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5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2500篇;相关期刊87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低钠血症的相关文献由88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林、等、李伟等。

低钠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5 占比:61.23%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2500 占比:37.38%

总计:6688篇

低钠血症—发文趋势图

低钠血症

-研究学者

  • 王林
  • 李伟
  • 王芳
  • 李广平
  • 陈适
  • 顾锋
  • 刘斌
  • 张立
  • 李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方呤啸; 邓洁; 苏慧鹏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用“螺内酯20 mg qd、培哚普利2 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利伐沙班10 mg qd、多索茶碱0.2 g bid”,1年前加用托伐普坦7.5 mg qd。5 d前受凉后心悸、气促再发,伴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泡沫痰,小便量少。
    • 郗瑞席; 张子浩; 刘启予; 徐浩; 蒋跃绒; 李立志
    • 摘要: 1病历资料患者陈某,女,80岁,主因“间断胸闷喘憋10年,加重3 d”入院。既往史:2018年8月因面瘫就诊时发现低钠低氯血症(血钠110 mmol/L)转至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1个月复查电解质正常。入院查体,T:36.4°C,P:64次/min,R:17次/min,BP:200/9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体型中等,营养一般,查体合作,面色晄白,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略粗,可闻及明显哮鸣音,未闻及明显湿罗音。
    • 刘冠帅; 刘珊; 吴雄健
    • 摘要: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组织纤维化,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假小叶形成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肝硬化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其中,腹水是肝硬化进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腹水的相关治疗在临床上已经普遍达成共识,但在肝硬化腹水治疗后极易发生低钠血症,加上肝硬化患者传统上的限盐饮食,进一步加重低钠的下降速度及幅度。众多研究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而低钠血症反过来又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综述旨在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时,如何维持钠盐平衡,进行总结性概括。
    • 陈雪雁; 梁芳; 许雯; 杨旭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服用丙戊酸钠(VPA)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方法总结1例长期服用VPA引起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丙戊酸钠”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包括中英文)为关键词对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62岁男性,以全身乏力、下肢水肿、低钠血症为主要表现,既往因继发性癫痫长期服用VPA。排除可能引起低钠血症的其他病因后被确诊为VPA所致SIADH,遂停用VPA并加用托伐普坦卡,其后患者血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症状好转,多次复查血钠水平正常。检索数据库后共收集到5篇相关病例报道的8例患者资料,其中6例为中老年患者,在逐步停用VPA后症状均好转。结论临床上因服用VPA引起SIADH的病例较少见,容易漏诊或误诊,该文提示对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且诊断考虑为SIADH的患者,需要关注是否为服用VPA所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 王东晓; 董利森; 莫昕莹; 古今
    • 摘要: 1例36岁男性患者,主因“咳嗽、咳痰4个月,咯血5 d”入院。入院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祛痰治疗。入院第2天加用垂体后叶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6 U·h^(-1)),当日累计用量36 U。患者咯血逐渐控制,但出现恶心、呕吐。入院第5天突然出现幻觉、幻听、明显烦躁,血生化示Na^(+)116.7 mmol·L^(-1)。药师考虑存在垂体后叶素诱发低钠血症、精神异常的可能,且患者咯血已基本控制、垂体后叶素已减量2 d,建议停用垂体后叶注射液、纠正低钠血症,医生采纳。遂于入院第6天停用垂体后叶注射液,并在药师协助下给予规范补钠治疗,后患者咯血控制,精神异常消失,血钠恢复至正常水平,共住院治疗10 d出院。
    • 冯凯; 苟渊; 王文建
    •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对儿童腺病毒肺炎严重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488例住院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125例)和轻症组(36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儿LDH的表达差异,应用ROC曲线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进行预测,确定特异性指标临界值。结果两组数据间比较表明,重症组LDH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LDH水平做ROC曲线分析,当LDH值为599U/L时,AUC(曲线下面积)为0.724,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敏感性是57.6%,特异性是76.9%。结论LDH对于儿童腺病毒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早期及时检测患儿血浆LDH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以及早期积极干预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罗天会; 向玉萍; 曾玲; 戴小容; 张晓霞; 曹舸
    • 摘要: 脑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继发导致的水盐代谢紊乱,由Peters等[1]于1950年提出,临床上较为少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的症状相似,极易导致误诊[2-3],常见于颅脑损伤[4]、颈脊髓损伤[5-6]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外科修复术后患者中鲜见报道。
    • 杨启才; 任凌; 徐闵; 李正义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血清钾、钠、氯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或门诊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对照组为不需行介入治疗的其他患者。治疗组介入治疗前1 d静脉取血查血清钾、钠、氯水平(电解质紊乱需纠正后再复查,水平正常后再行手术),介入治疗后6~24 h复查血清钾、钠、氯水平,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血清钾、钠、氯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水平以及治疗组治疗前不同血钾水平患者治疗后低钾血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钾水平为(3.86±0.98)mmol/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发生。③治疗组23例(46.00%)患者治疗前血钾水平3.5~3.9 mmol/L,治疗后8例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4.78%;27例患者治疗前血钾水平≥4.0 mmol/L,治疗后2例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将血钾控制在合理水平,术后应常规进行血钾检测并酌情补钾。
    • 刘林; 李浩; 汤善宏
    • 摘要: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晚期肝硬化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合并低钠血症往往提示预后不良。HRS低钠血症患者可分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以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为主。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是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利尿或胃肠道造成的血容量损失;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以细胞外液容积增加为特征,其病理生理机制集中于内脏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从而触发抗利尿激素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进而使肾脏清除游离水能力受损导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发生。鉴于不同病理生理机制,HRS两种类型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式尚有不同。因此,本文对HRS低钠血症的临床类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 王宝强; 潘玉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在结直肠癌患者合并低钠血症中的临床实践意义,进一步发展指导结直肠癌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具有病理诊断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规范与排除标准筛查了符合条件资格的患者,并查阅了详尽的临床资料,内容涵盖了性别、年龄段、症状、体征、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低钠组与对照组、低钠血症各严重等级组(正常、轻、中、重四个亚组)之间相关因素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钠组与对照组在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有无腹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各严重等级组(正常、轻、中、重四个亚组)在中医辨证分型、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有无腹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腹水是结直肠癌合并低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糖类抗原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腹水是结直肠癌合并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分析及检测,及时识别并治疗低钠血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