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薄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6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153738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材料导报、真空与低温、超硬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第11届全国固体薄膜会议、全国第六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金刚石薄膜的相关文献由252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方宏、胡晓君、汪建华等。

金刚石薄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6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53738 占比:99.33%

总计:154782篇

金刚石薄膜—发文趋势图

金刚石薄膜

-研究学者

  • 孙方宏
  • 胡晓君
  • 汪建华
  • 张志明
  • 夏义本
  • 王林军
  • 马志斌
  • 吕反修
  • 满卫东
  • 沈荷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义壮; 郭怀新; 郁鑫鑫; 孔月婵; 陈堂胜
    • 摘要: 片内热积累效应严重制约GaN器件向高功率密度应用发展,金刚石钝化散热结构的GaN器件热管控技术已成为目前研究重点,而金刚石栅区高精度刻蚀和控制是实现该热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工艺难点。因此,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以氮化硅作为刻蚀掩膜,对纳米金刚石薄膜进行栅区微纳尺度刻蚀工艺研究,系统分析了刻蚀气体、组分占比、射频功率等工艺参数对刻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CP源功率与氧气流量对刻蚀速率有增强作用,Ar与CF_(4)的加入对刻蚀过程具有调控作用。最终提出了基于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高精度微纳尺度金刚石钝化薄膜刻蚀方法,对金刚石集成GaN器件热管理和金刚石高精度刻蚀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帅; 安康; 邵思武; 黄亚博; 杨志亮; 陈良贤; 魏俊俊; 刘金龙; 郑宇亭; 李成明
    • 摘要: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制备的高质量金刚石在很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9 kW微波功率,分别在13 kPa、14 kPa、15.5 kPa、17 kPa的腔室压力下进行薄膜沉积实验,发现在15.5 kPa、17 kPa的腔室压力下沉积的薄膜在中心区域出现异常生长情况,具体表现为中心存在明显的阶梯式凸起。为揭示薄膜中心出现异常沉积的原因,使用SEM和Raman分析薄膜表面形貌和质量,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沉积过程建模计算和分析功率密度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下,提高腔室压力,压缩等离子体,因平均自由程较短,扩散能力不足,将导致衬底中心区域比边缘区域更易密集生长,金刚石薄膜中心区域出现明显的阶梯。同时,薄膜整体的生长速率、均匀性、质量均会在超过压力极值后降低。
    • 许明霞; 张学宇; 柴旭; 盖志刚
    • 摘要: 针对目前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存在的电极材料易脱落、结构不稳定、抗生物附着能力差等问题,本文设计出一种基于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导率传感器。本文从七电极电导率的测量原理出发,结合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特点,详细介绍了金刚石薄膜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的探头制备,然后概述了电导池的研究设计过程,以及电导率传感器的定标和拟合、数据的误差分析,最后验证了本传感器达到了稳定可靠、测量精度较高的测量效果。该电导率传感器的电极具有电化学窗口宽、机械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力强等优异的特性,可提高海洋盐度传感器的测量效果和稳定性,对增强我国海洋传感技术的研究创新能力,满足海洋研究与开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 杨鑫伟; 王小平; 王丽军; 陈佳兴
    • 摘要: 本研究在P型硅衬底上制备了硼掺杂金刚石/MoS_(2)/金刚石复合膜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中薄膜层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器件的伏安特性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器件的I-V曲线有轻微的不对称性;器件在正接和反接时都可以发光,但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有明显差异:器件正接时有两个发光宽峰分别位于420和660 nm处,而器件在反接时的两个发光宽峰则分别位于436和680 nm处,且器件反接时的发光强度是正接时的5.4倍。原因在于器件外加不同方向电压时,各薄膜层对电致发光光谱的贡献不同。
    • 孙洪涛; 林晶; 赵丽丽; 钱博
    • 摘要: 金刚石薄膜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在精密加工、半导体、散热器件、光电学等方面具有许多应用,不过现代制备金刚石薄膜的工艺依然存在沉积的速率慢、品质差等问题。简述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机理,探究MPCVD制备金刚石薄膜的原理,通过近年来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来分析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工艺对其沉积速率和品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其中,主要分析形核方式、CH_(4)/H_(2)比、Ar掺杂、沉积温度、沉积气压等工艺参数的差异对金刚石薄膜制备过程中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浓度产生的影响。
