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物质采食量

干物质采食量

干物质采食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443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动物营养学报、今日畜牧兽医、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畜牧科技创新、第二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干物质采食量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应祥、刘仕军、王加启等。

干物质采食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4436 占比:99.87%

总计:144620篇

干物质采食量—发文趋势图

干物质采食量

-研究学者

  • 黄应祥
  • 刘仕军
  • 王加启
  • 刘建新
  • 姚美蓉
  • 张作华
  • 张晓霞
  • 李建国
  • 李树聪
  • 李胜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欧; 刘敏; 徐立朋; 于越
    • 摘要: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试验选择4 0头健康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1 8千克,单槽饲喂,饲喂前将粗饲料与精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全混合日粮(T M R),让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日早、中、晚饲喂3次,日挤奶3次,并记录奶牛产奶量。饲粮来源及组成见表1。2.样品采集与分析。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并记录每头母牛早、中、晚产奶量,计算管道挤奶机的数量。在每个试验的第18~20天,根据早∶中∶晚=4∶3∶3的比例收集100毫升牛奶样品。根据牛奶样品确定牛奶成分,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干物质率、非乳脂固体、总固体和脂肪酸含量。
    • 李明华; 郭刚; 马冬海; 倪焕焕; 赵鑫; 穆海龙
    •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等级燕麦干草对高产奶牛[(50±3)kg]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本试验将泌乳(50±20)d高产牛按照产奶量、胎次、体况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一级国产燕麦干草,对照组饲喂三级国产燕麦干草,饲料原料除了燕麦干草质量不同,其他饲料组分及占比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与饲喂三级国产燕麦干草相比,饲喂一级燕麦干草对高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粪便评分结果基本没有影响,粪筛上层比例略有下降;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影响不显著(P>0.05);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及4%标准乳(P<0.05);从经济效益看,饲喂一级燕麦干草每头牛每个饲养日可提升经济效益2元。
    • 李灵; 张昌吉
    • 摘要: 为研究苜蓿干草(Medicago sativa)、玉米秸秆(Zea mays)、麦秸(Triticum paleas)以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补充配合精料对肉驴育肥的影响,选取25头2~3周岁、体重在145~150 kg的育肥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苜蓿干草)、A组(苜蓿干草+配合精料)、B组(玉米秸秆+配合精料)、C组(麦秸+配合精料)和D组(芦苇+配合精料),试验组每头每天补饲配合精料1 kg,试验期包括7 d预试期和56 d正试期,测定并分析肉驴干物质采食量、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及生产效益,由此评价4种粗饲料的作用及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A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B、C和D组(P0.05);A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B、C和D组(P0.05)。2)C组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对照组可获得最大收益,而D组则呈亏损状态。对照组的收益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综上所述,苜蓿干草可作为肉驴育肥阶段的单一饲粮,无需补充精料;玉米秸秆可作为育肥驴的基础饲粮,适当补充精料能提高消化率和经济效益;麦秸和芦苇不适宜作为驴育肥阶段的基础饲粮。
    • 秦占科
    • 摘要: 根据新疆褐牛不同月龄的日增重和生长趋势,为建立不同时期的生长模式提供参考,引导育肥牛养殖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本试验选用117头9~23个月龄的新疆褐公牛,在6个不同体重阶段饲喂不同的饲料配方,搭配不同的粗精比。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日增重大小顺序为14月龄(300~350kg)>18月龄(350~400kg)>12月龄(250~300kg)>20月龄(400~450kg)>9月龄(200~250kg)>23月龄(450~500kg)。结论,新疆褐牛在14月龄体重在300~350kg范围内日增重最大,在23月龄体重在450~500kg范围内日增重最小。
    • 袁芳; 邓好好; 王建平
    • 摘要: [目的]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388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 夏志军; 宋钰; 王思虎; 梅楚刚; 昝林森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对秦川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饲料报酬的影响.选择20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2月龄左右秦川肉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将试验牛分为5组,每组4头.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日粮中分别添加以31%豆粕、36%菜籽粕、14%紫苏饼+24%菜籽粕、28%紫苏饼+12%菜籽粕和42%紫苏饼为蛋白原料配制的5种精饲料,试验持续120 d,其中预饲期15 d,正试期105 d.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的DMI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试验Ⅳ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2)试验Ⅳ组的全期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平均日增重最大的是试验Ⅳ组1.21 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体高增长量最大的是试验Ⅳ组10.05 cm,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4)试验Ⅳ组的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P<0.05);试验Ⅳ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试验Ⅳ组的平均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三组显著高于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肉牛精料中用42%紫苏饼代替豆粕、菜籽粕可以提高肉牛饲养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 任建存; 王芬; 乔雨; 王学刚
