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混合日粮

全混合日粮

全混合日粮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65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工程、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345519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动物营养学报、今日畜牧兽医、中国牛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等;全混合日粮的相关文献由161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德福、王加启、张永根等。

全混合日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5519 占比:99.87%

总计:345973篇

全混合日粮—发文趋势图

全混合日粮

-研究学者

  • 王德福
  • 王加启
  • 张永根
  • 刘荣昌
  • 周汉林
  • 孙凤莉
  • 严清
  • 关金森
  • 徐春城
  • 李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滇黔; 韩勇; 杨洋; 张乃峰; 袁超; 王德凤; 粟朝芝; 申小云
    • 摘要: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全混合日粮(TMR)对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强度育肥效果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4月龄、平均体重为(24.70±0.70)kg的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3组分别饲喂颗粒TMR、TMR和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颗粒TMR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高于TMR组和FTMR组(P<0.01),FTMR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试验期间增重效益最高;各组间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颗粒TMR组、FTMR组粗脂肪消化率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TMR、FTMR组(P<0.05);各组间瘤胃pH差异不显著;颗粒TMR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高于TMR组和FTMR组(P<0.01),FTMR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颗粒TMR组、TMR组(P<0.05);FTMR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甲状腺素高于TMR组(P<0.05);颗粒TMR组、FTMR组血清γ-干扰素高于TMR组(P<0.01)。综上所述,饲喂颗粒TMR、FTMR能提高贵州黑山羊生长母羊生长发育及免疫水平,但饲喂颗粒TMR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更好。
    • 庞凯悦; 戴东文; 杨英魁; 王迅; 刘书杰; 周振明; 张新军; 柴沙驼; 王书祥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螺旋体属_2(Spirochaeta_2)、凸腹真杆菌属(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罗斯氏菌属(Rosebun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Family-ⅩⅢ-AD3011、丁酸弧菌属_2(Butybrivibrio_2)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4)利用PICRUSt预测瘤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在KEGG2水平,舍饲组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基因家族相对风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相比,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提高了牦牛瘤胃内非纤维物质的降解菌以及半纤维降解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VFA浓度,并且牦牛的能量代谢通路上调,促进了牦牛的高效代谢,有助于加快牦牛的生长发育。
    • 占今舜; 詹康; 钟小军; 霍俊宏
    • 摘要: 研究了不同精粗比(40∶60,L组;50∶50,M组;60∶40,H组)的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不同组织中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组山羊瘤胃和空肠中的ACOX1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M组和H组的(P<0.05);L组山羊瘤胃中的CPT1A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M组的(P<0.05),而在十二指肠中则相反;PPAR-γmRNA在L组山羊瘤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P<0.05),而在H组山羊十二指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P<0.05);L组山羊肝脏中的ACACA和FASN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组的(P<0.05),而在瘤胃中则相反。总之,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通过调控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山羊体内脂肪的沉积。
    • 吕仁龙; 曾庆羚; 李茂; 王定发; 陈世永; 周汉林
    • 摘要: 研究调查不同比例甘蔗渣在添加糖蜜的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中,对产品发酵品质和瘤胃消化率的影响。设定甘蔗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0甘蔗渣组)、5%(5%甘蔗渣组)和10%(10%甘蔗渣组),在每个处理组分别做无添加(对照组)和糖蜜(2%)组,解析发酵品质和体外培养后的干物质消化率及瘤胃液发酵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甘蔗渣比例的增加,FTMR中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逐渐降低(P0.05)。随着甘蔗渣添加量的增加,FTMR的pH显著升高(P<0.05),乳酸含量逐渐降低(P<0.05)。在添加2%糖蜜的FTMR处理组中,pH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提升了FTMR中丙酸的含量(P<0.05)。经过体外培养后,高比例甘蔗渣FTMR处理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明显降低(P<0.05),而糖蜜添加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甘蔗渣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在FTMR中应用,添加比例在5%较为适宜,且使用过程中应该在产品中补充少量糖蜜(2%)来提升发酵品质。
