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扎氯铵

苯扎氯铵

苯扎氯铵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食品与药品、海峡药学、天津药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七届全国热力学分析与节能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等;苯扎氯铵的相关文献由63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琏、余梦婷、史琳等。

苯扎氯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76.5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3.42%

专利文献>

论文:47 占比:20.09%

总计:234篇

苯扎氯铵—发文趋势图

苯扎氯铵

-研究学者

  • 吴琏
  • 余梦婷
  • 史琳
  • 孔德洋
  • 孔祥吉
  • 常思远
  • 张雪梅
  • 李建德
  • 李银华
  • 杨倩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婵; 毛志平; 赵海浪; 徐红; 谭玉静; 陈小轲
    • 摘要: 建立了纺织品中苯扎氯铵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萃取的方法对纺织品中的苯扎氯铵进行提取,提取率可达85%以上。采用C;液相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1%甲酸水-甲醇体系溶液,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电离,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在0.1~0.8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3.04%~98.9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61%。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 姚路路; 张聪; 晏磊; 朱华伟; 杨会鲜; 周冰; 周德刚
    • 摘要: 为了建立替米沙坦内服溶液中抑菌剂苯扎氯铵含量的测定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5mmol/L醋酸铵溶液(含1%三乙胺,磷酸调pH值至3.0)(25:48:27);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0°C;进样量为2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苯扎氯铵含量。结果显示:建立的色谱条件下,空白溶液、阴性样品对苯扎氯铵的测定均无干扰;苯扎氯铵n-C;H;取代同系物、n-C;H;取代同系物分别在7.33~21.99μg/mL与2.63~7.89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4.2%和106.1%(n=9)。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替米沙坦内服溶液中抑菌剂的含量测定。
    • 李银华; 许钟元; 王振; 余梦婷; 马卫兴
    • 摘要: 建立一种测定创可贴中苯扎氯铵含量的新方法。采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技术研究了苯扎氯铵与铝试剂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2.8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苯扎氯铵解离出来的苯扎铵根阳离子,能够静电结合铝试剂中的阴离子,从而引起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的显著增强。在332 nm处,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差值ΔI_(RLS)与0.05~1.60 mg/L范围内的苯扎氯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 s/k)为0.018 mg/L。
    • 王晓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稀释液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护理,3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苯扎氯铵稀释液漱口,3次/d,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方式对口腔感染、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为36.36%(20/55),而对照组为56.66%(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35)。观察组3/4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0%(11/55),而对照组为39.62%(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6,P=0.026)。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化疗依从性评分为(56.5±12.8)分,而对照组为(47.5±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P<0.001)。结论: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在应用0.01%苯扎氯铵稀释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刘静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阴道冲洗在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9例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温水阴道冲洗,观察组采用苯扎氯铵阴道冲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放化疗期间放射性尿道炎、阴道炎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病情进展(PD)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9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尿道炎6例,其中2例合并细菌感染,对照组放射性尿道炎14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10例;观察组放射性尿道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阴道炎7例,其中2例合并细菌感染,对照组放射性阴道炎16例,其中11例合并细菌感染,观察组放射性阴道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温水阴道冲洗相比,采用苯扎氯铵稀释液阴道冲洗不会降低疗效,但可以有效降低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放射性阴道炎、尿道炎的发生率,对维持阴道卫生具有良好的作用。
    • 高梦林; 李轶昳; 沈尧; 陈蕊丽; 蔡能斌
    • 摘要: 研究了弹着痕迹中射击残留物铅离子的显色剂玫瑰红酸钠溶液的改进配方。采用高光谱成像仪并且利用反射率值探讨苯扎氯铵(BACs)对玫瑰红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和对显色度的影响,以及其浓度和光照条件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4 d后仍有络合物生成,溶液稳定性大大增强,达到延长玫瑰红酸钠试剂的有效性的效果,且浓度为2.8%时及在避光条件下效果最佳;在显色度方面,验证其虽显色度增强效果不明显,但也不会影响检验时的显色效果,是适宜的抗氧化剂的选择,为弹着痕迹的铅离子临场化学显现提供了便利。
    • 王启林; 韩晓萍; 李镇冰; 唐启奎
    •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苯扎氯铵及苄索氯铵含量的方法。选用C_(8)色谱柱对测定结果以苯扎氯铵计的3种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同系物及苄索氯铵进行分离,以甲醇∶0.1 mol/L醋酸铵缓冲溶液(pH=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260 nm波长下经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苯扎氯铵的检测方法及劳拉氯铵、苄索氯铵和西他氯铵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合并,选用使用范围较广的C_(8)色谱柱实现4种组分同时分离;以苯扎氯铵计的3种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同系物、苄索氯铵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4种不同类型基质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梯度下加样回收率为90%~110%,RSD为0.3%~4.4%(n=9)。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和重现性良好,可运用于化妆品中同时快速检测苯扎氯铵、苄索氯铵。
    • 彭晶; 张王丽; 陈燕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6~8周阴道炎患者应用不同浓度苯扎氯铵阴道灌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产后6~8周阴道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均给予戊酸雌二醇结合益生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0.02%浓度苯扎氯铵阴道灌洗,观察组给予0.05%浓度苯扎氯铵阴道灌洗,两组灌洗7d,根据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停止灌洗,对比两组灌洗前后阴道微生态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阴道健康状态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阴道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0.05%浓度的苯扎氯铵阴道灌洗应用于产后6~8周阴道炎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调节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降低血液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阴道健康状态,降低复发率。
    • 石蓉; 郑金凤; 刘雁鸣; 粟贵; 蒋贇; 刘杨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用辅料苯扎氯铵的含量,并对不同级别样品质量进行评价,为苯扎氯铵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CN-3色谱柱(4.6×250 mm,5μm),以0.1 mol·L^(-1)醋酸钠溶液(醋酸调节pH值至5.0)-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为35°C。结果苯扎氯铵各组分分离完全,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0),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实验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n-C 12、n-C 14、n-C 16的加标回收率在98.3%~100.67%范围内;药用辅料级别样品含量均值明显高于化工试剂样品,样品含量数据相对更加集中。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药用辅料苯扎氯铵的含量测定;苯扎氯铵药用辅料级样品的质量控制明显好于化工级样品。
    • 李彩惠; 杨墙凤; 叶安然
    • 摘要: 目的 探讨苯扎氯铵稀释液漱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55例接受放化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温水漱口,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苯扎氯铵稀释液漱口,3次/d,比较两种口腔漱口方法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和癌症病患者活质量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AS-QOL)的影响。结果观察组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43.59%(34/78),而对照组为62.34%(4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19)。观察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强度为3.29%,而对照组为7.81%。观察组SAS-QOL评分为(45.23±4.71)分,对照组为(39.23±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4,P <0.001)。结论 与常规漱口相比,采用苯扎氯铵稀释液口腔漱口可以有效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强度,提高癌症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