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8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9篇、会议论文154篇、专利文献12745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遥感信息、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12种,包括2012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作物学科发展与粮食安全、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等;植被指数的相关文献由523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敬峰、李民赞、杨贵军等。

植被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9 占比:10.84%

会议论文>

论文:154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12745 占比:88.09%

总计:14468篇

植被指数—发文趋势图

植被指数

-研究学者

  • 黄敬峰
  • 李民赞
  • 杨贵军
  • 朱艳
  • 黄文江
  • 孙红
  • 田永超
  • 曹卫星
  • 王纪华
  • 郭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雪; 王文辉; 李栋; 姚霞; 朱艳; 曹卫星; 程涛
    • 摘要: 二向反射率因子(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BRF)和方向半球反射率因子(directional-hemispherical reflectance factor,DHRF)是反射光谱的两种形式,但在生化参数监测过程中,多数研究忽略了BRF和DHRF光谱的差异及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LCC)反演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品种、密度及氮素处理的小麦田间小区试验为基础,在叶片尺度获取了BRF和DHRF光谱,并计算相应的植被指数和小波系数,建立了基于植被指数和小波系数的LCC监测模型,定量分析BRF和DHRF光谱、植被指数和小波系数的差异及其对LCC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1)BRF和DHRF随LCC变化趋势一致,但两种光谱存在显著差异,且BRF光谱值高于DHRF光谱值;2)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植被指数和小波系数均可消除BRF和DHRF光谱差异的影响,其中归一化红边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red edge vegetation index,NDRE)和红边叶绿素指数(red edge chlorophyll index,CIred-edge)可以消除BRF和DHRF光谱差异的影响(R^(2)=0.930),但小波系数的性能要优于植被指数(R^(2)=0.995);3)基于DHRF光谱的植被指数和小波系数对LCC的估测能力优于BRF光谱,所有植被指数中NDRE反演效果最好(DHRF:R^(2)=0.957;BRF:R^(2)=0.938;All:R^(2)=0.892),第4尺度765 nm处的小波系数WF(4,675)反演LCC的效果优于NDRE(DHRF:R^(2)=0.985;BRF:R^(2)=0.971;All:R^(2)=0.973),且WF(4,675)消除BRF和DHRF光谱差异对LCC反演的影响能力强于NDRE(WF(4,675):R^(2)=0.973;NDRE:R^(2)=0.892)。综上所述,BRF和DHRF光谱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不能直接忽略。研究明确了BRF和DHRF光谱的差异,为构建基于BRF和DHRF光谱的统一模型及提升冠层尺度LCC精确反演提供理论基础。
    • 尹瀚民; 古丽·加帕尔; 于涛; Jeanine UMUHOZA; 李旭
    • 摘要: 以哈萨克斯坦北部雨养耕作区为研究靶区,基于春小麦产量统计数据和遥感光谱指数,开展了春小麦估产最优预测时期及植被指数分析,采用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及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估算春小麦产量,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和库斯塔纳州2007-2016年春小麦估产的最佳预测时期为6月26日-8月5日,该时期是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北哈萨克斯坦州春小麦估产最优植被指数为7月12日的绿度叶绿素指数(Green chlorophyll index,CI_(green)),阿克莫拉州春小麦估产最优植被指数为8月5日的绿度动态宽波段指数(Green wide dynamic range vegetation index,WDRVI_(green)),库斯塔纳州春小麦最优估产植被指数为7月12日的WDRVI_(green)。对比分析4种模型模拟春小麦产量的精度,在样本点较少的情况下,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他模型在估算哈萨克斯坦北部三州春小麦产量上精度较高;春小麦产量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和库斯塔纳州决定系数R2在0.50以上面积占比分别为44%、94%和77%,表明上述估产模型可应用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三州春小麦估产,尤其是阿克莫拉州和库斯塔纳州。
    • 姜欣彤; 周祖昊; 黎曙; 庞亮; 严子奇
    • 摘要: 在地形条件复杂的高原山区,植被指数并非严格按照经度或纬度的方向呈现条带性变化趋势。本文将经纬度作为组合因子,创新性地提出植被指数空间变化最佳地理轴线的概念,即寻找某一角度轴线,沿此方向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最显著的条带性特征。本研究以黄河源区植被指数为例,计算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最佳地理轴线,研究表明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沿着西偏北52°轴线具有最显著的条带规律,应用此计算方法对黄河源区植被指数主要影响因子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到降水量的最佳地理轴线是西偏北53°,表明黄河源区植被指数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影响,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植被分布同时还受气温、土壤等因素影响,因此植被指数与降水量的“最佳地理轴线”存在微小差异。
    • 李鑫格; 项方林; 吴思雨; 刘小军;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曹强
    • 摘要: 为构建冬小麦冠层临界植被指数时序模型,探究实时、无损诊断冬小麦全生育期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能性,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与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NNI临界值,并利用归一化红边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NDRE)与NNI的定量关系确定临界NDRE值,进而以累积生长度日为时间驱动因子,利用双Logistic函数构建临界NDRE时序模型并用于诊断,且对诊断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NI与冬小麦相对产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加平台关系(R^(2)在0.76以上),在开花—灌浆期表现最好;NNI与NDRE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在0.76以上),在孕穗—开花期表现最好;临界NDRE时序诊断模型在拔节后期、孕穗期、开花期的诊断精度较高;适期播种时冬小麦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整个生育期均处于轻微氮亏缺或氮适宜状态,为较优施氮量。适期播种时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主要受施氮水平的制约;过晚播时受播期的影响,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均处于氮亏缺状态。综上,依据氮营养指数与相对产量所构建的临界NDRE时序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实时诊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营养状况,并为作物氮肥精确管理提供技术方法。
