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CT

HCT

HCT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4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HCT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茂华、吴继贤、孙志刚等。

HC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76.19%

专利文献>

论文:45 占比:23.81%

总计:189篇

HCT—发文趋势图

HCT

-研究学者

  • 刘茂华
  • 吴继贤
  • 孙志刚
  • 石坚
  • 章建海
  • 邢刚
  • 韩子强
  • 孙家振
  • 孙飞
  • 李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天山; 杨杰; 马宏飞; 郭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剖腹探查结合术中肠镜在消化道出血诊疗的应用及RBC、Hb和HCT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8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于同期选取行常规肠镜检查的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RBC、Hb和HCT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RBC、Hb及H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RBC、Hb及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出血量患者RBC、Hb和HCT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出血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取剖腹探查结合术中肠镜的方式,临床诊治率较高,可有效减少RBC、Hb和HCT流失。
    • 李杰冲; 韩亚魏; 罗玉保
    •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红细胞压积(HCT)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河北省唐山弘慈医院进行抗凝治疗的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以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39)、未出血组(n=47)。对比两组RDW、NLR及HCT水平,并探讨影响患者抗凝治疗中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及RDW、NLR、HCT检测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NLR、RDW及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卒中史、肝/肾功能指标异常、NLR升高、RDW升高、HCT升高为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RDW及HCT及三者联合检测RC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46、0.811、0.928,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P<0.05)。结论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LR、RDW及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出血的患者,临床可通过对房颤患者加强NLR、RDW及HCT联合检测,以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 郑敏
    • 摘要: 目的:探析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和观察组(奥美拉唑+生长抑素),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住院时间及Hb、HCT水平.结果:观察组止血、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5%,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实现快速止血,纠正Hb、HCT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副作用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 刘景东
    •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对心血管外科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异体血输血法进行输血,研究组采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输血.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外周血HCT、Hb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 d,两组外周血HCT、Hb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手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能有效改善心血管外科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外周血HCT、Hb水平,增强术后免疫功能,从而控制感染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 刘辉; 马伟; 侯志敏; 田洁; 余鑫
    • 摘要: 目的研究固定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在捐献不同时间后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接受固定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82例献血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接受单次献血小板的100例献血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献血者捐献前、捐献30 min以及捐献2周后的血样,使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2组献血者的Hb、RBC以及HC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组献血者献血前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30 min时实验组献血者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献血前实验组献血者R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次献血者,固定高频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RBC计数明显升高,采血30 min后献血者HB水平出现下降,RBC计数会进一步提高,但采血2周后基本恢复采血前水平,提示高频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会出现RBC过度增殖现象,但总体不影响献血者健康。
    • 马晓平; 芒妮萨姆·伊敏; 鲁盈盈; 刘燕芳; 玛日古丽·莫萨; 李文庆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57例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以来收治的57例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患儿凝血功能检测值,将患者分为高凝状态组(50例)与非高凝状态组(7例),将高凝状态组分为SNS组(n=32)与NNS组(n=18),观察高凝组、非高凝组的PLT、PCT、Fib、D2数值,观察高凝状态组中SNS组与NNS组的PCT、TC、LDL、C3数值.结果 高凝组与非高凝组患儿在PLT、PCT、Fib、D2等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Fib、D2等指标上,高凝组患儿比非高凝组患儿要高.在HCT、TC、LDL、C3等指标上,高凝组中的SNS组比NNS组数值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S组患者呼吸道感染49例、泌尿道感染8例、皮肤黏膜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NNS组患者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道感染4例、皮肤黏膜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在泌尿道感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初发PNS患儿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患儿凝血状态的重要判断指标为PLT、Fib、D2,患儿凝血状态的发生可能与补体系统激活相关.
    • 朱云英; 侯彩云; 吴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琥珀酸亚铁联合多维元素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将2018年7月-12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6月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强饮食管理,观察组在饮食基础上使用琥珀酸亚铁联合多维元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琥珀酸亚铁联合多维元素可有效缓解妊娠期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有效率,显著提高机体血液中Hb、HCT含量及铁代谢指标,纠正贫血症状,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陈秋生
    • 摘要: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急诊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性凝血病(TIC)中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80例TIC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0例,传统液体复苏法补液)、实验组(40例,小剂量液体复苏法补液),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结果:(1)经救治,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T)、Hct、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IC患者实施小剂量液体复苏,可降低对凝血功能的干扰,值得推广.
    • 刘红; 任鸿雁; 薛新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对其认知功能、红细胞压积(HCT)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患者80例,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普拉克索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hct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良好,但对HCT无明显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