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3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0865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九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第二届全国有机分子及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等;电子传输层的相关文献由133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生忠、刘向阳、张俊等。

电子传输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8651 占比:99.99%

总计:1008753篇

电子传输层—发文趋势图

电子传输层

-研究学者

  • 刘生忠
  • 刘向阳
  • 张俊
  • 牛晨
  • 赵晓伟
  • 廖良生
  • 王照奎
  • 田清勇
  • 范斌
  • 邱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包丽; 陈梦吉; 曹天天; 夏剑雨; 王丽丽
    • 摘要: 由于独特的光电特性(如较高的吸收系数、低的激子结合能等)和简单的制备方法,引起了光伏界的广泛关注,在全世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其光电转化效率已经由最初的3.8%增加到了25%以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在提高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提高器件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董国华; 郝丽娟; 张文治; 柴东凤; 赵明; 郎坤
    • 摘要: 碳量子点(CQDs)是一类粒径较小,光学性能显著,且电荷传输性能优异的类半导体纳米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调控和改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CQDs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出发,综述了CQDs纳米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光电器件中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吸收层和空穴传输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材料调控钙钛矿太阳能器件性能的发展趋势。
    • 高培养; 范学运; 李家科; 郭平春; 黄丽群; 孙健; 朱华; 王艳香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2009年首次被报道,经过10多年的发展,钙钛矿电池认证光电转化效率已达25.5%。在电池中电子传输层起到阻挡空穴、传输电子、减少光生电子复合的作用,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与当前电子传输层应用最广泛的TiO_(2)相比,SnO_(2)拥有电子迁移率更高、可与电池其他部分能级匹配等优点。SnO_(2)为宽禁带半导体,不发生光降解,有利于电池的稳定。SnO_(2)作为电子传输层无需高温烧结,制备方法简单。2015年以SnO_(2)薄膜为电子传输层的电池被首次报道,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7.21%。随后,许多课题组也相继报道了基于SnO_(2)电子传输层的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目前,以SnO_(2)为电子传输层的平面钙钛矿电池表现出高达25.2%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SnO_(2)作为电子传输层的主要问题是:当SnO_(2)在高温煅烧时,晶粒会变大,并且体积膨胀会导致薄膜裂纹增多。与钙钛矿相比,SnO_(2)的导带要低得多,这可能会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压降低。本文针对近几年SnO_(2)基钙钛矿电池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归纳了SnO_(2)的不同制备方法、掺杂和界面钝化对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并对SnO_(2)基钙钛矿电池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稳定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参考。
    • 韩飞; 王玲玲; 林媛; 杨蕾; 王志成; 李晖
    • 摘要: 虽然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器件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由于受到电子传输层的影响,其效率仍低于理论值且器件稳定性仍有提高的空间。系统介绍了典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以及无机/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梳理了单层、双层以及三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于合理设计电子传输层材料以兼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借鉴。
    • 梁伟鄯; 谢友慧; 王一波; 宁维莲
    • 摘要: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差,且传统的电子传输层TiO_(2)需要高温制备,不利于制备柔性较好的电池器件。基于SCAPS设计以CsPbI_(3)为吸收层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其结构为:FTO/ETL/CsPbI_(3)/spiro-OMeTAD/Au。分别以TiO_(2)、CdS及IGZO作为电子传输层进行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可知,IGZO作为电子传输层可获得更好的性能。探讨了CsPbI_(3)吸收层厚度、缺陷态密度、掺杂浓度以及IGZO厚度和掺杂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CsPbI_(3)吸收层厚度为600 nm,缺陷态密度为10^(10) cm^(-3),掺杂浓度为10^(19) cm^(-3),而IGZO厚度和掺杂浓度分别为30 nm和10^(21) cm^(-3)时,电池输出特性为:V_(oc)=1.56 V,J_(sc)=20.08 mA/cm^(2),FF=81.21%,h_(PCE)=25.45%。为新型、高效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 饶俊慧; 甘永进; 覃斌毅; 蒋曲博