    • 耿传文; 赵鹏; 张晓东; 曾梅花; Miroljub Vilotijevic
    • 摘要: 目的提出在第一壁材料(钨穿管部件)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并系统研究金刚石薄膜厚度对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表征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模拟软件,在建立钨穿管部件表面金刚石薄膜有限元模型及模型方程的基础上,对影响金刚石薄膜热残余应力的厚度因素进行探讨;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在钨穿管部件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金刚石薄膜,并利用拉曼光谱法和洛氏硬度计压痕法对薄膜的应力进行表征。结果模拟显示,随着金刚石薄膜厚度增加,薄膜最大主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值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薄膜厚度为75~100μm时处于最低,小于金刚石薄膜通常的断裂强度(700 MPa),同时最大应力落差区域出现在薄膜边缘处。通过实验表征得到金刚石薄膜表面呈现出拉应力,在薄膜厚度为(103.56±0.5)μm时,金刚石薄膜中间区域应力值最低,与VDI3198标准对比,压痕坑达到HF1和HF2效果。结论钨穿管部件表面金刚石薄膜厚度为(103.56±0.5)μm时,不容易出现裂纹和与基底的剥离现象,具有较好的附着性。
    • 王贺; 沈建辉; 刘鲁生; 闫广宇; 吴玉厚; 熊家骥; DANIEL Cristea
    • 摘要: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微米金刚石薄膜、纳米金刚石薄膜和金刚石–石墨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不同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测试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系数并计算其磨损率,对比研究不同种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金刚石–石墨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薄膜表面粗糙度为53.8 nm,摩擦系数为0.040,和纳米金刚石薄膜(0.037)相当;金刚石–石墨复合薄膜的磨损率最低,为2.07×10^(−7)mm^(3)·N^(−1)·m^(−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同碳化硅基底的磨损率(9.89×10^(−5)mm^(3)·N^(−1)·m^(−1))和摩擦系数(0.580)相比,所有金刚石薄膜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均有明显提升,说明在SiC基体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能够显著提高碳化硅材料在摩擦学领域的使役性能。
    • 代晓南; 白玲; 孙为云; 王晓燕; 栗正新; 田艳媛
    • 摘要: 金刚石作为一种碳单质,是石墨、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等的同素异形体。凭借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具有极低摩擦系数、热膨胀系数及极高硬度、导热性能、禁带宽度、声音传播速度等物理性能。文章综述了MPCVD法制备金刚石薄膜的机理及各表征方法的原理和用途,论述了MPCVD法制备金刚石薄膜工艺的研究进展,分别分析了气压、微波功率、气体流动方式、基体温度及氮掺杂等因素对沉积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以上工艺参数对金刚石薄膜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需选择最佳参数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薄膜。最后论述了金刚石薄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钛合金表面涂覆一层金刚石薄膜可赋予钛合金高硬度、耐磨蚀等性能,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但由于膜层内应力较大使得金刚石薄膜与基体结合较差,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范冰庆; 王传新; 徐远钊; 黄凯
    • 摘要: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装置研究不同气压下氩气体积分数对金刚石膜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压下其微米纳米尺寸转变的临界值进行分析,同时用SEM以及拉曼光谱对沉积的金刚石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氩气体积分数的增大,金刚石膜的晶粒会越来越小,但不同气压下金刚石膜从微米转变成纳米级别所需要的氩气体积分数不一样;在2.0~0.5 kPa范围内,随着气压的降低,转变所需的氩气体积分数逐步降低,从2.0 kPa时需要60.0%,到1.5 kPa时需要52.5%,再到1.0 kPa时需要32.5%降至0.5 kPa时仅需20.0%.在临界点得到的金刚石膜的质量与内应力也不相同,随着气压降低,膜的质量提高,内应力增大.
    • 朱海丰; 王艳坤; 丁文明; 梁林达
    • 摘要: 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以CH4/H2为气源,合成高质量金刚石薄膜,在150 W低微波功率下,从衬底预处理方法、沉积气压、流量比等方面对制备高质量金刚石薄膜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流量比不利于金刚石颗粒的粒径控制,二次形核的存在可以获得近纳米级颗粒尺寸的金刚石薄膜;较大的沉积气压有利于制备致密均匀的金刚石薄膜;衬底预处理对薄膜的有效沉积影响明显,其中利用含金刚石粉末的甲醇悬浊液进行超声处理是最有效的种晶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