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6篇、会议论文203篇、专利文献1033363篇;相关期刊73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167种,包括2015中国便秘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等;临床分型的相关文献由502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刘毅等。

临床分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0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33363 占比:99.80%

总计:1035392篇

临床分型—发文趋势图

临床分型

-研究学者

  •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 刘毅
  • 周柱亮
  • 张燕
  • 李伟
  • 黎磊石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
  • 刘志红
  • 刘振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建
    • 摘要: 罕见病是一大类特殊病症的总称,绝大多数罕见病都是遗传病,具有发病早、病情重、预后差等临床特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以个人基因组为基础的精准医学策略是研究罕见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疾病遗传机制、临床分型和治疗手段上不断突破,成效斐然。在为既往所取得进步鼓舞的同时,罕见病精准医疗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超过40%罕见病尚未发现致病基因;很多疾病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系不明;超过90%的罕见病缺少靶向药物等。本研究重点讨论罕见病精准医疗的现状和挑战,呼吁采取更多行动,响应“生命至上”国策,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加强罕见病基础研究,加快罕见病药物研发,为罕见病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温暖和希望。
    • 王艺霏; 夏薇; 王艺婷; 徐攀洋; 涂哲禹; 许建成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较高的传染率,会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寻找COVID-19的有效治疗靶点意义重大。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可用于发现COVID-19患者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本文总结了基于代谢组学的对COVID-19患者血清脂质、氨基酸、有机酸等代谢变化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差异代谢物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分型的鉴别、预后的判断、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李思露; 张琦; 黄瑞
    • 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治费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0月我科诊治的31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基线情况、挂号方式、临床分型、诊疗费用等,以<726.18元人民币为正常诊治费用,≥726.18元为高诊治费用,计算患者诊治费用分布情况。对费用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回归,筛选可能危险因素(P<0.1),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正常诊治费用组和高诊治费用组患者检查项目区别。结果312例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209例,年龄61.22±9.53岁,正常诊疗费用253例(81.09%),高费用59例(18.91%)。单因素回归分析,P<0.1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挂号方式、患病次数、临床分型。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P=0.000)、脑卒中病史(P=0.011)、临床分型:水平半规管管石型(P=0.042)、水平半规管嵴帽型(p=0.019)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高诊治费用的影响因素。高诊治费用组,患者常做的检查有:头CT(89.83%)、眼震电图(72.88%)、TCD(64.41%)、颈椎CT(52.54%);花费较多的检查:头MRI(19250元)、头CT(17110元)、颈椎CT(8990元)。正常诊治费用组,患者常做的检查有:眼震电图(73.52%)、TCD(24.11%)、头CT(14.23%)、心电图(12.25%);花费较多的检查:眼震电图(21948元)、头CT(10440元)、TCD(4697元)。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生高诊治费用的比例为18.91%,合并高血压、脑卒中病史以及临床分型为水平半规管型更易发生高诊治费用,高费用组患者做头CT、TCD、颈椎CT比例高,头MRI、头CT、颈椎CT花费高。
    • 董晚亭; 罗铧; 潘小文; 易雪冰; 代承忠; 王浩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股骨颈骨折(FNF)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FN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及CT的MPR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分型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及CT的MPR对FNF不同骨折类型的检出率。结果:螺旋CT的MPR对FNF解剖分型、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及AO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67%(116/120)、95.00%(114/120)、93.33%(112/120)、95.00%(114/120),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近,且高于X线检查的83.33%(100/120)、81.67%(98/120)、83.33%(100/120)、85.00%(102/120)(P<0.05)。结论:螺旋CT的MPR可有效鉴别FNF的解剖分型、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及AO分型,为临床诊治FNF提供影像学依据,且较X线检查有更大的优势。
    • 摘要: 《当代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19期第105-108页,作者:郑胜,王梦远,崔勇,钟永富,徐跃,论文题目《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特点分析》,作者单位应为: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 李新刚; 宋美华; 田地; 徐艳利; 陈志海
    • 摘要: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PG)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4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FPG分为A组158例(>6.1 mmol/L),B组281例(3.9~6.1 mmol/L),C组7例(6.1 mmol/L的COVID-19患者容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年龄、发热、CRP及FPG高是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 王学梅;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刘玉; 古丽巴哈·买买提; 严媚
    • 摘要: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的表达情况。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ITP患儿作为ITP组,另选择60例非ITP患儿作为非ITP组。根据ITP临床分型将ITP组患儿分为新诊断ITP(n=53)、持续性ITP(n=42)与慢性ITP(n=25)。比较ITP组与非ITP组、不同ITP临床分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ITP患儿血清TGAb、TPOAb表达情况,及其与ITP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ITP组CD_(3)^(+)、CD_(4)^(+)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非ITP组,CD_(8)^(+)比例及TGAb、TPOAb水平高于非ITP组(P0,有临床意义。结论TGAb、TPOAb在ITP患儿中呈异常表达,且与患儿ITP临床分型有关。
    • 张耀匀; 韩毅; 李玉娜; 谢爱静; 班艳丽; 戴红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9例以超声监测下清宫术为初始治疗方案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分型及实用临床分型;根据清宫前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预处理分为UAE组及直接清宫组,将术中更改术式或术后行补充治疗定义为失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CSP清宫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值。结果Ⅱ型CSP患者UAE预处理后清宫与直接清宫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清宫组中Ⅰ型、Ⅱa型CSP清宫成功率分别为97.7%(125/128)、93.3%(112/120);成功组与失败组的瘢痕厚度、血β-HCG值、孕囊大小、临床分型、血流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mm、孕囊最大径线<3.3cm、血β-HCG值<43720U/L为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的截断值,可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张皓; 雷军强; 翟亚楠; 王帅文; 闫瑞峰; 王肖; 翟晓静; 王俊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和远程会诊的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对各组病例的基础情况、血液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及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轻型组相比,普通型组、重型组患者WBC、NEUT、Cre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CT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肺炎感染严重程度、病变范围、CT评分依次递增;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损伤。
    • 肖燎原; 张萌; 王谨涵; 何旭; 席春生
    • 摘要: 目的总结甘肃、青海地区部队官兵患者肾脏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官兵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4年中共226例官兵行肾穿刺活检,干部48例(21.24%),战士178例(7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检前病程中位数5.5周(3~28周),战士4.84周,干部7.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肾病194例(85.84%),继发性肾病20例(8.85%),遗传性肾病6例(2.65%)。临床上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共110例,占48.68%,其他依次为肾病综合征(NS)56例(24.78%)、孤立性血尿30例(13.27%)、肾功能不全26例(11.50%)。原发性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共82例,占42.27%,其他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52例(26.80%)、膜性肾病(MN)26例(13.40%)、微小病变(MCD)18例(9.2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例(8.25%)。NS中,MN最常见,共20例,占37.0%,其他依次为MCD16例(29.6%)、MsPGN12例(22.2%)、FSGS2例(3.7%)、IgA肾病2例(3.7%)、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2例(3.7%)。继发性肾病中,HSPN最常见,共8例,占40.0%,其余依次为糖尿病肾病(DN)6例(30.0%)、高血压肾病3例(15.0%)、痛风性肾病2例(10.0%)、狼疮性肾炎(LN)1例(5.0%)。遗传性肾病中,薄基底膜肾病(TBMN)最常见,共5例,占83.3%。结论甘肃、青海地区部队患者肾穿刺活检病因主要为原发性肾病,继发性肾病发病率远低于普通人群,遗传性肾病不罕见。原发性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与MsPGN,继发性肾病以HSPN、DN多见,遗传性肾病多为TBM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