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管鳞癌

食管鳞癌

食管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8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3148篇;相关期刊429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等;食管鳞癌的相关文献由59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东、宋昕、赵学科等。

食管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8 占比:35.87%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1.69%

专利文献>

论文:3148 占比:62.45%

总计:5041篇

食管鳞癌—发文趋势图

食管鳞癌

-研究学者

  • 王立东
  • 宋昕
  • 赵学科
  • 高社干
  • 陈奎生
  • 范宗民
  • 周福有
  • 高冬玲
  • 李晟磊
  • 樊青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雨珊; 张仁静; 侯维; 蹇顺海; 向月; 何欣蓉
    • 摘要: 目的观察过/降表达miR-4746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TE-1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中miR-4746的表达水平。取miR-4746表达最高的食管鳞癌细胞分为miR-4746 mimic组、miR-4746 inhibitor组及对照组,分别转染miR-4746过表达、miR-4746抑制及对照质粒。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TGF-β/Smad通路相关分子TGF-β_(1)、TGF-βRⅡ、Smad4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miR-4746在ECA-109、TE-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EEC(P均对照组>miR-4746 inhibitor组(P均对照组>miR-4746 inhibitor组,TGF-βRⅡmRNA、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量miR-4746inhibitor组>对照组>miR-4746 mimic组(P均<0.05),各组TGF-βRⅡ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4746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mad4低表达,抑制TGF-β/Smad通路实现。
    • 陈亚杰; 赵学科; 徐瑞华; 宋昕; 魏梦霞; 李贝; 范宗民; 胡景峰; 王苒; 孙琳; 谢叶真; 马琳琳; 乔佳欣; 王立东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探讨CNTNAP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期(OS)的关联。方法选择高发地区医院的199位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bcftools软件识别SNP,并利用ANNOVAR软件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功能注释。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199例食管鳞癌的癌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并采用SPSS 21.0分析SNP rs3739620位点基因型与食管鳞癌患者OS的关系。结果单个SNP位点分析时,发现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生存率高,T/T基因型比C/T基因型生存率高。统计学分析显示SNP不同基因型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有显著差异(P<0.02)。CNTNAP3B基因rs3739620位点基因型影响MRPL18蛋白表达,以T/T基因型蛋白表达量最低,C/C基因型蛋白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te为-0.32)。结论CNTNAP3B基因rs3739620位点T/T基因型生存期最好,可能与通过CNTNAP3B基因影响MRPL18蛋白表达有关,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林生发; 彭英; 苏丽清; 沈衍富; 苏家威; 马明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手术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54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检查、精确频率反转恢复弥散加权成像(spectral presaturation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SPAIR-DWI)检查。由两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在双盲情况下测定ADC平均值,对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同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法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低、中、高分化组ADC平均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1,P中分化>低分化,呈正相关(r=0.76,PⅡ期>Ⅲ期>Ⅳ期,呈负相关(r=-0.71,P<0.01)。结论ADC值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能为临床诊疗方案、预后评估等提供客观影像依据。
    • 林生发; 苏丽清; 彭英; 沈衍富; 李添; 马明平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鳞癌MRI联合序列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T分期诊断效能,为临床精准T分期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90例福建省立医院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住院患者,皆有完整MRI联合序列(高分辨率T2-TSE-BLADE序列+高分辨率T1-STAR-VIBE-FS延迟增强序列)、MDCT增强检查数据。由两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在双盲下分别进行评估,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阅片者T分期一致性。参照术后病理金标准分别计算上述两种T分期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分别对照病理标准进行一致性Kappa分析。结果术后病理T分期:T1期22例(24.44%)、T2期22例(24.44%)、T3期34例(37.78%)、T4a期12例(13.33%)。两名阅片者两种T分期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97、0.86。结果显示:(1)MRI联合序列对T1~T3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MDCT;(2)两种分期方法对T4a期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高,约登指数较低;(3)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与病理标准一致性分析Kappa值从高到低分别为MRI联合序列(0.91)、T1-STAR-VIBE-FS(0.81)、T2-TSE-BLADE(0.78)、MDCT(0.71)。结论MRI联合序列对食管鳞癌T分期效能优于MDCT。
    • 卢建国; 刘扬; 谷城威; 张鸿泉; 陈小放
    • 摘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腔镜手术治疗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Ⅲ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化疗意愿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89例。研究组术前给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2个周期,再给予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腔镜手术治疗。化疗结束后第3周评定研究组化疗效果,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化疗总有效率为69.6%,研究组R_(0)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镜手术可以显著提高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R_(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高。
    • 唐磊; 刘涛; 贾勋超; 赵长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CF方案(顺铂和5-氟尿嘧啶)对食管鳞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9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CF方案+调强放疗)和CF组(CF方案),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血清IGF-1和VEGF水平及生存期,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有效率和总生存率高于CF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血清IGF-1和VEGF下降,且联合组低于CF组(P<0.05)。3年总生存率与性别、病灶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等相关(P<0.05)。Cox回归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灶长度、分化程度和联合治疗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CF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淋巴结转移、病灶长度、分化程度及联合治疗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 吉佳佳; 宋昕; 魏梦霞; 赵学科; 徐瑞华; 王苒; 韩雪娜; 陈瑶; 李留玉; 杨媛啧; 高社干; 周福有; 张冬云; 王立东
    •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鳞癌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死亡率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1973年至2020年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大样本数据库,筛选出安阳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的食管鳞癌单纯手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死亡的226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的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肿瘤性死亡患者2182例(96.34%),主要是指复发、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非肿瘤性死亡患者83例(3.66%),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因素。尤其早期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性死亡占比低于非肿瘤性死亡占比,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示年龄、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肿瘤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性死亡率低于非肿瘤性死亡,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肿瘤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孟靖(综述); 党彤(审校)
    • 摘要: CCN1是CCN家族成员,为一种细胞基质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应答。CCN1对细胞增殖、黏附、伤口愈合、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多效性作用。近几年食管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试验性临床研究的大量数据,该文综述了CCN1,并总结了其在食管癌中的作用。
    • 张秋华
    • 摘要: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43例和研究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食管鳞癌中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延长其生存周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
    • 侯继院; 祁佩红; 王海霞; 龚哲; 单国用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6例后线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00 mg或250 mg。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良反应及预后。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安全性。结果56例ESCC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且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阿帕替尼单药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ORR为8.9%(95%CI:3.0%~19.6%),DCR为64.3%(95%CI:50.4%~76.6%)。中位PFS为3.7月(95%CI:3.19~4.21),中位OS为6.3月(95%CI:3.53~9.08)。晚期ESCC患者后线接受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50.0%)、乏力(41.1%)、食欲下降(35.7%)、手足综合征(30.4%)和腹泻(26.8%)等。结论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但研究结果尚需要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