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分

界分

界分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政治理论、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专利文献9501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西部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界分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冉克平、丁超俊、孔祥俊等。

界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95019 占比:99.85%

总计:95159篇

界分—发文趋势图

界分

-研究学者

  • 冉克平
  • 丁超俊
  • 孔祥俊
  • 孙晓
  • 张淼
  • 曹坚
  • 李嘉娜
  • 高铭暄
  • Spencer)
  • 于晶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立昌
    • 摘要: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对“白皮烟”的认定标准和法理解释还不够清晰与规范,导致在法律适用时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判断出现分歧。可以从非法经营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益归属、主观故意、犯罪数额和罪数判断进行区分,厘清刑法中两罪的罪质,明确两罪刑法界分模糊的根源,结合两罪客观行为的类型合理划定两罪的刑法边界。
    • 晁金典
    • 摘要: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高科技化、犯罪形态多样化、触犯法益多元化之猖獗态势,迫切需要刑事司法对此类犯罪作出积极应对。为此,应审慎把握涉网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在欺诈内容、程度、目的上的界分,克服“民刑不分”痼疾;树立片面共犯理念,从“帮信罪”优先适用走向诈骗罪(共犯)优先适用,力戒“帮信罪”泛化为“口袋罪”;对网络信息服务者采取二分法精准入罪;把犯罪行为人“控制说”作为区分此类犯罪既遂标准才更合理;辩证理解“严格掌握适用缓刑”,能动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整体理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特征;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应进一步精准界分
    • 王丽华
    • 摘要: 纳税人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的“协力义务”与“举证责任”已是基本共识,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已明确地提出, 相关内容散见于各项规定之中,缺乏法理层面对二者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和划分,导致难以从立法层面对“协力义务”和 “举证责任”二者的法律属性做出明确的区分.因此,导致税务行政机关在税收征管中无所适从,容易将二者混淆,从 而使得其滥用行政执法权,将纳税人的“协力义务”类推等同于“举证责任”对待.从而要求纳税人履行协力义务,承担 超出法律范畴的义务.这样的立法疏漏势必会损害纳税人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与协力义务制定之初的重要目的相背 离,无疑会减损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纳税人的举证责任与协力义务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二 者可以共存互补,不可等同视之,避免二者在适用上的冲突.所以,亟须在税法层面,准确界分纳税人的协力义务和举 证责任二者之间的关系.
    • 沈炜; 杨曦
    • 摘要: 现阶段,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在界分上因为实践中的交叉、混合而存在争议,又在衔接上存在对接机制不完善、运用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充分吸收、借鉴部分地区实务中的做法,化用包容性评价设计二阶层的纠纷调解流程,可以解释公安机关调解不涉及治安案件的民间纠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探索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衔接的具体措施,从而减低对警力资源、司法资源的不必要占用,提高解决纠纷的便捷性,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治安秩序.
    • 奚玮; 郝斌
    • 摘要: 理论界通常认为,盗窃罪属于他损型犯罪,诈骗罪属于自损型犯罪.两者相互排斥,一种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这两种罪名。特别是在传统侵财行为中,对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异议或来自于对两罪构成要素的不同理解,或来自于司法实践中纷繁复杂的案情事实。
    • 张斌; 王景涛
    • 摘要: 案情回顾被告人霍某洁、刘某董均系外来务工人员,暂住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东村村委。2019年6月6日7时许,被告人刘某董在其暂住地,因情感纠纷对被害人陈某文进行殴打,并打电话叫来被告人霍某洁相助。二被告人用拖把柄、拳头击打及抽耳光等方式对被害人陈某文进行殴打;造成被害人陈某文身体多处受伤,随后又向被害人陈某文索要钱款3万元。
    • 林楚雄
    •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房地产的交易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在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交易合同效力的界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房地产交易合同在坚持有效性的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的管理规范.本文主要探讨了房地产交易合同效力的界分.
    • 肖尚成; 叶通洲
    • 摘要: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从法学理角度审视,二者在内涵上均有其各自的确定性,属于不同的实体法调整范围,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看似泾渭分明的两个行为实则难分你我,二者的法律关系也盘根错节.本文通过对二者应然区分和司法困境的解构分析,从法律功能和司法成本等角度对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进行续造,以期更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指导司法实践,实现立法的价值功能.
    • 刘超
    • 摘要: 互殴行为与防卫行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因而如何认定两者的边界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一、互殴行为与防卫行为界分的理论方法(一)互殴行为与防卫行为系相斥关系的解释路径。
    • 冯秀军; 王晨
    • 摘要: 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攸关国运兴衰的大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它在“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保持自立自信而又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却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遭遇到内外交困的双重危机,亦在一系列救亡运动中逐渐觉醒.但囿于历史的局限,这些救亡运动均未能完成民族精神独立性彻底觉醒的历史任务.以五四为界分,梳理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沉寂与觉醒的历史轨迹,既可提供一条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精神线索,亦可为我们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守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宝贵历史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