旋翼

旋翼

旋翼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4837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2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84046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兵器知识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七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旋翼的相关文献由2039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强、不公告发明人、王志成等。

旋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2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8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84046 占比:98.53%

总计:85304篇

旋翼—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项松; 赵伦; 陈虹霖; 陈刚; 赵为平; 王艳冰
    • 摘要: 为了提高多旋翼无人机的航时,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旋翼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给定的爬升速度、旋翼转速、拉力、旋翼直径、桨叶数、翼型,能够计算出最大力效旋翼的几何特性,包括弦长分布、桨叶角分布。利用该方法设计了某型无人机的旋翼,得到了桨叶角和弦长沿径向的分布。制作了旋翼模型,并且开展了旋翼台架试验。在不同转速下,测量出拉力、扭矩、功率、力效等参数,根据计算出的旋翼数据建模,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进行气动性能计算。经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吻合,并且旋翼具有较高力效。
    • 杨博; 丁锋; 胡光初
    • 摘要: 文章基于结构嵌套网格对旋翼、机身进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流场区域被分为多个相互嵌套的子区域,即背景网格和部件网格,各重叠区域通过插值传递流场信息。流动控制方程采用非定常Euler方程,空间离散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法,时间推进采用双时间步长法。通过对旋翼、机身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准确可信的。
    • 李腾; 曹亚雄; 李志彬; 樊枫
    • 摘要: 采用高效的自由尾迹方法求解旋翼流场,在获得旋翼桨叶气动载荷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紧致源模型的FW-H方法进行旋翼载荷噪声计算。旋翼厚度噪声预测方面,使用三维网格对桨叶外形进行描述以提高精度。基于建立的旋翼气动噪声预测方法,开展了旋翼操纵量(总距、周期变距)、桨叶挥舞运动以及轴倾角等旋翼运动参数对气动噪声的影响分析。重点针对典型桨-涡干扰状态,分析了参数对桨-涡干扰(BVI)噪声指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翼运动参数尤其是桨叶周期变距运动,对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较大,获得准确的桨叶运动参数和旋翼轴倾角是提升噪声预测精度的途径之一。
    • 摘要: 会飞的凯迪拉克 近日的CES2021展会上,一款会飞的凯迪拉克——VTOL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辆"飞行版"的凯迪拉克采用了四旋翼设计,旋翼分别安装在下前方和后上方,中间则是一个小小的驾驶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Z"字形。这四个旋翼能给机身提供上推的动力,实现垂直起飞,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在空中悬停。
    • 张羽霓; 赵俊; 樊枫; 孙朋朋; 陈卫星
    • 摘要: 为研究建立的基于高阶谐波控制(HHC)的旋翼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并探索其噪声控制效果,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8 m×6 m开口式风洞开展了基于HHC的旋翼噪声主动控制风洞试验。试验构建了装有高频液压作动器的旋翼主动控制系统以及旋翼噪声测量系统,分别针对旋翼悬停、平飞和斜下降典型状态,通过施加不同幅值、相位的高阶谐波控制,探索了施加主动控制的降噪效果。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激励振幅和激励相位对旋翼噪声水平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悬停、平飞以及斜下降三种工况下,对比无激励状态声压级分别能实现最大降噪4.4 dB、3.8 dB、1.3 dB。本次试验的成功实施,有利于推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工程转化应用。
    • 王浩; 谢陈豪
    • 摘要: 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建模方法获取大疆T20植保无人机旋翼模型,并结合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首先通过对大疆T20植保无人机旋翼进行3D扫描、点云处理、曲面生成等得到旋翼实体模型;然后搭建旋翼拉力测试系统,利用激光转速计测量转速、拉力机测量拉力,得到单个旋翼转速-拉力曲线;最后对逆向生成的旋翼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拟合较好,最大误差为8.7%,验证了逆向建模的可行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王静; 刘加凯; 王娅
    • 摘要: 依托64 mm定点空爆防暴武器系统,分析了反旋翼无人机纤维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探讨研究了反无人机纤维弹的结构组成、纤维毁伤元的选择及布设抛撒方式,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进行反无人机效能仿真并开展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反无人机纤维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基于定点空爆控制的反无人机纤维弹,使区域拦截无人机的方法有所创新,提高了反无人机技术的智能水平。
    • 廖会生; 黄建萍; 李新民; 陈卫星; 江露生
    • 摘要: 使用桨叶表面布置毛细管的方式,对4.2 m直径直升机旋翼模型悬停试验中的桨叶表面压力进行测量,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同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消除离心力对试验数据的影响;最终通过理论计算(CFD)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有效性,确定毛细管测桨叶表面压力的方式稳定可靠。
    • 摘要: 直升机顶部的旋翼与竹蜻蜓相似,起飞所需要的升力正是来自旋翼的旋转。从旋翼桨叶横切面的形状可以发现,旋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整。在旋转时,上表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上、下表面形成的压强差使直升机产生向上的升力。
    • 薛朝军; 王海波
    • 摘要: 本文把空气动力学结合到机械结构设计之中,设计了一款能在壁面灵活移动、能在简单的相邻壁面间翻越、具备一定量的负载能力、履带式行走方式、共轴双旋翼提供推力的机器人平台。先对选定翼型进行2维的外流场计算,求得"最经济状态点",以确定上、下旋翼的安装角分别为6°和5°。在此基础上,再求解出旋翼直径、旋翼机构推力与电机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旋翼直径为基础,对机器人平台的各个部分重量进行关联。最后把旋翼直径、电机功率和整机重量三者串联起来,建立Simulink模型,当旋翼直径等于376.4 mm时,求得最小重量的机器人平台。对旋翼安装角、直径和整机重量的探讨和计算,为下一步的三维仿真和实物搭建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