    • 摘要: 基于SCAPS-1D,以CH3NH3SnI3为吸收层,以PCBM和NiO分别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构建反式无铅钙钛矿太阳电池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金属背电极功函数逐渐增大,电子传输受到阻碍,电池性能下降;增加界面缺陷态密度,使得复合中心和陷阱增多,导致开路电压减小而影响器件性能。NiO和CH3NH3SnI3间的界面缺陷对电池性能影响更为明显;工作温度升高,电池性能不断下降,因此应尽量避免电池工作温度过高;ITO功函数越大,电池内部传输势垒越小,促进空穴运输,使得界面复合减弱,电池输出较佳性能。
    • 摘要: 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助推光伏产业迎来新契机创新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越的光伏性能、低廉的制造成本和简单的制备工艺,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电池由钙钛矿光吸收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构成,光照下产生分别带有负电荷和正电荷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载流子,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而,卤化物钙钛矿结构松散,其中的碘化物组分很容易离开原有结构位置,从而破坏钙钛矿的结构和性能。
    • 甘永进; 蒋曲博; 覃斌毅; 毕雪光; 李清流
    • 摘要: 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避免铅元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近年来已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SCAPS-1D太阳能电池数值模拟软件为平台,对不同电子传输层和不同空穴传输层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对比,从理论上分析不同载流子传输层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差异.结果显示,载流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的能带对齐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电子传输层具有更高的导带或电子准费米能级以及空穴传输层具有更低的价带或空穴准费米能级时,对电池输出更大的开路电压有促进作用.另外,当电子传输层的导带高于钙钛矿层导带或钙钛矿层的价带高于空穴传输层的价带时,钙钛矿层与载流子传输层界面形成spike势垒,界面复合机制相对较弱,促使电池获得更佳的性能.当Cd0.5Zn0.5S和MASnBr3分别作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时,与其他材料相比,获得了更优的输出特性:开路电压Voc=0.94 V,短路电流密度Jsc=30.35 mA/cm2,填充因子FF=76.65%,功率转换效率PCE=21.55%,可认为Cd0.5Zn0.5S和MASnBr3是设计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合适的载流子传输层材料.这些模拟结果有助于实验上设计并制备高性能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杨英; 罗媛; 马书鹏; 朱从潭; 朱刘; 郭学益
    • 摘要: 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器件效率已经超过25%.电子传输层作为PS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取和传输光生电子,阻挡空穴,修饰界面,调节界面能级和减少电荷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无机n型材料,例如TiO2、ZnO、SnO2和其他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的特点,经常在传统PSC中被用作电子传输层(ETL).有机n型材料,例如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萘二酰亚胺聚合物和小分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及强的电子传输性能,经常在反式PSC中被用作ETL.本综述详细介绍了PSC中电子传输层的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重点总结了金属氧化物材料、有机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多层分子材料电子传输层和其改性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电子传输层材料朝着高性能PSC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 宋沛泉; 谢立强; 沈莉娜; 刘凯凯; 梁玉明; 林克斌; 卢建勋; 田成波; 魏展画
    • 摘要: 在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常采用SnO2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相应的Sn02薄膜常采用溶液旋涂法制备.但是由于前驱液中的纳米颗粒可能会发生部分团聚、基底和溶液难以完全避免灰尘等杂质颗粒混入,且最佳的SnO2电子传输层的厚度通常仅有约20 nm,所以这种方法制备的电子传输层难以保证严格致密和无纳米针孔.在本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种电泳沉积制备致密SnO2薄膜的方法,并用其有效地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工况稳定性.通过电泳法,表面带负电荷的SnO2纳米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到氧化铟锡(ITO)阳极表面,这种方法得到的薄膜比旋涂法制备的更为致密.将其应用于n-i-p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能够使得暗电流降低并抑制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从而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进而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从18.17%提高到19.52%),且能消除迟滞效应.更重要的是,长期工况稳定性测试表明基于电泳-旋涂法制备的器件在1个太阳的光照下、最大功率点处连续工作960 h后,仍然能够保持71%的初始效率;然而基于旋涂法制备的器件在工作100 h后即降低到初始效率的70%.本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SnO2电子传输层的制备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器件性能和工况稳定性,后续有望应用于制备大面积器件和电池模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