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06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父母必读、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母婴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分论坛暨江苏省营养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等;学龄前期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媛媛、金星明、陈三星等。

学龄前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18.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06 占比:81.78%

总计:1597篇

学龄前期—发文趋势图

学龄前期

-研究学者

  • 郭媛媛
  • 金星明
  • 陈三星
  • 何鸿儒
  • 余一辉
  • 刘利
  • 刘延伟
  • 刘晓青
  • 刘黎明
  • 吕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萍; 娄小平; 胡亚梅; 李晔彤; 何佳佳
    •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前斜视患儿在围术期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对减弱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间手术室行斜视手术的87例学龄前患儿,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焦虑程度、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行为改变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入手术室时焦虑量表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为改变率为37.2%,低于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1);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P<0.01)。结论童趣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情绪、减少苏醒期躁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患儿术后的快速康复。
    • 任丽君; 张小燕; 黄艳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在学龄前期过敏性鼻炎(AR)患儿中药贴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12月1日就诊的60例学龄前期AR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比较两组疗效、总体症状、有效达标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出现中断贴敷、皮肤红斑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前期AR患儿的中药贴敷中应用耳穴压豆,能提高疗效水平,改善鼻部及眼部症状,降低贴敷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但无法对有效达标时间产生下调作用,可作为中药穴位贴敷的辅助手段加以应用。
    • 张怀向; 宋富洋
    • 摘要: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因素,以提出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太康县人民医院159例学龄前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18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统计人口学资料、养育环境等情况,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159例学龄前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以构音障碍为主,第一次发单音时间为(11.59±2.07)月龄,较正常儿童晚;健康参照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间独生子女、早产、语言迟缓遗传史、主要监护人、母亲受教育程度、主要监护人与患儿每天交流时间<2 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主要监护人为父母是学龄前期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主要监护人与患儿每天交流时间<2 h、早产、语言迟缓遗传史为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学龄前期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以构音障碍为主,第一次发单音时间较晚,主要监护人、主要监护人与患儿每天交流时间、早产、语言迟缓遗传史等均为其影响因素,对此,临床应积极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生。
    • 杨婷婷; 刘德方; 李鸿雁
    • 摘要: 目的调查2021—2022年间淄博市856例学龄前期儿童家长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随机抽取淄博市856名学龄前期儿童家长,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自行编制《KAP调查问卷》发放至入选儿童家长,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学龄前期儿童家长营养相关KAP的因素。结果845名儿童家长营养相关KAP得分为(75.34±16.75)分,其中KAP设为良好组(61~100分)占比42.96%(362/845)和KAP不良组(0~60分)占比57.04%(483/84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接受营养教育情况、居住地区等方面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发现,两组患者在经济状况低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未接受过营养教育、居住地区在农村是影响学龄前期儿童家长营养相关KAP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低下、未接受过营养教育以及居住在农村的学龄前期儿童家长营养相关KAP低下,相关部门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提升我市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 摘要: 2022年5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张丹教授团队在《美国妇产科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发表了题为“Embryo morphologic quality in relation to the metabolic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singletons conceived 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a matched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ajog.2022.05.019),系统开展对出生子代的随访,发现新鲜卵裂期低质量胚胎移植后出生的单胎子代在4~6岁时的代谢和认知功能与高质量胚胎移植子代相当。
    • 刘玉皎; 王秋丽; 朱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在学龄前期1型糖尿病(T1DM)患儿长期携带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收治的学龄前期T1DM患儿86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8例,女48例,年龄(4.71±0.73)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循证组与常规组各43例。循证组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经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儿照顾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照顾者对T1DM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估照顾者的满意度。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结果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FPG、2hPG、HbA1c分别为(6.34±0.41)mmol/L、(10.97±1.65)mmol/L、(6.42±0.51)mmol/L,低于常规组的(8.19±0.86)mmol/L、(13.64±1.70)mmol/L、(7.91±0.43)mmol/L(t=12.733、7.390、14.647,均P<0.001)。循证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常规组的18.60%(8/43)(χ^(2)=4.074,P=0.044)。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CD-RISC评分为(88.11±8.55)分,高于常规组的(70.93±6.95)分(t=10.224,P<0.001)。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T1DM认知问卷评分为(30.82±2.50)分,高于常规组的(23.81±1.98)分(P<0.05)。循证组照顾者满意率为95.35%(41/43),高于常规组的79.07%(34/43)(χ^(2)=5.108,P=0.024)。结论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能进一步对学龄前期T1DM患儿血糖进行控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照顾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
    • 夏露; 陈娇; 李玮玮; 沈伶俐
    •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脑瘫患儿采用聚焦解决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学龄前期脑瘫患儿,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聚焦解决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儿童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儿童平衡量表(PB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Ⅳ)比较两组患儿的上肢功能、平衡能力、运动功能、认知水平及神经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上肢功能、平衡能力、运动功能、认知水平及神经智力发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QUEST评分、PBS评分、GMFM表中的D区和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eeFIM中认知功能维度评分、WPPSI-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脑瘫患儿采用聚焦解决干预的效果明显,不仅能增强上肢功能与平衡能力,改善运动功能,还能促进患儿的认知水平及神经智力发育水平有效提高。
    • 顾页颐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9年-2020年在院体检的790名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其中存在缺铁性贫血情况的儿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0例儿童中共筛查出缺铁性贫血儿童62名,患病率为7.85%.经多因素分析可见,患儿年龄小、母体妊娠期存在贫血情况、早产、患儿胃肠道功能不佳、辅食添加时间过晚、未及时补充铁元素、家庭殷实习惯不佳等殷实均是导致学龄前期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家长应注重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机构,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李蒙
    • 摘要: 目的 研究学龄前期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标本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辖区学龄前期儿童187名(2018年9月~2020年2月),均行乙肝疫苗接种,检测血清乙肝抗体(HBsAb),分析不同性别乙肝抗体阳性率、不同年龄乙肝抗体阳性率、HBsAb/乙肝抗原(HBsAg)血清学模式.结果 187名学龄前期儿童中阳性人数为116名,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2.03%;其中男性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1.54%,女性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1.54%,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阳性率为78.57%,4岁儿童阳性率为61.36%,5岁儿童阳性率为47.27%,6岁儿童阳性率为65.22%,年龄越大乙肝抗体阳性率越小(P<0.05);HBsAb(+)/HBsAg(-)占比为60.96%,HBsAb(-)/HBsAg(-)占比为37.43%.结论 对学龄前期儿童进行免疫接种乙肝疫苗能产生阳性抗体,且乙肝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有关,临床应据此合理安排乙肝疫苗接种时间,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 李爽
    • 摘要: 目的 研究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学龄前期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患儿配合度的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喘息性疾病学龄前儿童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配合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 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安全有效,且患儿配合度大大提高,适于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