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反式维甲酸

全反式维甲酸

全反式维甲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8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30119篇;相关期刊525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全反式维甲酸的相关文献由4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君、汪渊、董果雄等。

全反式维甲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8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0119 占比:98.95%

总计:131505篇

全反式维甲酸—发文趋势图

全反式维甲酸

-研究学者

  • 刘文君
  • 汪渊
  • 董果雄
  • 周青
  • 张社华
  • 姜国胜
  • 刘琦
  • 路太英
  • 孙关林
  • 覃远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新华; 李烿烿; 叶露露; 朱国培
    •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阿帕替尼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TRA组、阿帕替尼组及联合用药组,利用MTT法检测ATRA联合阿帕替尼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及HN4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两药联用对口腔鳞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角蛋白KRT1、KRT10和干性相关基因及IGF1/IGF1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ATRA、阿帕替尼单药使用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两药联用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处理组(P<0.01),且两药联用在不同时间均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两药联用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形态变化,上调KRT1、KRT10表达,促进其老化。两药联用抑制CAL27细胞肿瘤干性基因的表达,消除肿瘤细胞干性(P<0.05)。两药联用促进IGFBP3表达,抑制IGF1/IGF1R信号通路活性。结论:ATRA联合阿帕替尼通过促进细胞老化,影响细胞干性,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
    • 杨晓
    • 摘要: 目的:探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在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ATRA+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的45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将同期我院接受ATRA+蒽环类药物+亚砷酸诱导化疗的45例复发性APL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包括血液学、遗传学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遗传学完全缓解率为95.56%、86.87%,高于对照组的80.00%、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亚砷酸及诱导化疗可显著提高复发性APL患者血液学遗传学疗效,且未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 赵思妍; 赵玲莉
    • 摘要: 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肝脏疤痕修复过程,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的净积累,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转归。到目前为止,对于抗纤维化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除肝移植外。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s)在肝纤维化的起始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核心作用。造血干细胞和那些“反应”细胞之间的细胞间交流是造血干细胞激活和纤维形成的关键事件,miRNA、circRNA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与HSCs的活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概述了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与肝星状细胞相关的几种常见机制,描述了造血干细胞与其他“反应”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通讯及在造血干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潜在的抗纤维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 亓文霞; 王胜兰; 杨桁; 孙钰迪; 王云腾; 徐美琳; 张静
    • 摘要: 目的以全反式维甲酸(RA)修饰白蛋白为载体构建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给药系统,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效果。方法将R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共价结合,构建载体材料HSA-R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RA偶联度;自组装法制备负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载药纳米粒PTX@HSA-RA,纳米粒度仪检测其粒径分布和表面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HPLC法研究其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以HepG2细胞为模型,MTT法考察PTX@HSA-RA的体外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其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HepG2细胞构建3D细胞模型(MTCSs),考察PTX@HSA-RA对其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TX@HSA-RA呈规整的球形,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HSA与RA投料摩尔比为1∶20时制备得到的PTX@HSA-RA平均粒径为(155.2±2.9)nm,表面Zeta电位为(-20.9±1.0)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pH值敏感性药物缓释效果。PTX@HSA-RA可被HepG2细胞快速、持续摄取,且表现出较游离PTX更强的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效果和HepG2-MTCSs生长抑制作用。结论PTX@HSA-RA可实现对PTX的有效负载和胞内递送并改善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型给药系统。
    • 张钧栋; 智鹏; 王紫宁; 李泓毅; 陈浩然; 卢学春
    • 摘要: 背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罕见的溶血性疾病,当前治疗PNH的手段单一,药物费用昂贵,亟需寻找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新型治疗药物或方案。目的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雄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PN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9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的PNH患者进行研究。入组患者在原有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全反式维甲酸10 mg/d治疗12周。疗效评估主要观察血管内溶血情况、血栓发生率、PNHⅢ型红细胞比例、CD59/FLAER表达缺失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肝、肾功能评估。结果 纳入并完成12周治疗的患者共计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1~55岁。入组患者Ⅲ型红细胞比例中位数为50.31%(IQR:9.73%,55.38%);CD59/FLAER表达缺失粒细胞比例为43.23%±29.75%。6例患者中4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既往存在明确血栓形成病史,4例既往存在输血依赖。经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脱离输血,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97.33±33.18) g/L vs (81.00±28.01) g/L,网织红细胞比例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NH克隆细胞保护方面,共有5例患者完成了12周治疗后的评估,其中4例疗效显著。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新发血栓,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升高。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含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方案治疗PNH安全性好且有一定疗效,但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
    • 摘要: 2022年2月2日,一则#院士放弃专利让救命药一盒仅290元#冲上热搜词条。这位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内科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他曾先后培养出三位院士,师徒接力攻克白血病,被称为“癌肿诱导分化第一人”。
    • 薛高峰; 王琳源; 关宁; 高秀秋
    • 摘要: 目的利用M1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M1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提取并纯化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M组、M1组、DMSO组和ATRA组。脂多糖(LPS,100 ng/mL)联合干扰素-γ(IFN-γ,20 ng/mL)诱导巨噬细胞构建M1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ATRA(30μg/mL)处理24 h。Annexin V-PE/7-AAD双染法检测ATRA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F4/80+iNOS+M1型细胞的表达,实时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结果与M1组相比,ATRA组中巨噬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F4/80+iNOS+M1型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IL-1β、iNOS、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ATRA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且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的极化。
    • 刘建东; 高磊; 朱方兴; 李子旭
    • 摘要: 患者,男,47岁,2018年11月21日因头痛、咽痛8 d于当地医院就诊,经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染色体及核型分析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给予亚砷酸、柔红霉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化疗后5 d,诉双眼视力突然下降,经眼科会诊确诊为双眼玻璃体积血,考虑到患者全身情况差,白细胞28.90×10^(9)/L,红细胞1.88×10^(12)/L,血红蛋白63.0g/L,血小板13×10^(9)/L,双眼暂未予治疗。
    • 许俊盛; 韦旭佳; 房国练; 赖卓鑫
    • 摘要: 目的探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观察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病情缓解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复发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病情缓解所需时间(24.31±3.67)d短于对照组的(36.41±4.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拟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药物治疗,在疗效、彻底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 冯振游; 胡孔旺; 丁慧明; 黄志国
    •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是否产生影响,分析ATRA是否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产生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198例,分为对照组和ATRA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生存期的差异。体外培养MGC-803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TRA组。CCK-8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Transwe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ATRA可以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经ATRA处理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同时会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TRA会下调胃癌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结论ATRA可以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促进胃癌细胞凋亡,通过调控EMT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