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位适宜度

生态位适宜度

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429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八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自珍、李文龙、姚远等。

生态位适宜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4299 占比:99.97%

总计:274389篇

生态位适宜度—发文趋势图

生态位适宜度

-研究学者

  • 李自珍
  • 李文龙
  • 姚远
  • 陶永宏
  • 宾厚
  • 王欢芳
  • 聂艳
  • 郭燕青
  • 于婧
  • 伊辉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静; 解茹玉
    • 摘要: 创新生态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评价生态位适宜度可用来反映显著影响经济绩效的生态因子.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存在两大差异:创新要素的动静态均衡度不同以及测量范围不一;从三方面进行根源剖析:理解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角度不同,研究内容和目标不同,数据获得难易度不同,依此通过设置两大测度目标,28个实测因子来构建新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并对西部12地区进行测量,结果的解读与四川省引进人才、调整产业结构的效果以及陕西省的优劣势保持一致,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测评范围上更完善,指标的静动态结合更趋于平衡,有助于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测算更加完整有效.
    • 郭琦; 赵堂红
    • 摘要: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生态位理论,运用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的2016-2020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从生态位密度、生态位适宜度、生态位重叠度以及生态位宽度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密度不断增加,就业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就业生态位适宜度和生态位宽度呈上升趋势,但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大学生提高就业适宜度,减少就业盲目性并不断扩大生态位宽度。
    • 沈清华; 周娟美
    • 摘要: 基于2016—2020年我国121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测度分析生态位适宜度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结果显示,高新区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发展空间较大.横向对比发现,高新区之间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且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纵向比较发现,各高新区综合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②2016—2020年我国高新区生态位适宜度平均水平为0.51,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明显.③高新区生态位适宜度对创新效率的整体影响效果显著为正,通过创新主体、资源以及环境的合理配置提升了高新区的创新效率.④高新区生态位适宜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其小于0.546时,影响效应更大.
    • 伊辉勇; 曾芷墨; 杨波
    • 摘要: 为了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助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两阶段创新价值链视角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绩效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产业创新绩效空间溢出效应在两阶段下存在异质性,在技术研发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在成果转化阶段,生态位适宜度、区域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新产品的销售与出口值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通过本文研究,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理论研究,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发展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伊辉勇; 唐玲
    • 摘要: 新旧整车企业不断重塑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格局,科学评价和预判深度变革新能源企业竞争现状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Vague集理论和组合赋权法,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生态位适宜度展开研究。从企业生态位宽度和深度两个评价维度出发,基于资源和能力两个视角构建出新能源汽车企业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ague集、MACBETH法和熵权法建立生态位适宜度研究模型,以我国6个地区的上市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态位适宜度较高的企业大多是传统造车企业;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生态位深度;传统造车企业行业转型的关键点在于维持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生态位深度提升。
    • 杨艺丹; 苗伊萌; 吴天戈; 张经强
    • 摘要: 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与生态位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修正后的区域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2016年~2020年东部地区10个省市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进行评价,从而探索和剖析了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市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市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近五年来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提升最大,但也存在创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提升区域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对策及建议。
    • 武翠; 谭清美
    • 摘要: 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10-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宜度,采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驱动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越高,越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分项来看,创新群落对产业协同集聚负向作用显著,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效应不显著,创新能力对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正向作用.
    • 刘和东; 陈洁
    • 摘要: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生态位适宜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量生态位适宜度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生态位适宜度集聚特征明显,可分为"三足鼎立型"、"长三角主导型"、"中部主导型"、"西部主导型"4个板块;②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表现为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态势,马太效应显著,部分中西部省市进步明显;③生态位适宜度对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增.
    • 金莉; 周婷婷; 李佳馨; 郭辰; 王洁
    • 摘要: 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1)近10年我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总体水平均在0.5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态位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BCC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横向比较各省份之间公共研发组织的效率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效率最高值为1,最低值为0.6左右,纵向比较各省份综合效率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3)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显著促进作用持续到第二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弱化趋势.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提供了启示.
    • 刘昭晖; 曾令馨; 杨博雅; 矫立国
    • 摘要: 首先,在对文献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云南省16个地州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测算和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分析并提出云南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