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996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中国骨伤、国际骨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江西省第八届中西结合骨伤学术年会、全国维医药学术交流暨筹备成立分会会议、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等;肘关节脱位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范存义、周易等。

肘关节脱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6996 占比:99.44%

总计:47260篇

肘关节脱位—发文趋势图

肘关节脱位

-研究学者

  • 王伟
  • 范存义
  • 周易
  • 欧阳元明
  • 蒋协远
  • 黄耀添
  • 任浩
  • 俞松
  • 候黎升
  • 公茂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文龙; 董志超; 杨家伟; 郑斌; 李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用红蓝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40,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和试验组(n=40,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周、4周以及2个月的肘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效果显著,可显著调节血清学指标,增大关节活动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吴秋敏; 高文强; 夏贤生; 吴宝杰
    • 摘要: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指存在尺骨冠突骨折、桡骨头骨折情况,继而引起肘关节脱位[1]。该病在临床中少见,病因包括车祸致伤、高空坠落致伤及跌倒摔伤等,针对此类疾病目前多是采取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主要可恢复肘关节部位相关功能,缓解症状体征[2]。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因此对此类患者应予以合理的干预。针灸、中药熏洗均对关节疾病的干预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中选取8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的患者,探讨对患者予以针刺配合熏洗方式的干预价值,报告如下。
    • 余伟民; 张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支具固定联合内外侧联合入路对复杂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60例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0)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照组(n=30)采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使用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肘关节活动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侧关节屈伸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旋前、旋后明显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僵硬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肘关节脱位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术后早期支具固定,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 高志鹏; 鞠黎; 徐梦秋; 林刚
    • 摘要: 儿童肘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大于骨质,肘部创伤易导致肘部骨折,而发生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少。其中单纯导致韧带损伤的肘关节脱位称为单纯性脱位,合并相关骨折的脱位称为复杂性脱位,与单纯性脱位相比,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引起肘关节继发性不稳定、创伤后关节炎以及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外上髁撕脱骨折患儿诊治体会。
    • 荆新峰; 赵永
    • 摘要: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TE)是指患者由于摔倒、车祸、坠落等原因导致肘关节脱位,同时合并尺骨冠状突和桡骨小头骨折的高能量创伤,患者伴或不伴关节囊等软组织结构损伤,治疗不当可明显影响患者肘关节功能,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目前认为,TTE保守治疗有限,临床中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以有助于患者肘关节骨、韧带等的修复,促使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2]。TTE手术涉及冠状突、关节囊、桡骨小头等多个部位,应谨慎选择入路方式,以减少创伤,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3]。其中后侧入路是于肘后方做切口,对皮神经的损伤较小,且切口位置较为隐蔽,但是患者皮瓣游离面积过大,可增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风险[4]。
    • 吴冀
    • 摘要: 肘关节及前臂是人体的重要结构,其包括肘关机、上下尺桡骨关节的骨及骨间膜组织,在日常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是肘关节及前臂能起到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中,由高能量暴力所导致的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类损伤,在早期诊断中往往容易因为肘关节的症状而忽视了前臂骨组织及骨间膜组织的损伤,从而对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加强骨科医生对该类损伤的认识.
    • 杨丽丽
    • 摘要: 目的 分析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多排螺旋CT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16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片检查、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CT扫描图像、X线片,并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综合评估X线片检查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16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右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62例(38.75%),左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98例(61.25%).CT扫描图像显示:骨折患者144例(90.00%),未发现骨折患者16例(10.00%);144例骨折患者中,细小嵌插骨折患者8例(5.56%),骨碎块明显分离移位患者136例(94.44%).16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尺骨冠突骨折,共94例(58.75%);冠突骨碎块大小为3~12 mm,平均大小为5.4 mm;依据Regan-Morrey分型分为:Ⅰ型患者14例、Ⅱ型患者76例、Ⅲ型患者4例.第二常见的骨折为桡骨小头骨折,共84例(52.50%);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60例(37.50%);肱骨小头骨折患者66例(41.25%),其中撕脱骨折患者20例,凹陷性骨折患者4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0例,肱骨滑车性骨折患者20例.144例骨折患者中,多发性骨折患者80例(55.56%).30例闭合性复位失败患者,在临床CT检查期间,肘关节一直处于脱位状态.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97%,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 多排螺旋CT检查是针对于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病症的最佳临床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吴冀
    • 摘要: 肘关节及前臂是人体的重要结构,其包括肘关机、上下尺桡骨关节的骨及骨间膜组织,在日常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是肘关节及前臂能起到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中,由高能量暴力所导致的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类损伤,在早期诊断中往往容易因为肘关节的症状而忽视了前臂骨组织及骨间膜组织的损伤,从而对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加强骨科医生对该类损伤的认识。
    • 王俊; 刘敏波; 杨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8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及Broberg-Morrey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65~180 min.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2例失访.术后1例肱桡关节脱位,3例异位骨化,1例浅表切口感染,无神经及血管损伤.VAS评分与Broberg-Morrey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95°~135°、伸直0°~25°,前臂旋前50°~86°、旋后45° ~80°.结论 对于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依据损伤特点及尺骨冠状突骨折分类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周易; 孙子洋; 李珏宏; 刘家志; 刘文军; 孙正华; 王伟; 欧阳元明; 范存义
    • 摘要: 肘关节的稳定性由肘关节周围的骨与软组织共同维持.当稳定性结构发生损伤时,肘关节会产生不稳定趋势,甚至发生肘关节脱位.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器在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同时,使关节按照预定轨迹活动,铰链式外固定器提供的稳定活动弧满足了肘关节术后康复锻炼的需求.目前,临床应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器的指征主要包括:急性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陈旧性和复发性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功能重建手术等,修复肘关节稳定性结构后,如肘关节仍存在不稳定趋势,可应用铰链式外固定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本文就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器在肘关节稳定性重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