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的相关文献在197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8195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中国针灸、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等;临床治愈的相关文献由7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宁、滕昌军、王福生等。

临床治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195 占比:98.70%

总计:28565篇

临床治愈—发文趋势图

临床治愈

-研究学者

  • 张宁
  • 滕昌军
  • 王福生
  • 马辉
  • 高志良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张义锦
  • 支修益
  • 李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璐; 卢明芹
    • 摘要: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最主要手段,乙肝治疗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复制,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发生,同时希望让更多的人达到“临床治愈”状态。那么,什么是“临床治愈”呢?简单说就是经过治疗后表面抗原转阴,甚至表面抗体出现阳性,血清乙肝病毒检测阴性,这是预示慢乙肝感染者有长期良好结局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指标。
    • 叶星; 卢宪梅; 刘芳; 槐鹏程; 初同胜; 刘殿昌
    • 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山东省荣成市人。因“面部红斑伴口唇麻木、双眼疼痛3个月”就诊。自述2021年2月始面部出现红斑,伴口唇麻木,双眼不适,疼痛流泪,自己怀疑麻风复发。2021年5月12日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麻风复发,转诊至我院。患者于1957年6月首次确诊为LL型麻风,次年3月入驻麻风村,全程予氨苯砜(DDS)单疗,于1964年10月临床治愈;1972年3月确诊为LL型麻风复发,再次予DDS单疗后于1980年7月判愈。患者本次复发前已存在双眼、双手及双足畸残。无药物过敏史。
    • 黄燕; 张琼月; 罗二平; 赵卫峰; 甘建和
    • 摘要: 2015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1] 首次提出慢性乙型肝炎(CHB)功能性治愈(临床治愈)的概念,即停止治疗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伴ALT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指南明确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对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2019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 [2] 总结出核苷(酸)类似物(NUC)序贯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程中基于HBsAg动态变化的CHB临床治愈路线图,并强烈推荐HBsAg3000 IU/mL非优势人群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 180 μg/周治疗出现HBsAg转阴,并且在后续PEG-IFNα-2b延长疗程治疗后实现HBsAg血清学转化达到临床治愈的病例,以期临床针对CHB中HBsAg>3000 IU/mL非优势人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 文夏杰; 鲁凤民; 贾继东
    • 摘要: 核苷(酸)类似物及长效干扰素是临床常用的HBV抗病毒治疗药物。由于HBV cccDNA及整合到人体基因组的HBV DNA难以清除,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随着对HBV生命周期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HBV生物标志物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也进入了活跃期。HBV RNA、核心抗原相关抗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评价抗病毒效果及能否安全停药的潜在指标。肝细胞进入抑制剂、HBV核衣壳抑制剂、RNA干扰、治疗性疫苗、免疫调控等多种乙型肝炎新药的加速研发给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带来了希望。
    • 吕丽萍; 魏东; 郑燕列
    • 摘要: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CHB患者HBsAg的清除可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我们通过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乐复能)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IHC)和经治HBsAg<1500 IU/mL患者,评估乐复能对HBsAg清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CHB临床治愈性的可能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6例CHB患者予乐复能联合核苷类酸类治疗24周(研究组),治疗结束停药后随访24周,同时设立18名ICH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48周。期间每12周监测HBsAg水平及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联合乐复能治疗的46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发生HBsAg消失(8.7%),观察期间,对照组未患者出现HBsAg清除病例,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24周时,研究组的HBsAg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显著性下降(P<0.05),在48周结束时,研究组HBsAg水平有一定反弹,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观察期间,研究组患者对乐复能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乐复能联合核苷类酸类药治疗CHB患者方案,可显著降低HBsAg水平,实现部分患者CHB临床治愈。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药物耐受性良好。
    • 罗秋敏; 陈佳; 李智鹏; 揭育胜; 林炳亮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有8600万HBV感染者,疾病负担严重。2016年WHO提出“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宏伟目标,然而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的诊断率及治疗率远低于WHO的战略要求,且现有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尚难以实现乙肝的临床治愈,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包括治疗观念的更新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前者体现在对慢性乙肝抗病毒适应证的逐渐扩大,后者则是探索最佳的抗病毒方案以及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本文重点就各类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晓妤; 李静; 张超; 王福生
    • 摘要: 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仍很难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控制和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新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配体13(chemokine ligand 13, CXCL13)/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 5, CXCR5)信号通路在调节HB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这或是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重要靶点。本文就CXCL13/CXCR5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 龙黎; 罗新华; 张茜
    • 摘要: 目的 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BV pre S1段对肝癌细胞中HBV病毒复制的影响,分析基因编辑联合传统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根据HBV pre S1段设计特异性干扰片段g RNA(sg RNA-1、sg RNA-2及sg RNA-3)接入表达载体进行转化,经DAPI染色鉴定转染、获得HBV pre S1敲除的Hep AD38细胞;采用马酸替诺福韦(TDF)和干扰素-α(IFN-α)处理HBV pre S1敲除的Hep AD38细胞,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s Ag、HBcr Ag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HBV DNA、pg RNA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HBV g RNA,sg RNA-3作用最强;成功获得HBV pre S1敲除的Hep AD38细胞,Cas9/sg RNA定位于细胞核;与对照组细胞比较,HBV pre S1敲除的Hep AD38细胞HBV复制水平降低(P <0.05),TDF或IFN-α处理HBV pre S1敲除的Hep AD38细胞能有效增强抗病毒效应(P <0.05),且IFN-α处理的细胞更能抑制HBV RNA和HBs Ag的分泌。结论 Cas9/sg RNA靶向HBV DNA切割能抑制HBV病毒的复制,传统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能使该作用增强。
    • 摘要: 本刊讯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我国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转移是癌症患者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在抗癌的漫漫征程中,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肿瘤一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复发,或是到别的地方兴风作浪——转移。
    • 潘凡; 黎环; 潘晨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对临床治愈持久性和远期预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优势患者的选择、治疗策略选择及远期预后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