    • 程学科; 成述儒; 纵瑞; 张乃锋
    • 摘要: 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肉羊全混合日粮(TMR)加工中各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参数。首先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精料补充料(3、5、7、9、11 min)、羊草(10、15、20、25、30 min)和全株玉米青贮(3、6、9、12、15 min)混合时间对肉羊TMR的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容重及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混合时间为自变量,TMR混合均匀度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确定三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时间对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混合均匀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经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精料补充料、羊草、全株玉米青贮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为:4.89~5.91、23.09~26.08、4.84~6.54 min。
    • 李荣荣; 郑猛虎; 王妍; 崔欣雨; 曹晓慧; 姜鑫; 徐春城
    • 摘要: 为探究石粉对高温条件下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过度发酵的抑制效果,试验设置不添加石粉的对照组(L0组)以及添加0.5%(L1组)、1.0%(L2组)和1.5%(L3组)的试验组,在35°C条件下发酵7、21、35、56 d和90 d后开封,测定发酵品质、化学组分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石粉能显著提高发酵TMR的pH、乳酸和氨态氮(NH3-N)含量以及乳酸菌数量(P<0.05),降低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itergent fiber,NDF)含量(P<0.05)。发酵90 d后,L0、L1组和L2组的NH3-N含量占总氮含量的5%以下,与L0组相比,L1组和L2组有更高的乳酸含量(P<0.05)。因此,生产上推荐添加石粉的量以不超过1.0%为宜。
    • 韩棒斌; 任重义; 张东峰; 蒯立军
    • 摘要: 围绕TMR饲料制备机的核心功能部件搅龙展开研究,介绍了TMR饲料制备机的结构和混合原理,确定了搅龙的最佳临界转速,对搅龙的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找出了最大应力位置并给出了改进方案,最后对改进前后的搅龙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可知搅龙强度合格。
    • 李欧; 刘敏; 徐立朋; 于越
    • 摘要: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试验选择4 0头健康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1 8千克,单槽饲喂,饲喂前将粗饲料与精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全混合日粮(T M R),让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日早、中、晚饲喂3次,日挤奶3次,并记录奶牛产奶量。饲粮来源及组成见表1。2.样品采集与分析。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并记录每头母牛早、中、晚产奶量,计算管道挤奶机的数量。在每个试验的第18~20天,根据早∶中∶晚=4∶3∶3的比例收集100毫升牛奶样品。根据牛奶样品确定牛奶成分,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干物质率、非乳脂固体、总固体和脂肪酸含量。
    • 陈兆英; 王保兴; 范国强; 董和银; 王忠宇; 王玉亮
    • 摘要: 针对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缺乏取料机理、堵塞问题明显的情况,建立了取料作业的理论模型,对取料宽度、刀具回转半径、取料刀安装螺距、取料刀密度、取料转速、每刃进给量、抛料速度、物料射入角和输送带尺寸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为衡量取料刀刃口长度与取料宽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取料刃长度比C的概念,取C为1.25。采用EDEM对青贮取料进给速度和取料转速等关键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表明由于螺旋叶片与护罩间隙较大,物料会随着取料刀和滚筒高速转动,回流率较高。提高取料进给速度,取料效率增大,但回流率上升。当进给速度为4 m/min时,回流率高达50.05%,造成物料的过度切割,且能耗大。增加取料转速,取料效率增大,回流率降低,但转速超过230 r/min后驱动扭矩增幅较大。采取中等进给速度和取料转速,加大取料刀安装螺距、滚筒护罩后部导流倾角和物料射入角,能够提高取料效率,并降低回流率和能耗。选取料进给速度2.5 m/min和转速230 r/min对优化装置进行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仿真分析功耗降低64%,试验未出现堵塞和憋车现象,取料宽度2000 mm,取料高度5050 mm,取料效率75.02 m^(3)/h,回流率28.95%。
    • 周旭森; 邢星; 霍禹霏; 李晨旭; 张润厚
    • 摘要: 为研究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乳糖对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健康、体况良好、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育成小尾寒羊母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用1%的乳糖取代1%的玉米。试验期64 d,其中预饲期14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乳糖组母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净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乳糖组母羊的瘤胃pH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乳糖组的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