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4185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国残疾人、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等;步行训练的相关文献由778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岛一诚、松本大河、今井田昌幸等。

步行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4185 占比:99.83%

总计:94346篇

步行训练—发文趋势图

步行训练

-研究学者

  • 中岛一诚
  • 松本大河
  • 今井田昌幸
  • 孙平
  • 徐秀林
  • 胡秀枋
  • 邹任玲
  • 陈赞
  • 才藤荣一
  • 中村卓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静; 李景格; 李博宁; 刘笑萌; 曹缦婷; 李辉
    • 摘要: 目目的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单任务步行(STW)和双任务步行(DTW)状态下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非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站立重心转移训练等步行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头穴丛刺治疗,1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头穴丛刺选择头部顶区、顶前区、额区进行透刺,长留针6 h,长留针期间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步态检测评估与训练系统评估STW和DTW范式下的步态参数(步幅、步长、步速、步频、跨步时间、支撑时间、摆动时间);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2部分。结果:(1)步态参数:与STW范式比较,DTW范式下患者步幅、步长、步速、步频、摆动时间均明显减少,跨步时间、支撑时间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W和DTW范式下,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步幅、步长、步速、步频、摆动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跨步时间、支撑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STW范式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步幅、步长、步速、步频、支撑时间明显增加(P<0.05),跨步时间明显减少(P<0.05)。DTW范式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步幅、步长、步速、步频均明显增加,跨步时间明显降低(P<0.05)。(2)ADL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DL总分、BADL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ADL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总分、I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双任务步行时步行能力较单任务步行时下降;头穴丛刺联合步行训练可有效改善双任务的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王微微; 乔静; 王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及手握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入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宣教、运动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融入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机能康复状态、手握力与运动自我效能变化情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握力、下肢肌力、有氧耐力、平衡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手握力、下肢肌力、有氧耐力、平衡性、运动效能等,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快速恢复到社会生活中。
    • 陆敏杰; 田园; 吴长伟; 王裕行; 王冬缘; 侯亚静; 王泳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重复训练对卒中慢性期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09—2021-08慢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以训练时靶心率和步数为目标的步行训练,每周5 d,每天2 h康复训练,期间高强度重复性步行训练时间不少于1.5 h。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 d,每天2 d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速度步行测试(10MWT)、6 min步行测试(6MWT)等指标评价治疗有效性。记录2组训练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因陪护原因未坚持训练而脱落1例,其余均完成2周治疗。训练2周后,治疗组恢复独自步行能力(FAC≥4)2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例(P<0.01);治疗组BBS评分(44.52±10.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7±12.54)分(P<0.01);治疗组10MWT为(0.69±0.31)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5±0.28)m/s(P<0.01);治疗组6MWT为(192.14±89.96)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63±70.77)m(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除出现1例臀部肌肉酸痛外,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高强度重复步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且训练过程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 王凯; 田晨光; 高迎; 吕晨燕; 张耀颐
    • 摘要: 目的 探讨T2DM患者不同运动方式后静息能量代谢(REE)特点及其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5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短期持续步行训练(CWT)、短期间歇步行训练(IWT)和长期间歇步行训练(LIWT),每组各50例.监测运动干预前后HbA1c、FIns、BMI、全身质量(TBM)、脂肪质量(FM)、体脂率等临床指标.用代谢分析仪采集氧耗量(VO2)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根据Weir公式计算REE.比较各运动方式干预前后REE变化.依据运动前后REE变化将研究对象分为REE下降组、不变组、升高组,分析引起REE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各运动方式干预前后RE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E下降组运动后BMI、TBM、FM较运动前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EE与BMI、TBM、FM呈正相关(r=0.899、0.898、0.864,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前后R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TBM、FM降低,REE随之降低,T2DM患者REE与BMI、TBM、FM呈正相关.
    • 吴茂东; 苏清伦; 杜海敏; 闫振壮; 苏敏
    • 摘要: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PBWS)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CL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给予常规基础康复训练;术后第2周起,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进行PBWS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治疗5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足底平均峰值压强(max pressure,MP)、足底峰值压强(peak pres-sure,PP)、足底总平均峰值压力(sum max force,SMF)和足底各区域平均峰值压力(max force,MF).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MP、PP、SMF和各区域MF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5周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 MP[(2.84±0.83)N/cm2]、PP[(12.36±3.39)N/cm2]和 SMF[(690.50±141.41)N]均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足底各区域 MF 发现,观察组 MFF3区[(14.89±5.55)N]、MFF5区[(152.25±26.73)N]、MFR3区[(125.74±20.35)N]和MFR2区[(201.42±37.29)N]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足底其余区域MF改善幅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BWS训练联合常规基础康复训练优于常规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ACL重建术后患者患肢动态足底峰值压力和压强水平,并有利于足底各区域负荷模式正常化.
    • 摘要: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心脏康复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器械及场地,可以长期坚持。具体方法:冠心病患者早期步行训练可以从床边站立开始,由训练师或护理员辅助其站立,同时观察病人情况、并问老年人有无劳累等不适。站立5次并能每次坚持5分钟以上之后,开始床边步行,床边行走由训练师陪同进行,训练时间根据老年人自我感觉决定,病人有疲劳或不适可以随时上床休息。
    • 蔡杏琼; 陈丹丹; 谢小兰
    • 摘要: 目的:探讨择时循经拍打配合步行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步行训练,观察组接受择时循经拍打配合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TCSS)、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DAMV)、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以及足底压力步态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TCSS评分为(6.06±1.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BI为(0.89±0.12)、DAMV为(6.79±0.44) cm/s,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率为53.49%.压力变化曲线异常率为37.21%,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性曲线异常率为69.7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择时循经拍打配合步行训练可改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
    • 摘要: 悠行外骨骼是一款通过算法模拟正常人步态带动患者步行训练的康复装置,能够帮助患者重获行走能力和实现功能代偿。该产品的康复效用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
    • 许可彩; 于卫华; 戈倩; 吴康顺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功能性体适能及手握力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1月—2019年1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83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决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并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个病区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对照组42例病人,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及运动康复指导,试验组41例病人,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功能性体适能、手握力及运动自我效能.[结果]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病人手握力、下肢肌力、有氧耐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有利于改善老年CHF病人的手握力、下肢肌力、有氧耐力、平衡性及运动自我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