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BeAg阳性

HBeAg阳性

HBeAg阳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69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传染病信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四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第十三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等;HBeAg阳性的相关文献由11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斌、张丽、张娟等。

HBeAg阳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8 占比:24.6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269 占比:74.82%

总计:1696篇

HBeAg阳性—发文趋势图

HBeAg阳性

-研究学者

  • 吴斌
  • 张丽
  • 张娟
  • 杨永峰
  • 王丹
  • 王贵强
  • 赵连三
  • A.
  • De
  • F.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勇; 邹亚文; 孙嬴; 王雪梅; 余祖江
    • 摘要: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肝组织学病变的无创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5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未曾接受抗病毒治疗,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训练队列(n=156)和验证队列(n=95)。根据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显著肝组织病变组[炎症活动度≥G_(2)和(或)纤维化程度≥S_(2)]和非显著肝组织病变组(炎症活动度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组织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无创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有55例(35.3%)和33例(34.7%)患者存在显著肝组织病变。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16)、HBsAg定量(P=0.002)和肝硬度测定(LSM)(P<0.001)是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年龄、HBsAg定量和LSM构成的新型无创模型,在训练队列预测肝组织病变的AUC为0.861,优于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AUC=0.759,P=0.011)、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AUC=0.766,P=0.012)和LSM(AUC=0.808,P=0.042);在验证队列预测效能为0.872,仍优于APRI(AUC=0.765,P=0.029)、FIB-4(AUC=0.782,P=0.035)和LSM(AUC=0.798,P=0.045)。结论年龄、HBsAg定量和LSM是ALT持续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发生显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3个参数构建的新型无创模型预测肝组织病变的效能优于APRI、FIB-4和LSM。
    • 刘春
    • 摘要: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ST、ALT、TBi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恩替卡韦治疗,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
    • 伍灵南; 龙云升; 黄志泳; 何龙芳; 梁宗柱
    • 摘要: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初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并定期随诊的10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替诺福韦抗病毒+常规治疗,52例)和B组(恩替卡韦抗病毒+常规治疗,52例)。治疗后不同时点,测定两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统计指标转阴率,观察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1、3、6个月时血清HBV-DNA转阴率高于B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阴率高于B组,治疗1个月、3个月时ALT转阴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以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其中替诺福韦抗病毒作用的起效时间相对较早,有利于早期炎症控制及肝功能恢复。
    • 王秀芝
    •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各30例。两组均治疗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eAg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血清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以及白蛋白、肝功能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
    • 黄慧慧; 陈武玲; 朱焕金
    • 摘要: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肝孕妇应用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收治在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肝孕妇(孕28周),经过纳入、排除筛选后共60例纳入研究,其中30例配合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至分娩后42 d止的孕妇为研究组,另30例未配合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的孕妇为对照组。孕妇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并在出生6 h内、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各10μg,均于出生后6 h内和1月龄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 IU。比较两组孕妇在孕28周和分娩时血清HBV DNA载量,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并统计孕妇不良反应。检测婴儿出生后6 h内(于主、被动免疫前抽股静脉血)和7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结果研究组孕妇在分娩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同组在孕28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6 h内,研究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月龄时,研究组婴儿HBsAg均为阴性,对照组73.33%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儿出生及7月龄时血清HBV DNA阳性率均为0.00%,两组婴儿出生后6 h内及7月龄时的HBV DN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前的孕妇血清HBV DNA检查时的载量相对升高,孕妇危险性增加。而在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时应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提升新生儿的血清HBsAg转阴率,对母婴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王扬; 郑素军; 鲁凤民; WANG Y; LIAO H; DENG Z
    • 摘要: HBV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挑战。HBeAg阳性CHB接受NUC治疗后实现HBeAg清除或转换,提示患者获得部分免疫控制,是HBsAg清除或血清转换的先决条件。寻找可精准预测NUC治疗下HBeAg清除或转换的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鲁凤民教授团队发现基线、NUC治疗6及12个月时低水平血清HBV RNA可精准预测CHB接受长期NUC治疗的HBeAg清除和转换。
    • 王晴晴; 丁洁; 王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临床治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97例HBsAg阳性的CHB患儿,根据抗病毒治疗后是否发生临床治愈,分为临床治愈组和非临床治愈组,将性别、年龄、ALT、AST、TBil、HBsAg-QN、HBV DNA等指标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 及临床上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指标进行Logical回归分析,确定HBeAg阳性的CHB患儿临床治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治愈组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923,95%C I:1.447~2.556,P0.05)、TBil(OR=1.049,95%CI:0.945~1.164,P>0.05)、HBsAg-QN(OR=1.000,95%CI:1.000~1.000,P>0.05)、HBV DNA(OR=0.940,95%CI:0.577~1.531,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HBeAg阳性CHB患儿临床治愈的独立因素.
    • 徐文栋
    • 摘要: 目的:对比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替比夫定组(25例)、恩替卡韦组(30例),对比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8周、16周、24周、48周、72周,两组的HBV-DNA累计应答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48周、72周时,替比夫定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用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均可迅速发挥抗病毒作用,相较而言,替比夫定的HBeAg血清转换效果更为理想,但恩替卡韦的用药安全性更高,临床用药应视患者情况确定.
    • 兰剑锋; 梁艳华
    • 摘要: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62例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甲组(ETV,n=30)与乙组(TDF,n=32),比较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结果: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HBV-DNA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ALT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8个月后HBV-DNA转阴率高于甲组,且治疗4周后、3个月后ALT复常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应用TDF、ETV的疗效肯定,但TDF早期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作用更为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