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掺杂

碳掺杂

碳掺杂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122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碳掺杂的相关文献由1191位作者贡献,包括H·钱德拉、崔晓莉、雷新建等。

碳掺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1224 占比:99.92%

总计:121324篇

碳掺杂—发文趋势图

碳掺杂

-研究学者

  • H·钱德拉
  • 崔晓莉
  • 雷新建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日平
  • 张新宇
  • 朱蕾
  • 沈杰
  • 秦家千
  • 萧满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光辉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类碳掺杂且颗粒尺寸可控的NiCx新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在生物质基羰基化合物还原胺化制备伯胺和亚胺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伯胺和亚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生产合成树脂及塑料、吸附剂、染料、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过渡金属基非均相催化剂被大量应用于还原胺化反应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还原胺化腐蚀性的反应环境中,金属基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提高金属基催化剂在还原胺化反应中的稳定性仍存在挑战。
    • 于艳; 王香婷; 徐珊; 曹宝月
    • 摘要: 采用低温回流法,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碳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碳掺杂量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加入量为0.6 wt%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CZ-0.6)光催化有效性能最佳,其形貌呈片花状,纤锌矿相晶型,禁带宽度为3.09 eV,比表面积为28.68 m^(2)/g,孔径分布在1~10 nm。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Z-0.6对20 mg/L环丙沙星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2.51%,该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为2.04×10^(-2)/min^(-1),半衰期为33.9 min。此外,进一步推测了片花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机理。
    • 刘源; 李会鹏; 赵华; 蔡天凤
    • 摘要: 结合超分子前体组装法和气泡模板法,以葡萄糖为气泡模板的同时作为碳掺杂剂制备了碳掺杂g-C_(3)N_(4)多孔纳米管(CCNPNT),通过XRD,XPS,SEM,UV-Vis,PL等方法对制备的CCNPNT进行表征,考察了CCNPNT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CNPNT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光吸收能力和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均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CCNPNT对RhB的降解反应速率常数达0.02206 min^(-1),分别是纯g-C_(3)N_(4)纳米管和g-C_(3)N_(4)的3.3倍和9.1倍;CCNPNT三次循环使用后催化降解RhB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 左龙涛; 李军; 金央; 班昌胜; 陈明
    • 摘要: 以ZIF-8为前驱体,采用热解法制备碳掺杂氧化锌。分别研究ZIF-8在350、400、450°C下煅烧以及陈化10 min、3 h、24 h对制备原位碳掺杂氧化锌的影响。通过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证明原位碳掺杂氧化锌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和更低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DFT模拟计算表明氧化锌晶格中掺入碳元素能有效减小带隙值。原位碳掺杂氧化锌较纯氧化锌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分别提高1.5倍和3.0倍。空穴和羟基自由基是原位碳掺杂氧化锌光催化降解体系的主要活性基团,并由此提出了碳掺杂氧化锌的光催化机理。
    • 姜兆杰; 张秀芳; 王冠龙; 王硕
    • 摘要: 采用直接煅烧法,由类沸石咪唑骨架(ZIF-8)制备碳掺杂氧化锌催化剂。通过XRD、SEM、EDS以及DRS等对其晶型结构、表面形貌等理化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证明碳掺杂氧化锌缩小了氧化锌的禁带宽度,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和更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进一步探讨碳掺杂氧化锌其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在400°C条件下,马弗炉煅烧3 h的催化剂C400在可见光照射3 h后,亚甲基蓝脱色率达到91%。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光辉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类碳掺杂且颗粒尺寸可控的NiCx新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在生物质基羰基化合物还原胺化制备伯胺和亚胺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李佳木; 刘岗; 左智强; 房均怡; 刘译蔚; 李佳宁
    • 摘要: 二氧化钛(TiO_(2))作为一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光电转换性能,并且TiO_(2)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又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由于TiO_(2)禁带宽度不能响应可见光,限制其应用范围。定向晶面的碳掺杂不仅可缩减TiO_(2)禁带宽度,而且能有效的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并将光响应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
    • 周帅; 王娟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离心纺丝技术及水蒸气活化工艺制备了一种碳掺氧缺型TiO2(C-TiO2-n)纤维光催化剂.探究了 C-TiO2-n纤维的结构、组分、性质及碳掺杂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碳源引入的情况下,利用TiO2前驱体中的有机组分作为碳源,可以实现对TiO2的碳掺杂,且碳掺杂明显改善了光催化剂的光捕获能力并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在以水中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作为目标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实验中,C-TiO2-n纤维展现了优良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在可见光照射60 min后,其对X-3B的降解率达到96.99%,动力学常数为0.0556 min-1,是氧缺型TiO2纤维的19.86倍.
    • 孙志海; 黄强; 张颖; 黄鹏儒; 植慧茵; 邹勇进; 徐芬; 孙立贤
    • 摘要: 二维六方氮化硼(hBN)的点缺陷最近被发现可以实现室温下的单光子发射,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尽管其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意义,hBN中发光缺陷的原子结构起源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hBN单层中一种B空位附近3个N原子被C替代的缺陷(CN)3VB.在hBN的B空位处,3个N原子各自带一个在平面内的悬挂键及相应的未配对电子,而通过C替换可以消除未配对的电子.系统研究了(CN)3VB缺陷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缺陷可以由一个对称的亚稳态经过原子结构弛豫变成1个非对称的、3个C原子连在一起的基态结构.缺陷的形成在hBN中引入了一些由缺陷悬挂s键及重构的π键贡献的局域缺陷态.这些缺陷态可以导致能量阈值在2.58 eV附近的可见光内部跃迁.本文的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hBN中点缺陷的构成及光学性质,为实验上探讨发光点缺陷的原子结构起源及其性质提供理论依据.
    • 吕乃霞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包括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在内的芳香性硫化合物在掺杂碳的六方氮化硼表面的吸附及氧化机理.结果 表明,O2在掺杂碳的氮化硼首先被活化为O2-,O2作为活性氧物种进一步将硫化物氧化为亚砜或砜.三种芳香性硫化物在碳掺杂氮化硼表面的脱硫性能按照DMDBT,DBT,BT的顺序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