    • 姚金玺; 张志; 张焜
    • 摘要: 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使植被遥感监测突破了数据获取难、本地存储量大和处理效率低的限制。基于GEE平台,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卫星数据和空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卫星数据,结合温度和降水气象数据研究2000—2017年间青海省诺木洪洪积扇地表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并分析不同时代洪积扇上枸杞种植园和盐碱化区的植被关系及未来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间最大化合成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年均值从0.029上升到0.054,增幅为0.025,最大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年均值从0.633上升到0.771,增幅为0.138,多年EVI最大化的均值结果显示峰值区间在每年的5—10月;②对最大EVI均值与温度、降水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最大EVI均值与温度相关系数为0.839,表现为强相关性,与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457,表现为弱相关性,且最大EVI均值与温度、降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在18 a内枸杞种植园植被改善较快,而盐碱化区植被有所衰减;④未来枸杞种植区与盐碱化区植被变化均具有强持续性,枸杞种植区植被增长对盐碱化区植被有一定的制约效应,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存在。
    • 井宇航; 郭燕; 张会芳; 戎亚思; 张少华; 冯伟; 王来刚; 贺佳; 刘海礁; 郑国清
    • 摘要: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R^(2)、RMSE、RPD分别为0.57~0.89、1.27~4.16 g/m^(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RMSE下降0.08~8.53 g/m^(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 程丹妮; 王颖琪; 程勇翔; 黄敬峰
    • 摘要: 为探讨新疆不同区域沙漠、绿洲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大气水汽含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利用2001-2019年MOD13C3植被指数、MOD11C3地表温度以及2013-2017年Suomi NPP VIIRS水蒸气含量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新疆植被指数年平均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绿洲增加尤为明显。地表温度年平均值变化为绿洲白天减少、夜晚增加,年温度差值减少;沙漠白天夜晚均增加,年温度差值增加。(2)全疆的NDVI、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三者的月值数据彼此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增加可减少地表温差和大气水汽差,在北疆绿洲的高植被覆盖区表现明显。绿洲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优于沙漠,北疆绿洲调控作用优于南疆。(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每年3-10月夜晚地表逆温和逆湿现象明显,导致夜晚大气水汽含量高于白天。南疆绿洲受沙漠环境及植被增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夜晚水汽含量高于白天水汽含量的月份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新疆气候变化,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伏帅; 冯琦胜; 党菁阳; 雷可欣; 乔万鑫; 梁天刚; 潘冬荣; 孙斌; 姜佳昌
    • 摘要: 植被盖度是反映植被基本情况的客观指标和重要参数。本研究在对比8种常用的可见光植被指数计算草地盖度精度的基础上,发现这些植被指数对荒漠草地的植被盖度估测效果较差,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的荒漠植被指数(DVI),并评价了不同植被指数对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估测效果,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阈值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选植被指数对草甸草地和典型草地的盖度估测效果均较好,精度较高(准确率>90%,F_(1)得分> 0.9)。草甸草地中超绿指数(Ex G)的盖度估测效果最好(准确率> 93%,F_(1)得分> 0.95),典型草地中各植被指数无明显差异,但对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效果较差,精度较低(F_(1)得分≤0.6)。2) DVI对荒漠草地植被盖度估测精度较高(准确度> 93%,F_(1)得分达到0.71),能够有效弥补上述植被指数的缺陷。3)绿叶指数(GLI)和植被颜色指数(CIVE)的阈值对草地类型敏感性最弱;Ex G、超绿超红差分指数(Ex GR)、植被因子指数(VEG)、Woebbecke指数(WI)等植被指数的阈值对草甸草地和典型草地的敏感性较弱,但对荒漠草地的敏感性较强;组合指数(COM)和Lab指数(Lab)对草地类型的敏感性最强。
    • 杜鑫; 苏涛
    • 摘要: 为探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作物生育期用水,估算作物产量和优化配置作物灌溉制度,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一定时序植被指数监测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利用MODIS数据及改进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预测研究区作物在不同生育期蒸散量并使用常用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主要作物玉米估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年来作物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其中玉米种植量最多,葵花其次,小麦最少;研究区玉米在初期、中期、旺盛期和末期4个生长阶段平均日蒸散分别为2.0、3.09、4.2和2.79 mm/d,R^(2)分别为0.6601、0.7617、0.7701和0.7219;水分生产函数估产模型中Stewart模型在研究区模拟效果较好,其中临河区2016年玉米估产量为11018.5 kg/hm^(2),相对误差为6.82%。该研究可作为干旱区作物生育期监测及估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灌区科学灌溉提供依据。
    • 赵鸿飞; 路钊; 伊洋; 赵加正; 王大庆; 时玥; 陈阳
    • 摘要: GF-6号卫星是近年来投入运行的国产卫星,其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时空分辨率较高,但基于该卫星数据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本次研究以GF-6号卫星WFV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甘肃民勤典型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利用置信度法获取像元二分模型的关键参数对植被覆盖度遥感提取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置信度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可用于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测;2)置信度的取值对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测结果影响显著,在没有实测数据来满足像元二分模型反演需要时,应结合研究区的土地覆盖、卫星影像特点选择合理的置信度,建议置信度的取值在5%以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