    • 摘要: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2.5岁)相近、胎次(2胎)相同、泌乳期(55~60 d)的健康关中奶山羊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羊.对照组不添加酵母培养物,试验组在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20 g/只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日平均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奶料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乳蛋白、乳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奶山羊平均产奶量提高0.48 kg/d,每只羊经济效益增加2.44元/d.综上所述,在关中奶山羊TMR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其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品质,提高奶料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 闫俊彤; 张吉贤; 李金辉; 严慧; 郭云霞; 段春辉; 刘月琴; 纪守坤; 张英杰
    • 摘要: 通过检索文献构建舍饲肉用绵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其影响因素数据集,建立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以期完善肉用绵羊DMI模型在我国肉用绵羊品种上的应用.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构建舍饲肉用绵羊DMI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库,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DMI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模型评估,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进行DMI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包括DMI及其15个潜在影响因素的数据库,其中肉用绵羊代谢体重(MBW)、相对成熟度(RM)、平均日增重(ADG)和饲粮代谢能(ME)及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含量均可显著影响肉用绵羊DMI(P<0.05),且不存在共线性(VIF<5);本研究构建的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为DMI=98.48×MBW-379.70×RM+1.55×ADG+6.04×DM+26.38×ME+6.42×ADF+172.45×Ca-1271.67(R2=0.90,P<0.05),模型预测偏差(MB)为0.11 g/d,预测误差(RMSPE)为7.59%,预测准确性高于CNCPS?S(2004)模型、NRC(2007)模型以及AFRC(1998)模型;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本模型可解释89%的DMI变异,动物(肉用绵羊)因素可解释其中61%的变异而饲粮因素可解释其中39%的变异,MBW、ADG和Ca含量是影响舍饲肉用绵羊DMI的主要因素,三者共解释了69%的DMI变异.综上所述,本研究解析了影响肉用绵羊DMI的因素,所获得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我国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
  • 9. 放牧家畜采食量的测定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金有顺; 侯扶江
    • 摘要: 采食是动物-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主要过程.动物的生产水平和草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动物的采食量,明确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草地管理的关键之一.目前,直接观测法、指示剂法、粪氮指数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现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采食量的测定中.直接观测法利用较低成本对采食量进行计算,但主观性较强;食道瘘管法能够把握采食量却忽略了动物福利;近红外光谱法和饱和链烷烃法在测定采食量的同时能够认识家畜的择食特征.为此,本文对现有常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放牧行为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等新思路,为今后草原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冉丽娟; 李福厚; 程云湘; 侯扶江
    • 摘要: 本研究以4种比例的燕麦(Avena sativa)草与高寒草甸天然牧草混合日粮,探讨了夏季不同比例的燕麦草与天然牧草混合饲喂对放牧藏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藏羊的干物质(dry matter,DM)、有机物质(organic matter,O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采食量和消化率随着日粮中燕麦草比例的增加而总体呈降低趋势.燕麦草比例超过50%极显著降低了藏羊的DM、OM采食量和消化率(P<0.01).粪氮含量随着氮采食量的增加呈"马鞍形"变化,日氮采食量为4.65 g时,日粪氮含量最低,为1.13 g;氮消化率随着氮采食量的增加呈"驼峰形"变化,日氮采食量为5.60 g时,氮消化率最高,为75.53%.总能采食量随着日粮中燕麦草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综上,夏季全天然牧草可以满足藏羊的生长代谢,且不宜对其饲喂燕麦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